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务组织指挥的基本程序

yuanzhong

<h5>【编者按】转隶前,森警属于专业公安,任务单一、范围狭小。转隶后,担负的任务样式增多,一年多来,已经配属其他部门担负过警卫勤务、守卫勤务、巡逻勤务等,其中,组织指挥还有诸多不适应。为了加强和规范警队的勤务工作,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执勤任务,政治处紧贴任务实际,在总结“2020”任务的基础上,编写了《勤务组织指挥的基本程序》,供COP15执勤和将来执勤学习参考。</h5><p class="ql-block"><br></p> <font color="#167efb"><b>一、了解任务,安排工作</b></font> 受领任务后,要及时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指示和所受领的任务,理解上级意图,统一本级思想,具体安排工作,明确干警分工,规定完成各项准备工作的时限并拟制工作计划。<br>(一)理解上级意图。重点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和范围;派出勤务的时间和使用警力数量;指挥关系;友邻情况及协同方法;后勤保障措施;上级对完成任务的要求等。<br>(二)统一思想。要分析警队的思想素质、执勤素质情况;分析完成任务的利弊条件。<br>(三)明确指挥员分工。为了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保证按时上勤,指挥员应明确进行分工,将政治教育、业务训练、后勤保障等主要工作落实到人,做到定任务、定标准、定完成准备工作的时限。<br>(四)拟制工作计划。为了使各项准备工作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警队应根据任务、特点和上级要求,认真研究拟制工作计划。工作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项目、实施步骤、时间分配、组织方法、人员分工等。 <font color="#167efb"><b>二、现地勘察,确定部署</b></font> 现地勘察,主要指由警队领导、执勤骨干或在上级统一组织下到执勤目标实地进行的考察。通过现地察看,座谈,访问,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br>(一)熟悉目标情况。担负固定目标勤务时,熟悉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的名称、性质、位置、面积、规模、地位作用、隶属关系等;目标单位的内部组织机构,工作人员数量及其领导姓名、电话号码;人员、车辆出入规律及证件;要害部位;有关制度、规定等。担负临时勤务时,熟悉的内容主要包括:目标对象的身份、活动内容和程序;活动场所和路线的地形地物及社会治安情况;活动场所的容量和安全设备状况,证件的种类、样式和使用规定;与友邻单位的分工和协同方法;上级和本级的指挥位置及联络方法。<br>(二)联系解决与执勤有关的问题,包括执勤设施,食宿保障,目标曾经发生过的重大问题及处理结果,对执勤警力的要求等。<br>(三)了解目标周边情况,包括目标周围的社会治安情况、地形、地物,道路交通,友邻单位,目标所在地公安机关、治保组织的负责人及其电话号码等。<br>(四)确定警力部署。在现地勘察中,要根据目标地形、警戒设施、重点部位等情况,本着“全面控制,加强重点,掌握机动”的原则,确定警力部署。其主要内容包括:执勤哨位的数量、位置、种类、任务,各组区域的划分、路线,执勤民警活动区、控制区、监视区和警戒线的划分等。活动区,是指正常情况下,允许执勤民警活动的区间;控制区,是指执勤民警对安全负有直接保证责任的区间,一般延伸至相邻执勤民警直接控制的接合部;监视区,是指除控制区外,能够和应该观察到的、与目标安全有关的区间,一般应依地形和天候等条件合理确定。 <font color="#167efb"><b>三、拟制执勤方案</b></font> <p class="ql-block">执勤方案,是执勤行动的计划和设想,是组织实施执勤的基本依据。指挥员在现地勘察、确定警力部署的基础上,应拟制执勤方案,报支队审批后执行。</p><p class="ql-block">执勤方案通常包括:基本情况、具体任务、警力部署、责任区域和任务、组织指挥、情况处置、特别规定、通信联络、附件(警力部署图、方案图和有关表格)等。</p> <font color="#167efb"><b>四、进行执勤编组</b></font> 执勤编组,是指挥员根据执勤警力、任务、执勤哨位数量及分布、装备等情况,对执勤警力进行的优化组合工作。编组时,应尽量保持建制完整,按照新老结合、能力强弱搭配,做到定人、定位、定任务。 <font color="#167efb"><b>五、进行思想动员</b></font> 警队指挥员应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和警队的思想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执勤民警深入进行动员教育,提高全体执勤人员的思想认识,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动员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br>(一)传达上级的命令、指示和有关规定。<br>(二)介绍本警队的任务和完成任务的目的、意义。<br>(三)介绍目标情况,讲明完成任务的利弊条件。<br>(四)提出具体要求,进行保密教育。<br>(五)号召党、团员,干部、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坚决完成任务。 <font color="#167efb"><b>六、组织执勤业务训练</b></font> 为了完成执勤任务,警队指挥员应根据任务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好执勤业务训练,提高警队执勤能力。通常执勤业务训练的主要内容有:<br>(一)学习有关政策、法律和规定。<br>(二)熟悉任务、职责、守则,熟记有关规定、证件及其使用范围。<br>(三)学习与目标安全和民警自身安全有关的执勤业务知识。<br>(四)研究执勤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及处置方法。<br>(五)组织执勤方案的学习和演练。 <font color="#167efb"><b>七、组织协同</b></font> 同友邻、用警单位和其他部门搞好协同,是完成执勤任务的重要措施。协同的主要内容是:<br>(一)对各种情况的设想。主要根据社会治安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发展趋势。<br>(二)明确各个警队的行动。根据预想的情况和处置原则具体明确各队、组在各个时节的任务和行动顺序。<br>(三)沟通与协同单位的联系。主要明确与协同单位的任务分工,责任界限,联防措施,对不同情况的处置方法,以及指挥位置和指挥关系。<br>(四)规定协同动作信(记)号。 <font color="#167efb"><b>八、组织保障</b></font> (一)通信保障。组织有、无线电通信联络,明确通信器材的使用和保养规定,使执勤民警熟悉设备性能,了解各项保密规定。<br>(二)警戒设施保障。按规定在上勤前完善报警、照明、岗亭、警戒线标志等警戒设施。<br>(三)生活保障。按有关规定在上勤前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font color="#167efb"><b>九、派遣勤务</b></font> 完成执勤准备后,警队指挥员应按上级命令或计划组织执勤民警进入执勤位置,派遣勤务。警队指挥员应亲自组织派出第一班执勤民警,交待主要任务;规定特别职责;明确活动区、控制区、监视区和警戒线;介绍警戒设施和执勤哨位周围有关情况等。<br>担负临时勤务时,警队指挥员应根据距离、道路、地形、天候和行进方式等情况适时派出勤务,保证在上级规定时限内完成勤务部署。 <font color="#167efb"><b>十、检查勤务</b></font> 执勤中,警队指挥员要适时组织检查,督促执勤民警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br>(一)检查勤务的主要内容<br>1.目标内外有无妨碍目标安全的情况。<br>2.执勤民警遵纪守法、执行规定、文明执勤及警容警姿的情况。<br>3.落实执勤方案的情况。<br>4.执勤设施、物资器材、警用装备使用管理情况。<br>5.执行群众纪律情况。<br>6.与协同单位的关系。<br>每次检查,可根据需要和实际,有所侧重。<br>(二)检査勤务的基本方法<br>1.实地査看。<br>2.听取汇报。<br>3.进行考核。<br>4.走访用警和友邻单位。 <font color="#167efb"><b>十一、撤收勤务</b></font> 固定目标勤务撤收时,警队指挥员应根据上级撤收勤务的指示,拟制撤勤计划,进行撤勤教育,规定撤勤纪律;组织对设施、物品的清点、登记和移交;征求用警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检查群众纪律执行情况;组织警队按时撤离目标。必要时,要指定专人负责善后工作,处理遗留问题。撤勤完毕,要进行总结并及时报告上级。<br>临时勤务撤收时,要向执勤民警及时下达撤勤命令,规定勤务撤收的时间、方法和要求,同友邻单位进行联系;要及时收拢执勤民警,清点人数,检査警用装备及执勤用品,进行简要的讲评,组织安全返回。

执勤

警队

勤务

任务

组织

情况

民警

指挥员

目标

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