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漫游杂记一四川篇二

彭鸿策

<p class="ql-block">  离开雅安市,向今晚的目的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出发,途中第一站:映秀震中遗址。</p><p class="ql-block"> 沿着成名高速一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一青城山大道一蓉昌高速,二个半小时后到达了映秀镇,上午一路云层密布的天空也逐渐返晴,阳光下震后重建的映秀镇美丽的显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让我们把时钟回拔,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发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一一汶川大地震。</p><p class="ql-block">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内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p><p class="ql-block"> 汶川地震震中,就在映秀镇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距漩口中学纪念遗址1.4公里左右,<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映秀镇也成为此次地震中破坏最大,伤亡最严重的地区,震前全镇1万2仟多人,震后只有3仟人不到生还;全镇受损最小的阿坝州重点中学漩口中学共有学生1527人,教师133人,在大地震中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重伤。</span>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保留了5.12时震后建筑的原貌,还原了地震时的真实情况,让世人永远记住这次大地震的灾难!</p> <p class="ql-block">  教学楼废墟下还埋藏着十多具学生和教师的遗骸。🙏🙏🙏</p> <p class="ql-block">  原来五层楼的学生宿舍,变成了四层,一层被压碎埋入土层中。</p> <p class="ql-block">  永远伫立的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雕,是按照教学楼内摔坏的石英钟雕刻的,时间定格:2点28分(2008年5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这片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是按救灾照片还原制作的,展现了部队官兵、医护人员、自愿者、当地群众在震后救护伤者的情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感人事迹,尽显我中华民族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汶川地震后祖国和全国人民对灾区伸出援助之手,灾区重建迅速恢复,现在的映秀镇,山清水秀,民心安定,已从悲痛中走出,迎接新的生活。逝者已逝,生者如斯,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p><p class="ql-block"> 中午在映秀镇新村农家乐打尖,支持支持当地旅游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炒香菇和肉沫酸姜豆非常可口👍👍👍</p> <p class="ql-block">  为了欣赏沿途风景,我们没走蓉昌高速,而是上了G213国道,顺岷江而上转入G317国道,沿杂谷脑河谷前往桃坪羌寨碉楼。过了映秀镇,不论是岷江还是杂谷脑河两岸的山脉都变得陡峭险峻起来,山顶上大部分呈裸露状无植被,可以推测冬季山顶一定是白雪皑皑,由于山谷使河床变得狭窄,水流也湍急起来,隐隐有奔腾咆哮声,到了桃坪羌寨,天也完整晴朗起来。</p> <p class="ql-block">  羌族源于古羌,古羌人以牧羊著称于世。东周时期,西北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宋代以后,南迁的羌人和西山诸羌,一部分发展为现在的羌族,保留了羌的族称。</p><p class="ql-block"> 羌族除一部分邻近藏族地区的信仰藏传佛教外,其余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即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神灵均以白石(白色石英石)为象征,被敬奉于山中、林地、屋顶和室内;一般在碉房屋顶四角供有五块白石,分别象征天神、地神、山神、山神娘娘和树神。</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大致分为两类:碉楼与碉房。碉楼属古代建筑遗存,《后汉书·西南夷传》有:冉駹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是用来御敌、储存粮食柴草的建筑,多矗立于关口要隘或村寨附近及中心,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楼体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形,上细下粗,棱角突出,结构严密,内有六七层,最高的达十三四层。碉房也叫“庄房”,为居住用房,呈方形,一般分三层(也有两层和四层),上层堆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楼层之间用独木做的锯齿状楼梯连接;房顶可脱粒、晒粮、晾衣,四角设有塔形石龛,上置白石,为天神居所;中层楼内两端为卧室,中间为堂屋,是平时全家聚会、接待客人、欢庆歌舞以及举行祭祀的重要地方,内设神龛,供奉祖先、家神诸多神灵,并砌有火塘,火种终年不熄,有“万年火”之称。