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上踏歌行

平凡人生

<p class="ql-block">  南泥湾是个好地方,这是上世纪早已深入人心的评价,郭兰英的一首歌曲《南泥湾》,将南泥湾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嵌入国人的灵魂。我和好多人一样,是在歌唱南泥湾的歌声中出生,成长,到花甲之年。多少个日子里,我都想把自己的足迹踩踏在南泥湾的土地上,目睹它的“庐山真面目”。看看这个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而产生的陕北好江南。</p><p class="ql-block"> 仲夏时节,天空格外明朗,我怀着向往已久的心情,前往南泥湾。车出延安向南,似挣脱了缰绳的野马,四蹄齐飞,奔驰在黄土高原的道路上。那一道道山川,一道道景,一座座土塬,一川川绿油油的景象在眼前闪过。我的心也飞翔了起来,带着一个旅人的梦想,翻过一坡又一坡,一岭又一岭,走过长长的金盆湾沟道,前方渐渐地变得敞阔起来。</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风在这起伏广袤的原野上,吹奏着自然的颂歌,流淌的汾川河水,泛起片片粼光,一块块平整的稻田翠绿葱茏,“翠带千环束翠恋,青梯万级搭青天”的唯美画卷展现在眼前。望着眼前这如画的美景,我好像不是在黄土朝天的陕北高原,而是置身于烟雨朦胧的江南。</p><p class="ql-block">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的歌声在耳边渐渐响起,远处一尊纪念碑上(南泥湾)三个大字跃入眼帘,我魂牵梦萦的南泥湾到了。</p> 下车穿过巨大垂拱稻穗造型的“收获之门”,来到了南泥湾广场,高19.21米的红色钢结构党徽,在蓝天,青山,稻田映衬下,熠熠生辉,众多游客和集体出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面向党徽举手重温入党誓词词,庄严而神圣。一群身着陕北特色服装的姑娘,正随着《南泥湾》的曲子,扭着地域独有的秧歌,热烈而奔放,带着醉人的笑语和深厚火热的乡情,唱着生活的歌,抒发着幸福的情怀。十几个儿童在广场边,清洁的汾川河水里,洗澡打水仗,激起了满河水花,天真无邪的嬉笑声,在这里荡漾起来。他们是否会想到,革命的前辈们曾经在这里开荒种地的英雄史诗?<br> 在满山绿野中,在群山环抱中,在旅人的歌声里,我怀着喜悦,崇敬,追思的神情,静然的走着想着,追寻着过往的峥嵘岁月。三五九旅将士当年开荒奋斗的足音,在脑海里一幕幕地越过,是那么的清晰,那么感人,宛如就在昨天……<br> 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九旅奉命开进南泥湾,踏进“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的烂泥洼”。用一腔热血和伟大的信念,举起古式的农具,与天斗,与地斗,与饥饿斗,与寒冷斗,与疾病斗,与野兽斗,与土匪和敌人斗,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在短短三年时间里,付出了巨大代价,改变了旧模样,垦殖出了新希望。<br> 至1942年,通过三五九旅开荒种地,军民大生产,边区自给率达到61.55%,43年达到100%,44年三九旅共开荒26.1万亩,收获粮食3.7万石,养猪56254头,上交公粮1万石,蔬菜59.5万斤,达到了”耕一余一”。广大官兵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这个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野兽出没的荒凉之地的“烂泥洼”,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把最初的简单生产自救,升华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使边区军民渡过坚难困苦时期,巩固了红色根据地,为抗战胜利,最终打倒蒋家王朝提供了坚实的保障。<br>  怀着几许好奇,几许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大生产纪念碑雕塑前,那碑文栩栩如生,雕塑生动奔放而富有活力。抚摸那历史的碑文与雕塑,近百年外战士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闪现,耳畔回响,他们的脉搏依旧在生生不息地跳动着,像一个个征战的勇士,无声地讲述着那难忘的峥嵘岁月。看,前面两位战士弯腰用劲地拉着纤绳,后面一位战士用力扶着犁铧,几位战士齐心合力耕耘着土地,旁边还有两位战士将锄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地开垦着,战斗着………<br> 走进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耳边飘荡着郭兰英那熟悉的歌声,眼前展示着三五九旅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又战斗,又生产”用过的实物,让人产生无比的钦敬之情。看着曾经先烈们穿过的衣服,补了又补,用过的农具,异常原始,一块桦树皮,一截烧黑的木炭,是战士们的纸和笔,纺车,肥皂,水壶,毛巾是发展副业的产物,老照片显示,南瓜成山,牛羊遍地,稻谷飘香………面对这情这景,着实令我感动得热泪盈盈,正是这些最可爱的战士“一手拿枪,一手锄头”,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忍饥挨饿,用极为简陋的生产工具,践行出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创造了南泥湾精神,成为我们民族永恒追随的一种力量。