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宿松罗汉尖位处鄂东蕲春、黄梅、皖西太湖、宿松四县交界之衢,主峰高达1015米,位于安徽省宿松县西北角,是宿松的最高峰,素有“大别南来第一峰”之称,方圆百里,群峰耸立,林木幽深,沟壑纵横,地势峻险。</p> <p class="ql-block"> 国庆假期,妻从杭州归来,洗去一路风尘,我便偕妻前往革命圣地一一罗汉尖,追寻革命先烈们的足迹,接受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教育!</p> <p class="ql-block"> 这紫红色的“罗汉尖"三字,犹如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浸润而成,斑驳而苍凉!英烈已逝去,山河依旧在!</p> <p class="ql-block"> 1935年4月,红二十八军、皖西特委利用罗汉尖地势险恶、易守难攻的优势,开辟了罗汉尖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大中华抗日救国军”在罗汉尖正式成立。随后,皖鄂边区掀起了参加“救国军”高潮,部队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及地方反动武装,历经大小战斗137次,消灭了敌人大批有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 我追思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我又追问自己,生在新中国,享受先烈的牺牲成果,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能为家乡为祖国做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 我登上山尖,放眼绵延的群山,仿佛看到革命先烈千军万马,前赴后继,上阵杀敌。山风呼呼作响,犹如英雄的吶喊和冲锋号起,响彻山谷。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请给我一支钢枪,我要同英雄先烈们一同冲锋陷阵,杀敌擒贼。</p>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国有林场罗汉尖管护站询问“罗汉尖”各字的由来。林场管护站工作人员告诉我,从远处眺望或航空俯视,就会发现整座山犹如一尊罗汉坐佛,大肚盘腿,佛手环绕,佛头即罗汉尖,“罗汉尖”地名由此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