碉房的建筑,就地取材,以土石为料,不绘图、不吊线,也不用柱架支撑,均由当地的男劳力垒石砌成,羌人巧妙地结合地形,分台筑室,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冬暖夏凉,牢固耐用。</p><p class="ql-block"> 桃坪羌寨是基于原羌寨重新打造的旅游景点,采用现代建筑结构外立面叠石装饰仿造,已不是原汁原味的羌族建筑了,所以对半山腰的观景台和碉楼也没了兴趣去爬,唯对一块门匾产生了兴趣,拍了照片。</p> <p class="ql-block">  纳吉纳噜,羌语,意思是:吉祥如意。晚上在酒店问了度娘,得知是这个意思,不期而至的祝福,总会让人心里一阵窃喜,😋😋😋</p> <p class="ql-block">  离开桃坪羌寨,继续行驶在G317国道,海拔在慢慢的爬升,转入蓉昌高速不久,就到了理县县城,入住可能是理县最高档的酒店一一吉祥谷国际大酒店,一个修得有点象布达拉宫式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理县县城是修在山坡上的城市,县城大小可以让你用脚步轻松去丈量,估计和内地的一个镇差不多大,应该是全国县城城区面积最小的县城之一,所以非常惊讶有这么一个庞大的酒店存在。</p> <p class="ql-block">  从酒店前台到客房,居然要穿过长长的大堂,到前幢乘电梯到三楼,经过茶室,娱乐房等辅助用房,过天桥廊道进入后栋电梯进客房,搞得晚上吃饭回来过天桥廊道都怕怕滴😬😬😬</p> <p class="ql-block">  理县县城海拔1888米,属山地型立体气候,我们到时还是晴天,办完手续刚进房间不久就下起了雨,淅淅沥沥一小时就停了,雨过天晴,彩虹成桥🌈🌈🌈</p> <p class="ql-block">  出了酒店找餐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酒店前面停车场停着</span>重庆牌照的酷路泽FJ,队友@浅灰大哥已按119七行团要求,从重庆长途奔袭赶到理县和大家汇合了,此次西北/东北之行三车首次完成集结,晚餐必须酒起,好好庆祝庆祝🍾🍺🍻</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夜的休整,119七行团三车从理县出发,前往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线路为:蓉昌高速一G317国道一G248国道一G347国道,全程350公里,导航用时:6小时。</p> <p class="ql-block">  出了理县,沿路藏寨逐渐多了起来,藏区随处可见的经幡、玛尼堆也在野外不时呈现,而天空仿佛一下变得象海水一样蔚蓝深邃起来,点缀着飘浮的白云,非常漂亮,让人心旷神怡,虽然阳光灿烂,但由于已是2千多米的海拔,风很大,早上室外气温也只10℃左右,需要穿上抓绒冲锋衣保暖。</p><p class="ql-block"> 从蓉昌高速米亚罗出口,转入G317国道。米亚罗,藏语,译为“好玩的坝子”,号称红叶名镇;米亚罗风景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邛崃山脉北段,鹧鸪山南麓,背靠雪山,面对盆地,处在成都至九寨沟-黄龙旅游线的中间,以金秋红叶、藏羌少数民族风情、古尔沟温泉、雪山银峰出名。金秋时节,米亚罗山被红叶遮掩,水被红叶浸染,道被红叶铺成,一簇簇、一团团燃成秋天的火焰,印证了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名句。</p><p class="ql-block"> 据说青藏地区的藏民并不认可川滇地区的藏民,原因是认为这两个地方的藏民被汉化同质了,不属于藏族,称其为汉藏,意思是在他们眼里就是汉人,在汉人眼里就是藏人,🤔🤔🤔,不知是否真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G248国道上找刷经寺,以前印刷藏传佛经的寺院,导航到刷经寺镇未见其有,继续前进,国道旁山坡上耸立着一座寺院,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刷经寺?</p><p class="ql-block"> 开车上坡停车细看,原来是康玛尔智空具乐寺。康玛尔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藏历七绕迥士虎年(1398年)由文殊上师宗喀巴的亲炙弟子察柯温布大堪布阿旺扎巴创建,是阿旺扎巴所建一百零八座寺院之一,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康玛尔系藏语音译,意译为“红房子”。该寺因修炼时轮金刚,故将寺院命名为“智空具乐寺”,现在的寺院是择址新建的,原址还保留着两座破旧的小寺院。</p><p class="ql-block"> 寺院很清静,外围的僧侣住房大多锁闭,无人居住,不时有几位喇嘛出没于寺院中,无视于我们几个游客的存在,似乎真的是眼观鼻,鼻观心,不问世事,这难道也是一种修行?寺院里不收费,可随意参观,但禁止在经堂内拍照。我们在寺院里参观唐卡壁画、佛像法器,不期而遇在主殿旁侧室里见到几位年轻帅气的僧侣在专注制作坛城沙画,万发缘生,皆系缘份!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坛城,通俗地说,就是佛的家,坛城梵文音译为曼陀罗,藏语称“集阔”,有“中轮”、“轮圆”之意。</p><p class="ql-block"> 坛城沙画是大坛城的一种,在藏语中叫做dul-tson-kyil-khor,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每逢佛教的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会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坛城沙画整个创作过程富有深奥的佛理,极其神秘和珍贵,传统上只将灌顶过程开放给受法弟子看,后来才选择性地对社会大众公开。