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学派,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子。</p><p class="ql-block">韩非子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改革图治,变法图强。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韩非子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散其党”“夺其辅”(《韩非子·主道》);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封建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显学》)。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佚”,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为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韩非子·心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span> </p><p class="ql-block">对于政治,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p> <p class="ql-block">商鞅,法家思想坚定的支持者,他的思想主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国家才会强盛。</p><p class="ql-block">2、人人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国家才会强盛。</p><p class="ql-block">3、必须弱民、愚民,国家才能强盛。</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重用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为相,统一六国,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把法家的思想变成了现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提出依法治国新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p class="ql-block">全面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p> <p class="ql-block">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座里程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重大举措。</p><p class="ql-block">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p><p class="ql-block">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根本保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