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长沙去嗦粉

刘国珍

<p class="ql-block">打小就知道湖南人吃早点要么是呷面,要么就是呷粉。而最近听年轻人说吃粉变成了嗦粉,可能是嗦比吃和呷来得更痛快。</p> <p class="ql-block">湖南算得上是一个农业大省,古老的农耕文明注定了我省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据说秦朝期间,一部分北方人征战到南方,当时南方没有面食,于是有人尝试着将米磨成粉,再用漏瓢加工成圆粉,或者用刀切成扁粉。</p> <p class="ql-block">  大概是因为水质的缘故,湖南米粉既比较劲道,而且还很有韧性,可能就是这个韧性而成就了湖南米粉的特色。</p> 小时候在我们万人国有企业的第二食堂,一到晚上总有人排队买一个叫王师傅下的肉丝面或粉。也不知道他有什么绝活,反正一到他的摊位前就能闻到一股特别的、令人垂涎欲滴的香味。 现在回想起来,他的绝活在于他放在面碗中的猪油。湖南人喜欢用猪油烹饪菜肴,但这种猪油有用板油、网状油和鸡冠状油炼成的。王师傅却从不用这种油,他每天白天都去采购上好的稍带瘦肉的肥膘肉,然后将肥瘦分离,瘦肉切成条状做晚上盖在面上的码子,南京人叫浇头的肉丝,肥肉即煎成很香的猪油,乘着热乎劲,当天煎当天用,绝不过夜。在那个物资贬匮的时代,能吃上一碗王师傅做的粉和面,自然是一大享受。 用肥肉煎油的油渣免费向顾客提供。 <p class="ql-block">长沙人形容一个人啰嗦,主意多,常会说:“你是杨裕兴面馆,牌子多”。因为过去面条种类都是挂着牌子的,而现在进步多了。</p> 儿子以及孙辈都在外地,每次回长沙总要先到粉店嗦一碗米粉才回家。长沙比较著名的粉店有《杨裕兴》,《一家粉店》,《甘长顺》等。 为推广长沙的粉面文化,有关部门在韮菜园附近专门开辟了嗦粉一条街。 街囗巨大的粉碗造型新颖独特,横跨街道的红色牌楼上书写巜嗦粉》二字,十分醒目。 进得街来只见各式粉店鳞次栉比,琳琅满目。来这嗦粉的大多是外地年轻人,他们成对结双,争相来到这长沙打卡地,嗦一碗米粉,啃一顿猪脚。 <p class="ql-block">长沙著名小吃“炸臭豆腐”。</p> <p class="ql-block">锅贴饺。</p> <p class="ql-block">嗦完粉,一对对情侣是注定要在这里驻足的,以不枉费写在粉红底色上的520。</p> <p class="ql-block">然后再到这写有《长沙》二字的砖墙前合影一张,也好向网友和亲朋戚友炫耀自已来了一趟长沙。</p> <p class="ql-block">  很久没有看到排队的现象了,但是在节假日的长沙《杨裕兴》,《文和友》,《茶颜悦色》和这个打卡地,众多的年轻人还是耐着性子,边看手机,边等待着轮到自已。</p> <p class="ql-block">即便是提着行李,即将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也要先在这儿留下自已和女朋友的合照再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