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运河过了北丽桥向西转南穿过西丽桥,进入三塔塘,就意味着出了嘉兴城。傍河岸边有条三塔路,沿途牌坊、庙宇林立,加上桑树连片,形成别有一番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运河西丽桥傍的通越阁。</p> <p class="ql-block"> 由于三塔路地处郊外,解放后,为了纪念革命烈士,人民政府在此建有陵园。小时候每年清明时节,所有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去在祭扫先烈英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三塔烈士陵园是我来的最多的,所以对这一带的情况还是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原乳品厂址,现被开发为远洋绿洲小区。</p> <p class="ql-block"> 在那年月,受条件限制,旅游还未时兴。清明时分学校都会组织学生,在红旗的指引下,浩浩荡荡地走向公墓,祭拜先烈。学校也正好利用这个远足步行机会,来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虽然耗费大半天,还要自带水壶干粮,但是没有人会怨言,反而兴奋与激动,毕竟大家可以踏青活动了。同样相信绝大多数同学与我一样,回家交差的作文永远离不开这样的字句:怀着崇敬的心情,踏着革命先烈的足迹......。现在想起来,这样的活动对我的成长还是有着深刻帮助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保留的老三塔路行道树。</p> <p class="ql-block"> 出了西丽桥便是三塔路,三塔路除了有烈士陵园外,从东到西分别建有依次乳品厂、制药厂。当年的嘉兴乳品厂可是禾城的名星企业,生产的“中华”奶粉畅销江浙沪,光有钱也买不到,必须凭奶粉票才能供应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还生产过华夫饼干和麦粒素。我至今还记得,那时我经常找财务科长陈珊蓉,为好多朋友去买了结婚用的喜糖麦粒素,以及淘汰的小乳牛犊肉。而靠河边几棵老枫杨(元宝)树下有几间平房,住着二、三户人家,其中就有我高中同学汪小英家。傍运河而居,邻里和睦相处,犹如世外桃源,清静悠闲好自在。</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新仿制的牌坊,红色电脑体“状元及弟”文字特别显眼。</p> <p class="ql-block"> 与乳品厂隔壁就是制药厂,是国家定点药企。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年轻的来厂长、俞根宝科长,以及驾驶员许克瑜师傅与他的徒弟毕永忠,这师徒俩都是能人,日后一个成了嘉兴公安交警事故处理专家,而永忠则转行,顺风顺水做起了保险公司的大老总。</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新恢复的“岳王祠”。</p> <p class="ql-block"> 制药厂西面就是血印寺和岳王祠(解放后改成烈士陵园),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塔与血印柱之间,旧有岳王祠。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岳飞后裔岳元声所建。清兵南下时,祠被毁。清乾隆时,岳建鉴经三十余年努力,重建岳王祠,松柏耸立祠前,围墙上书朱色大字‘精忠报国’。岳王祠系岳飞家祠。祠内有岳氏一些文物,尤以岳珂亲制铜爵最为珍贵,系宋宁宗时物。铜爵上镌‘精忠报国’系岳珂书。南宋灭亡后,曾几次失而复得。清道光时,铜爵复存祠中,抗战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战期间遗失,解放后祠坍废。”</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有关王庆云烈士介绍。</p> <p class="ql-block"> 现在复建的岳王祠位置,是我们以前常去扫墓的三塔革命陵园所在地。我至今还记得那里埋葬着毛主席的好战士—王庆云烈士,嘉兴机场一个空军飞行员。他是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和百姓财产,舍弃跳伞救生机会而献身的英雄。那年月,光荣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陵园内有个水泥砌的大坟包,坟前专门为他单独树立一块高高的纪念碑。每年清明时期碑前堆满鲜花与花圈,因为英雄永远会受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是不能被历史遗忘的。</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血印禅寺牌坊。</p> <p class="ql-block"> 在嘉兴有关血印禅寺和血印和尚的故事,想必老嘉兴们都会说上一、二的。版本很多,故事情节也非常吸引人,只是随着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和不同的需要,出现在人们面前。