据说,只要观想坛城就可以得到内观或内在的平静,只要见到坛城的人就可以和本尊建立很深厚的因缘。</p><p class="ql-block"> 制作坛城沙画所选用的细沙,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由于沙坛城难建而易毁,美丽而脆弱,因此被佛家认为最能具体揭示世界虚幻无常的空性本质。所用的白沙,经染色有白、黑、青、赤、黄、绿6种主色,除白黑之外,其余四色又分为深、中、淡3种层次,总共可调配成14种颜色。一般而言,青、黄、赤、绿、白5种基本颜色,对应着五方佛及五智。坛城沙画的制作,需要数名乃至数十名训练有素的喇嘛合作才能完成。制作之前,喇嘛们会先在台座画好垂直线、对角线、圆形等几何图案,作为构图定位基础,然后描轮廓线,再从中间开始绘制,逐渐向外。每一步骤,都谨遵佛陀所传密续如法制作,至今不变。开始上沙时,喇嘛们戴上口罩,用事先装好细沙子的特制锥形容器,通过或轻或重的敲打控制流量,将沙子漏在模板上,并细细堆砌、勾勒。整个过程必须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成型后的整幅图画结构严谨,色彩丰富。喇嘛们借助沙粒这种富有层次感的媒介——沙画坛城,将宗教意义表现得十分到位。无论是端坐正中的佛,还是围绕在佛周围神态各异的生灵,以及缭绕世间那缥缈的气,都拥有各自的神采,和谐地构成了圆满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然而,漫长的创作,却只有短暂的喜悦。喇嘛们呕心沥血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在法事礼毕完成后,将会被由外向内毫不犹豫地扫掉。这个用沙子描绘的佛的世界,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被装入瓶中,倒入河流,或许回到来的地方。世事如此无常和空性,一切老死后又回到其本初的状况。</p><p class="ql-block"> 对于毁灭坛城,佛教界人士是这样解释的:此举昭示佛之事业始於一无所有,而能建立具足庄严之坛城,进而展开化渡之力用,终究还归一无所得。如此完全符合宇宙间不断经历生、住、异、灭之迁演,而无有停滞、执取,却能使传扬正觉之法脉无尽地延续,以便不停地开展救渡众生的大事业。</p><p class="ql-block"> 沙坛城以手轻拂即归空,最能呼应“无常、幻化、不执着、空性”的佛法本质。所以,在喇嘛的意念中,被毁灭的只是外在的坛城,整个绘制过程就是一次修炼,通过此修炼他们已吸取了更多的能量,而意念中的坛城会越来越坚固。</p> <p class="ql-block">  离开康玛尔,驶离G248国道进入G347国道,红原大草原呈现在国道两边,蓝天白天,牛羊成群,风景就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  阿坝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川甘青三省交汇处,以牧为主、农牧林兼营的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病地区。 辖区内有莲宝叶则景区,神座景区,曼扎塘湿地大草原旅游景区,也是我们西北之行途经四川的最后一个县。</p><p class="ql-block"> 阿坝县境内有藏传佛教寺庙42座,格鲁、萨迦、雍仲本波、觉囊、宁玛五种教派,被誉为藏传佛教文化博览园。邻近县城各种大小寺院鳞次栉比,街上老的少的僧侣随处可见,由于大家没做攻略对当地藏传佛教寺院不了解,就穿越县城继续前行,在出城十余公里的地方,看见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一一各莫寺。</p> <p class="ql-block">  各莫寺又称慧园寺,是阿坝县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为阿坝州藏传佛教三大格鲁派寺院之列,是黄教六大寺之拉卜楞寺的分寺之一。各莫寺以其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修炼而著称。这里可以看到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顶骨舍利流金灵塔,在藏传佛教寺庙里,据说只有两座寺庙拥有宗喀巴的舍利,一座在西藏,另一座就在各莫寺。</p> <p class="ql-block">  各莫寺是免费参观的,不收取门票,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中土佛教,寺庙内部都不让拍照,以示对神明的尊重。与内地的寺庙不同,藏传佛教不论是黄教、红教、白教、花教的寺院基本上是不烧香的,而是点酥油灯,献哈达。藏传佛教中点酥油灯的意义:点酥油灯可以将世间变为火把,使火的慧光永不受阻,肉眼变得极为清亮,懂明善与非善之法,排除障视和愚昧之黑暗,获得智慧之心,使在世间永不迷茫于黑暗,转生高界,迅速全面脱离悲悯。</p><p class="ql-block"> 我在各莫寺讲经大堂的佛像前虔诚地点上酥油灯供奉上,以示对佛的礼拜,祈祷以智慧之光照亮自己,照亮众生,远离苦难,平安吉祥🙏🙏🙏。</p><p class="ql-block"> 和中土寺庙不同,在你请灯请哈达时旁边都没人,灯和哈达就放在佛像前旁边的桌子上,自己取自己按标明的价格随缘,这里的人信仰神明,认为人在做天在看,这就是精神信仰的力量,这就是心灵净化的结果,这就是人性美好的伟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一路向西,去寻找自己心灵的那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  离开各莫寺,我们将进入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阿坝,四川,纳吉纳噜(羌语吉祥如意)、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杰斯杰有(藏语下次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