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特别说明:《风雨三日丙察察》曾于2015年10月在新浪博客发表~也是我先后五次进藏的第二次旅途记实。今已过去六周年,经整理修改在美篇上重新发表,以示纪念。)</p> <p class="ql-block">2015年8月30号,我驾驶斯巴鲁森林人(单车四人,其他三位为我太太以及她的两位闺蜜)从南京出发,经安徽丶湖北丶湖南丶广西丶贵州,前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乡~计划走著名的"丙察察"线进入藏南(非传统滇藏线G214)。图为车经湖北咸宁时,与多年不见的老战友一家欢聚。</p> <p class="ql-block">俺花甲老汉帶了三位资深美女浪迹天涯~有点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护送皇嫂的赶脚吧!其实,俺也是在心里打鼓呢!这一万多公里遥远路途中的困难暂且不论,大名鼎鼎的"丙察察"的通行难度或许就是我单独一个大老爷们所难以应对的!好在几个老美女有点"木里实骨的"(南京方言:有点愣偏傻!),根本不屑知道这其中的利害,我也就只好硬着头皮上路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贵州肇兴侗寨。</p> <p class="ql-block">在西江苗寨与两位苗家大姐合影。</p> <p class="ql-block">游览广西龙脊梯田。</p> <p class="ql-block">大美榕江留影。</p> <p class="ql-block">9月7日是去西藏旅途中的第9天,正在贵州镇远古城流连忘返之际,突然接到郑州老战友李英平电话告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通告,从九月三日起,丙察察线修路限行7天,然后放行4天,照此循环。掐指算来,9月10日—14日为丙察察线的保通时间,此时,我们距离怒江州贡山县丙中洛乡还有大约1500公里,于是临时调整行程向丙察察进发。</p> <p class="ql-block">镇远古城。</p> <p class="ql-block">8号全天连续行车800公里,经贵州省晴隆县著名滇缅公路24拐,到达昆明。</p> <p class="ql-block">9日在昆明斯巴鲁4S店保养车辆后,当天疾驰500公里经楚雄、大理、保山,到达怒江州首府泸水县六库镇住宿。10号从六库镇出发,行车250公里,沿途饱赏了怒江大峡谷两岸与高黎贡山美景,参观了——记忆之城知子罗、怒江老虎跳以及石月亮等景点,按时赶到"丙察察线"东起点——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怒江老虎跳。</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高黎贡山傈僳族山寨。</p> <p class="ql-block">沿途风光~记忆之城知子罗的老姆登教堂。</p> <p class="ql-block">老姆登村风光。</p> <p class="ql-block">远眺石月亮。</p> <p class="ql-block">网友抵近拍摄的石月亮。</p> <p class="ql-block">一路狂奔,于9月10号下午赶到丙中洛。</p> <p class="ql-block">路牌所指“滇藏新通道”既指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西藏察瓦龙乡~察隅县的“丙察察线”</p> <p class="ql-block">丙中洛的怒江第一湾~怒江大峡谷有至少10余处大拐弯,人们习惯地将此誉为“怒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远眺丙中洛——人神共居的一块自然净土。</p> <p class="ql-block">到达丙中洛乡,为不耽误第二天赶早出发,我们抓紧不多的时间将丙中洛附近的美景扫荡一遍,尽收囊中。</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的桃花岛——也可以称其为“怒江第二湾”,与第一湾似乎很像,仔细看则不同,还架有钢索桥。</p> <p class="ql-block">重丁教堂——位于丙中洛重丁自然村,1904年法国传教士任安守翻越碧罗雪山来到这里,倾尽毕生积蓄,仿照香港的天主教堂修建而成,原建筑曾经毁于“白汉洛教案”,后重建于此。1937年任安守长眠于此,图片右侧一个不起眼的白色十字架和墓碑既是任安守的墓地。</p> <p class="ql-block">画中雾里村。</p> <p class="ql-block">怒江石门天险。</p> <p class="ql-block">秋那桶钢桥。</p> <p class="ql-block">骄傲的小森不知道此去西行的苦难与艰险,此刻,正洋洋自得地在钢桥上摆“POS”。</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钢索桥——江边的临崖小道就是著名的德拉姆茶马古道 。以上图片是刚到丙中洛的下午拍摄的,想尽量抓紧时间将周边美景尽收囊中,不留遗憾。</p> <p class="ql-block">当晚就听说前方道路塌方严重,不能按照通告的时间放行车辆,经多方打听都是如此,不免令人感到沮丧!当天投宿的客栈就在路边,老板告知说,如果今天夜里,西藏方向有至少十余辆车(修路运材料车)开过来,就说明可以走。于是我就在窗口守候到凌晨一点,看到窗外陆续有6—7台道路施工车辆过来,赶紧下楼拦住打听,司机告知:他们从云南方向运送施工材料进去,已经整整被困了半个月,今天晚上是花了大价钱买了当地藏民的大树放置在塌方处,仗着是空车才勉强通过险段。问及我们是否能通过时,司机说:因为害怕其它车辆利用他们搭建的木头栈道通过时发生危险而受到连累,他们车队通过后已经将大树移除!至此沮丧、懊恼、焦虑和烦躁一起涌上心头,整整一夜未眠。</p> <p class="ql-block">天亮时又下起了中雨,更加重了我内心的焦虑,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捱到上午8点钟,同住在一起的重庆两台越野车,决定闯到前面去看看,等到上午10点没看见他们返回,于是我们决定出发!