主要集中在抗倭寇、保护妇女儿童,以及讲述孝道等几个故事。无非就是劝人为善、爱国顾家等与时俱进的宣传,也是百姓所祈盼的美好愿景。其实这些美丽的传说,都是围绕一块天然形式的人型血印石柱而产生。此柱为明正德年间司宪牌坊遗物,民国14年(1925年)才建造寺庙,取名血印禅寺,俗称血印和尚庙,香火才逐渐兴起,现已成为市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上图为传说中的血印和尚柱。</p> <p class="ql-block"> 三塔路西尽头就是嘉兴人引以为傲的三塔了。此塔始建于唐代,化费数十年时间建造。清光绪二年又重建。属于全国为数不多的三塔并立群,七层实心砖塔。独具匠心的设计,人们无论从水上还是岸边不同角度看去,都能见到三座塔。传说,此地原来有个白龙潭,行船路过经常沉没,后人施法填土建塔锁“白龙”。并在塔旁建立茶禅寺,亦称为过龙渊寺和三塔寺。</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三塔夕照。</p> <p class="ql-block"> 因运河在此地接连两个90度直转湾,水流湍急。三塔矗立在大运河边,给来往船家起到航标作用。时刻提醒过往船家,小心行驶和嘉兴城到了。是大运河的重要标志,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地理杂志曾把三塔作为中国大运河的象征,介绍给世界人民,可见三塔在京杭运河占据的地位有多重要。</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为三塔护纤石。</p> <p class="ql-block"> 大约在1971年前后,废弃的三塔被拆除,成了嘉兴水泥厂址,生产高标号水泥。由于那个年代统购统销,建房水泥奇缺,成了紧俏货,购买要走关系,开后门才能得到,是不愁销路的,因此企业效益特别好。在我印象中,水泥厂福利好是出了名的,当我们还在每天生炉子烧煤球时,该厂的员工已经是家家户户用上了清洁又环保的煤气罐,绝对是大家羡慕的事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企业股份制改革初始,水泥厂与惠肯百货公司成了嘉兴最早发行股票的单位,轰动整个嘉兴城,那时的厂长叫张翔元。</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三塔网红银杏图。</p> <p class="ql-block"> 在世纪交汇时,政府顺应民意,搬迁水泥厂,在原址再建三塔。有次民主党派人士、市政协副主席丁慰慈先生与我聊起三塔有关重建的内幕过程,并向我透露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三塔高度相应作了抬升。</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运河边纤夫雕塑图。</p> <p class="ql-block"> 以前逆水行舟,运河边常有纤夫出现。小时候我就见过光着膀子的纤夫,背着绳索,嘴里喊着号令,艰难地向前步行的场景。为了预防纤绳损坏三塔,有好事者在塔旁竖起两根纤石。几百年来默默地守护着三塔,那护纤柱上累累深痕,仿佛在诉说三塔的前生今世。十分遗憾,其中有条饱经风霜的纤柱,在本世纪初,被人为折断,实属可惜。</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端午文化节踏白船表演。</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伯父告诉过我,他孩提时代,曾随大人们去运河三塔塘看踏白船比赛。这是水乡特有的民间水上竞技,专门为祭祀蚕神而举行的一项活动。据说名字由来与岳飞有关,岳飞因任过“踏白使”,故称谓。每逢农历三月十六,四里八乡的农民会摇船会集三塔塘,乘着农闲,通过竞技、庙会等形式,积攒能量,祈盼丰年。随着时间推移,慢慢与端午龙舟相结合,现在已成为具有嘉兴特有的端午节保留项目,把表演地点移到西南湖水域,赋予了更新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为真如塔遗物塔砖。</p> <p class="ql-block"> 三塔隔运河对岸就是原南湖乡良田,每当收获季节,处处柿红蟹肥稻花香。传闻,那个外形漂亮美丽像范冰冰、声音唱腔酷似关牧村的总政青年歌唱家钟丽燕就是这片土地哺育的杰作代表。嘉兴撤地建市后,这里成了大专院校集中区域,并建了以“文”字命名的大片居民楼。当年我的婚房与郑依律、沈凯军、黄长青和祖宙军等一批年轻同事一样,就设在运河边“文经里”、“文南里”与“文玮里”小区。</p> <p class="ql-block"> 上图照片茶禅夕照坊。</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发展。三塔塘周边经过多番整修,变得越来越漂亮,重建了三塔和岳王祠,水泥厂地址建成了三塔公园,沿三塔塘建有绿道,更加优美。三塔路上种满了银杏树,每到深秋,金黄色的银杏叶,形成了嘉兴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众多老嘉兴人的感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