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52岁。</p><p class="ql-block">这个人,肯定是有高脂血症。从前多次体检,都提示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问题是,他浑身难受。</p><p class="ql-block">怎么难受呢?就是经常觉得口干,想喝水,周身关节疼痛,部分关节还有灼热感。</p><p class="ql-block">这个感受,从大概10年前就有了,从轻到重,一点一点地,发展到现在。</p><p class="ql-block">怎么才能让自己舒服点呢?此人就决定看中医。</p><p class="ql-block">刻诊,见患者舌红,苔黄燥,脉象滑数。</p><p class="ql-block">当时,医家给出了一张方子。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用药的:</p><p class="ql-block">苍术、黄柏、泽泻各10克,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p><p class="ql-block">这五味药,每日煎服一剂。</p> <p class="ql-block">结果,患者在应用25剂的时候(中间略有加减),一身的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这个时候再查血脂,十分平稳,基本正常。这个时候,原方再用30剂以善后。停药后时隔一年随访,患者未曾复发。</p><p class="ql-block">十年的顽疾啊,到这里算是被拔根儿了。</p><p class="ql-block">这张医案故事,记载于1987年的《江苏中医杂志》上。我从前在学习二妙散的时候,还将它作为宝贵的临床经验,反复加以体会。</p><p class="ql-block">现在,我和你初步探讨一下这里的道理。</p><p class="ql-block">你看,此人有高血脂。而且在高血脂的同时,口干欲饮、关节热痛。舌红苔黄,脉象滑数。</p><p class="ql-block">这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患者体内有热啊?这一份热邪,使得津液被灼,于是就成了高血脂。这就好比一锅汤,被小火炖了好久,渐渐就变得浓稠了。</p><p class="ql-block">那么,患者体内的这股热邪,从何而来?答案是湿热。湿邪郁久化热。怎么知道的?看脉象。此人脉滑数。滑脉,可以主痰湿,数脉,主有热。</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这个人的问题,在于湿热内蕴。十年来的口干也好,关节热痛也罢,以及高血脂,其实都源于湿热。</p><p class="ql-block">那好了。问题既然找到了,我们就着力解决。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吧——</p><p class="ql-block">苍术、黄柏、泽泻各10克,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p><p class="ql-block">这个配伍,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四妙丸加上泽泻。</p><p class="ql-block">四妙散,又是在二妙散的基础上变来的。</p><p class="ql-block">二妙散,其实就是苍术和黄柏。</p><p class="ql-block">因此,从根儿上来说,这个配伍,就是二妙散的化裁。</p><p class="ql-block">其中,苍术可以燥湿,黄柏可以清热坚阴,牛膝可以通利血脉,导热下行,薏苡仁则可以清热利湿。泽泻这味药,善于利水清热,降血脂。</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意图。</p> <p class="ql-block">等患者的湿热之邪没有了,他体内的津液就不再受灼,血脂就不会那么高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用二妙散加减(或者可以理解成四妙丸加泽泻)来调治高血脂的案例。我不知道,你看懂了没有。</p><p class="ql-block">其实,像这种湿热型高血脂,在生活中还是多见的。这类人,常常在高血脂的同时,关节热痛肿痛,小便黄,舌苔黄,舌红,饮食上偏于温热辛燥,爱喝酒。这样的人,在城市巷陌中,在寻常百姓里,是多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