虽然研究旅行攻略时对丙察察线296公里的艰难、险峻的程度有所了解和重视,但是真正深入进去——竟然是让我终生难忘的3天3夜!我们在雨中告别丙中洛,向西藏方向出发了。看到路边的佛塔和祈祷神灵赐福的经幡和风马旗,心中默默祈祷——此行顺利。</p> <p class="ql-block">借用一张网上的图片——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该线路所经区域。</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路——像一条在风中抖动的飘带,将心情忐忑的天涯孤旅引向未知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崖石如刀斧、形同鬼门关。</p> <p class="ql-block">公路建在绝壁之上,悬崖下是奔腾咆哮的怒江。</p> <p class="ql-block">越过秋那桶,道路越来越窄,越来越泥泞不堪。</p> <p class="ql-block">出丙中洛不久,遇到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边防检查站(边境公安全部由武警担任),没收了我携带的一加仑桶20升汽油。初时我挺纳闷,当时共有两辆车受检,另一台车几乎没怎么看,几名老警却直奔我车并要求卸下全部后备厢物品…过后好一阵我才反应过来~~M的,这帮家伙给我下套了!从南京出发前曾做过功课,丙中洛至西藏察隅300公里路段中不仅没有手机信号而且没有加油站,因路况极差,加上塌方和堵车,故此油耗极大,最严重者可超出其正常油耗3倍!于是我事先准备了金属加仑桶,在丙中洛加了20升汽油备用。丙中洛唯一的加油站归武警(公安)管理,由一名武警士官负责加油,而且油价奇高,大概是9元多(具体记不太清了),即然是武警(公安)加油站,也如他们所说:是应对西藏严峻的反恐形势需要…那么,对路过进藏车辆用加仑桶携带油料理应劝阻或拒绝加油才是,他们不仅违规加油竟然还串通坑害过路车主,实在是太缺德了!被搜刮200元钱(汽油)对于一般自驾旅行者虽然不算什么,但很可能因此打乱了旅行补给计划,造成车辆途中无油而使之陷于绝境。事实证明:我的斯巴鲁森林人车龄2周年(2013年10月购买,正值青壮),综合油耗7.5升/百公里,竟然还差点没走出仅300公里路程的丙察察!</p> <p class="ql-block">刚刚通过一段严重水毁塌方处。</p> <p class="ql-block">前方就是"老虎嘴"险段,经停车仔细观察后快速通过。</p> <p class="ql-block">前方连续多处严重塌方导致施工机械无法进入,是当地藏民自发地组织起来,经连续几昼夜抢修才勉强能够走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临江的巨大塌方区——</span>道路深陷下去且坡很陡!由于照片的局限性。很难真实滴反映其危险程度。</p> <p class="ql-block">修路的藏民正拦车——按照每车200元收取过路费用。对于修路抢通付出艰苦劳动的藏民,尤其是在政府无暇顾及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他们收取一定的费用还是情理之中的。</p> <p class="ql-block">堵车的烦恼与江边的美景相互抵消。</p> <p class="ql-block">前方再次遭遇堵车~最远处那辆(绿篷布)卡车经过塌方区时压垮了临江悬崖路基而深陷其中。</p> <p class="ql-block">抵近观察,可以看到该车面临着随时可能坠崖的危险。照片的平面效果严重弱化了悬崖的高度与陡峭,好在前两张照片做了一定铺垫和弥补。</p> <p class="ql-block">堵车堵到连摩托车都过不去,夠意思哈!</p> <p class="ql-block">前方是修路运输材料的车队~插翅难逃啊!</p> <p class="ql-block">长距离行驶在这样的峡谷山道上——前方何处能够交会车辆?是否有新的塌方出现?抢修的便道车辆能否顺利通过?这些问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每一名行驶在"丙察察"路上的司机,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p> <p class="ql-block">在这样险峻的山道上行驶——最令人头疼的是交会车辆,动辄要倒车几十米、甚至几百米。</p> <p class="ql-block">沿途许多塌方险段都是用木头支撑的。</p> <p class="ql-block">悬挂在怒江之上的崖壁公路。</p> <p class="ql-block">崖壁公路景观很美——不知道此地该是怒江第几个大拐弯了。</p> <p class="ql-block">回望刚刚经过的塌方险段,不由得头皮发麻,心中暗暗祈祷:小森,我老汉平日里爱车如命,待你不薄,这次咱爷俩算是遇上大难了,你可别学那些停在路边“不争气的家伙”(沿途不断有车爆胎、底盘严重刮伤导致漏机油),一定不能掉链子哟!</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整天的危崖险路折腾,终于接近当天目的地:西藏察隅县察瓦龙乡。此时道路状况稍有改观。</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经过丙察察线著名险段——大流沙,此处风光虽好却暗藏杀机,通常应该上午通过比较安全,下午往往峡谷风大,风吹沙动,砾石齐下,轻则砸坏车辆,重则车毁人亡,此时我的前后均无车辆,经仔细观察后加速通过。</p> <p class="ql-block">当天经过连续9个小时、96公里的艰难行车(平均每小时10公里的龟行速度),终于在晚7.40时到达宿营地~~西藏察瓦龙乡。</p> <p class="ql-block">住店停车时发现右后轮被石头尖扎漏气了,天巳经黑了,人也很疲乏,干脆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来过夜,待天亮后再找地方补胎。顺便说明一下,这是进入丙察察第一天中的第二次换胎了。</p>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