<p class="ql-block">9月13号是穿越丙察察的第3天,为了确保能当天赶到120公里外的察隅县城,我们特意起了大早,客栈女主人祖措已经提前烧好了酥油茶~~这是我此行所经藏区喝到最好的、最浓香的酥油茶!仅仅35元一壶,四个人都没有喝完。</p> <p class="ql-block">祖措起早挤牛奶为我们这些远方的客人做奶茶。</p> <p class="ql-block">美丽端庄且有些腼腆的祖措应我的请求~拍下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藏族姐弟养的两匹枣红马,大清早就堵住门要吃要喝,女主人喂了两个苹果仍然不依不饶(产自藏区的苹果特别小,但非常好吃),气的祖措抄起木棍和石块一直把他们撵出两里地,可一眨眼的功夫,这对淘气可爱的活宝又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告别藏族姐弟重新踏上征途,清晨天公作美,朝霞满天,俯仰高山河谷的美景,心情愉悦,连日来因道路坎坷、塌方堵车造成的心里阴霾顿时一扫而光。</p> <p class="ql-block">出达子通客栈没多远,天公突然变脸,下起了大雨,搞得道路泥泞湿滑,增大了行车难度与风险。</p> <p class="ql-block">立马高原群山小。<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为海拔4638米的齐马拉雪山垭口,</span>此刻山口的气温约为摄氏2~3度。当天所经路段共有3座海拔4800——5200米的高山,车辆经过的垭口高度分别为4638米;4504米和4720米。</p> <p class="ql-block">由于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雪线上移,眼前这些海拔约5000公尺的山峰已不再是常年积雪。</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望,云卷云舒,固然让人诗兴勃发,浮想联翩。可此时,我望着下山的道路心中却暗暗叫苦,刚刚下过一场大雨使得原本就路窄、坑大、辙深的下山道路变的极其湿滑危险,<span style="font-size:18px;">稍有大意,后果不堪设想。</span></p> <p class="ql-block">遥见目惹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处海拔3750米的目惹村是察(</span>瓦龙)~察(隅)线上最大的藏族村落,也是驴友们通常补给休整和住宿的打卡网红地。</p> <p class="ql-block">山间铃响马帮来~运送生活用品和从事物资交流的马帮,在丙察察沿线道路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不仅是民生运力的标配,更是一道流动的靓丽风景。</p> <p class="ql-block">眼前美丽的高山草甸和相对平缓的道路,让我舒解了一下几天来始终绷紧的神经,而刚刚的一场大雨却瞬间让美丽的草海变成了深没车轮的泥沼。</p> <p class="ql-block">再次进入一段原始森林中的泥泞道路。</p> <p class="ql-block">远方看似很不错的道路和风景,心里着实高兴了一番,可惜下山后发现察隅方向竟然与之南辕北辙。从此我们又走进一段极其糟糕、险峻的山路。</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海拔4000公尺的高度拍摄的照片,向车后方看——这是一段红土堆成的急造路,不仅坡陡而且覆土很厚,十分泥泞,爬这样的坡道,就连全时四驱的小森也无能为力(在海拔4000米以上,车辆由于缺氧造成动力下降)不得不让所有同伴全部推车。一路上这样的推车竟然达7—8次之多(请注意车后的推车人)!</p> <p class="ql-block">因为本身带有高原反应,头疼胸闷气短,加之用力过度,好几次推完车后,我太太和她的两位闺蜜都几乎瘫倒在地,泪流满面…場景令我心痛动容。</p> <p class="ql-block">又遇前方修路,老婆下车竟然不会走路了,究其原因是坐在副驾驶座的她因为害怕紧张,一整天都保持同一个姿势:双手抓紧车把手,双脚不自觉地用力下蹬。特别提示大伙:她也是具有20年驾龄的老司机啦,竟然给吓成了这样!!!</p> <p class="ql-block">堵车时与藏族妇女沟通攀谈。</p> <p class="ql-block">同伴与藏族母女合影。</p> <p class="ql-block">开始翻越"察察段"的最后一座高山~海拔4720米的折拉山,暮然回首,发现一个翡翠般的高山海子,像一只天眼洞察着世间一切,将一切从她身边经过的芸芸众生摄入眼中。</p> <p class="ql-block">眼前泥泞陡峭的山路,路况之差,照片根本无法反映现地的真实情况。</p> <p class="ql-block">跟随在我后方的一辆丰田越野车冲坡时方向失控侧滑下山,我从倒车镜中发现后紧急停车,大家一起帮其推车脱险(照片中帮忙推车的蓝衣和红衣者均为我车同伴)。</p> <p class="ql-block">横断山路难行!放大此图像~积水处不仅坡陡湿滑而且车辙极深,小森经过此处时亦严重打滑,进退失据</p> <p class="ql-block">从这张照片似乎可以看出~经过此处车辆所面临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转发一张网友拍摄的经过察察段时道路之危险艰难情况~~面临陡崖深渊、很深的车辙和狹窄湿滑的路面……看到这里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坐在副驾驶座的人下车以后不会走路了"。因"丙察察"全路段均由我一人驾驶,故经过此类高危路段时无法分身拍照,加之愈往后,那种"逃难求生"的感觉和欲望越强烈,早已无心什么风光和拍照了,只求能够早点安全脱离险境。</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我们终于成功翻越折拉山并走出险境。</p> <p class="ql-block">终于脱离险境,同伴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眼前的小村庄距离察隅县城还有大约40公里,所幸道路状况已有所改观。</p> <p class="ql-block">山川神像。</p> <p class="ql-block">到达藏南重镇察隅已经快晚上九点了(西藏天黑的晚),几乎与此同时小森汽油报警灯亮了,看见眼前这熟悉的中石油加油站标牌时,我有一种“终于得救”的感觉,当天行车约130公里,用时13个多小时,油箱里仅剩6升左右的汽油了。</p> <p class="ql-block">察隅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察隅街景。</p> <p class="ql-block">察隅河谷景色。</p> <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用了整整3天时间,行驶296公里,完成了丙察察线的穿越旅行。作为一名具有46年驾龄(截止2015年),开过多种车型,几乎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险峻高岭的资深司机(1970年5月获取驾驶证;曾任汽车第33团越野指挥车驾驶员、司机训练队教练员、教员、队长和汽车连长),我必须坦白地承认:这是目前唯一让我感到心虚胆寒的驾驶经历。其危险、艰难的程度令我曾经走过的天山、太行山、秦岭、天目山、大别山和十万大山、湘西山区的道路相形见绌;常规的滇藏、青藏、川藏南(北)线与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绝对没有可比性;纵然是令许多人谈之色变的新藏线,更多的也是因为极高的海拔以及气候环境令人望而却步,而不是因为道路本身存在巨大的毁伤风险!结束本章节时,请允许我引用那些先我征服丙察察的勇士们的一句话作为本章小结~~走过丙察察,天下无难路!!!</p> <p class="ql-block">后记~~从察隅出发,我们一路向前:波密~墨脱~波密~八宿~芒康(转入G214滇藏线)~盐井~德钦(梅里雪山)~得荣~乡城~稻城(亚丁)~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丽江~宁蒗(泸沽湖)~西(昌)雅(安)高速……"丙察察"的经历与磨难为我们人生的暮色增添了一抹新绿,必将使我们在有生之年更加乐观从容地应对生活,接受一切未知的挑战以及命运的安排。(连载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