<br> 展厅外面,当地农民陈列着各种纪念品,还原着当时大生产运动时用过的工具模型。最引人注目的当是一架纺线车。这让我回想起散文《延安纺车抒怀》一文中描述的情景:“在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那是盛大的节日赛会场面,只要想想天地是厂房,深谷是车间,幕天席地,群山环拱,世界上哪个纺织厂有这样的规模呢?你看,整齐的纺车行列,精神饱满的竞赛队伍,一声令下,百车齐鸣。别的不说,只那嗡嗡的响声就有飞机场机群起飞的气势……”<br>  小小的纺车呀吱扭扭地转, 摇起了那个纺车纺线线,别看纺车小呀,力量大无边。边区闹生产,打碎了敌人封锁线………在《纺车谣》的歌声中, 这架架纺车摇出了自力更生闯难关,摇出了有吃又有穿的奋斗精神。呈现出延安军民团结一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历史场景的典型画面。极大地鼓舞着根据地男女老幼,参加各项劳动竞赛。带动了边区大生产运动走向高潮。涌现出了吴满有,赵占魁,申长林,郭风英等一百八十五名边区劳动模范……<br> 历史业己逝去,往事并不如烟。三五九旅留下的南泥湾精神,定会激励着今人的公朴意识和为民情怀,在华夏大地上,播撒信念的种子,浇灌出锦绣的诗篇。<br>  近年来,南泥湾也和全国各地一样,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与时俱进,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兄妹开荒”到“兄妹造林”,改天换地,生态环境进一步转好,森林植被覆盖面积显著扩大,山绿了,水清了,动物回来栖息了。老区人民以这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为依托,发展为集旅游,生态,观光,教育为一体的红色休闲小镇。为带动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这里打造了陕北高原最大的湿地公园,种植了大片多样性观赏植物,还开垦出了百亩荷花池塘,千亩林果,万亩稻田。满川边野皆是绿色的色调,像一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这片黄土地上。实现了湿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br> 漫步在碧浪翻滚的稻田间,微风送来淡淡荷花的清香,抬眼而望,百亩菏花,摇曳生姿,清香远溢,凌波翠盖,大片盛开于湖面。白的素雅清淡,纯洁无睱,一尘不染;红的艳而不俗,风姿绰约,娇羞欲语;粉的娇而不媚,轻轻袅袅,优雅浪漫。它们一个个清新,脱俗,安逸,净世,装点着这夏日的风情。这就是湿地公园的荷花池塘,像南泥湾精神一样彰显着旺盛高洁的生命力。<br> 荷花展露着妖娆的丰姿,荷叶也同样让人怜爱,不自觉中就心沉诗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在口中诵出。移步景中,我无意中看到十几个青年人,大概是大学里艺术系的大学生,只见他们聚精会神地观叶翠,画青莲,浓一笔,淡一笔地在画纸上,勾花,点叶。须臾间,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在几片浸泡在淤泥中的荷叶撑持下脱颖而出。<br>  这时,我才惊呀地发现,南泥湾的荷花与江南的荷花是不一样的,它的叶子不是漂浮在清幽的水面上,而是平铺在一大片污泥上,支撑花朵的茎垂下了,然花朵都努力向上绽放。眼前的这种意象,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南泥湾奋战的八路军将士,他们思想品质不正像这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蓬勃向上。<br> 此时此刻,眼前的南泥湾,长天流云,远山如黛,绵亘不绝,拥抱着满川沃美的小平原。絮絮不绝的微风,吹拂着这千顷青茏,万亩飘香的稻穗,吟唱着欢乐的歌,舒心地向游人发出欢迎的微笑。整片湿地看上去或绿,或红,或粉的色块,荷花绽放,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随处可见,几十只野鸭芦苇荡里欢游,鸟儿飞翔。肥壮的牛羊,悠闲地低着头儿,在吃着田畴的青草……视觉的冲击,我心醉了,醉卧在这一川的葱茏,一川的风语,一川的鸟鸣绵绵之中,忘记了老迈,顿感年轻了起来,荡起了青春的笑语。<br> 至身此处,徜徉于这层层林荫花径间,沾染了一身鲜花的幽香。仿佛感觉到,像是淋浴在清凉的泉水下,驱走了夏日的暑热,内心有着一个宁谧的世外桃源。聆听林野的细语,远望白云飘逸,只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旅人,揽怀着几许清爽,几许欢乐,几许梦想……人世间的纷扰,远离而去。<br>  透过这片丛丛花海,我看到了游人们满脸的幸福感,他们笑容惬意,笑得自然,笑得醉人,像千年陈酒那么淳香,那么迷人,亲切而又意境深远…<br> 南泥湾啊,这个红色的旅游胜地,让你看不尽的稻田,瞧不完的青山绿水,走不绝的旅程,听不尽动人心弦的故事。那一座座展馆纪念碑,一页页英烈的史卷,一阵阵信天游的歌声,一把把陕北的红枣,一幅幅精美的民俗剪纸,一排排地域特色的窑洞………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坎上,永远不会忘怀。<br>  夕阳下,当那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抒情旋律响起,我携带着田野的稻香,怀着依依不舍地心情,告别了这片红色的热土。踏着沾满衣襟的绿色音符,离开了南泥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