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开中国知青返城诉求之先河的“浙江嘉兴第一连”连旗杆折旗落纪实

皮黄声腔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一连嘉兴戍边人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半部中国知青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萦回五十又一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塞外冰雪煞喉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风卷战旗声愈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岁月蹉跎复彷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是一件本不该发生,但还是在始料未及、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发生了的、可称其为事件的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话说那年,当我们扛着“浙江嘉兴第一连”这面红旗和近千名嘉兴支边青年一起,背井离乡,来到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刚刚在人迹罕至的高寒禁区停下脚步,还不到半个月时间,却从家乡传来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消息——嘉兴的“新三届”初中毕业生除了我们这批支边的,还有部分去了建设兵团和少数推荐上高中的以外,剩下的全部分配在城镇工作,这其中有很多人进了嘉兴的“五大厂”。这消息无异于往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顿时炸开了。那年代能进“五大厂”当工人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比如今被录用为公务员还让人羡慕。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说一片红吗?不支边就下乡吗?骗子!骗人!上当受骗、被愚弄的愤怒之火迅速在知青群体燃烧蔓延,大家用各种方式发泄心中不可名状的怨恨,叫爹骂娘、哭天喊地的声浪如同山呼海啸般在图强公社的夜空中回荡,这一石激起的千层浪,差点把住宿的帐篷给掀个底朝天!第二天食堂早饭时间,平时安分守己排队的开始不守规矩了,心里的怨气还在发酵、胸中的怒火尚未平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的苗头在愤怒情绪作用下出现了,从“大地方”出来的嘉兴人已在无形之中被贴上了【横】的标签,也因此顺理成章成了后来被打击的出头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走进这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才短短十几天时间,但是已经让我们这些生于鱼米之乡的年轻人尝到了这里的气候环境之恶劣、生活条件之艰苦的现实,而且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当初宣传资料上“美丽神奇的大兴安岭在向你们招手”、“马达的轰鸣声取代了野兽的嚎叫声”等等都是虚妄无稽,眼下的图强公社要说机器,恐怕就是那台小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了,勉强给全公社的十几顶帐篷提供几小时昏暗的照明,除了莽莽森林就是冰天雪地,吃的又是难以下咽的粗粮冻菜(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稍微好吃点的)。在这心理落差巨大的人生十字路口,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激发,一时间,由此而起的轩然大波,铺天盖地般的扑向公社(时任公社主任刘殿福),公社层面解决不了知青们提出的因为被欺骗而要返回老家的诉求,不得不请示上级。很快,区革委会派出的、包括有公安人员在内的工作组进驻图强。当天晚上,知青代表在公社帐篷内和工作组进行面对面交涉,另有一部分知青在门外等候,交涉过程中由于知青们的要求迫切、言辞激烈,工作组随行的公安人员竟然掏出手铐恐吓威胁,企图迫使知青们乖乖就范,这一下,瞬间引爆了大家憋在心里的那股怨气,初生牛犊哪怕这个!抢夺手铐的一幕惊心动魄地上演了,此时,在外等候的知青闻声冲进帐篷,混乱中有多名工作组人员被打,有的仓惶逃离现场,第一次交涉无果而返(这件事情的发生也为嘉兴知青种下了祸根,成了日后被处理的把柄之一)。随后几天,情绪激动的嘉兴知青又和邻县来的知青发生了多起冲突,公社领导无奈之下只能联系驻地部队进行阻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寒风呼啸天渐狂,扑不灭坚定信念,大雪纷飞路欲断,挡不住执着追求。返城的迫切心情在痛苦和等待中挣扎、煎熬,大家都在思考,怎样才能尽快离开这深山老林、早日重返家乡,我们一连在图强公社的举动虽然已经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势单力薄、难成气候,当务之急是联系其他公社的嘉兴知青,让他们了解图强目前的情况,如果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就多一线希望。我和一名同学悄悄商量后决定去一趟阿木尔公社,我的一个发小在阿木尔,到那边也有个落脚处。这天,趁公社的人不注意,我俩一路小跑来到公路上,拦了辆军车出发了,可是那车只开到半路上的一个部队营房,不走了,于是就在部队匆匆吃了午饭接着再去公路上拦车,紧赶慢赶,到阿木尔公社时天色已近黄昏,好不容易走到我那发小住的帐篷门口,刚想往里进,不知从哪冒出两名公安便衣,不由分说,强行把我们带到区革委会的一顶帐篷里,十来个干部模样的东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我们身上,其中有后来调任图强书记的张品某、劳资科的孙国某和任法庭庭长的王某某等人。虽说不是关押我们,却已被人看住了,上厕所都有人跟着(原来是我们下车后路过这边问路时就已经被发现了,怕知青来搞串联,引发事端)。晚饭后由张品某和另一名干部分别和我们谈话,详细询问了姓名、籍贯、家庭出身和此行的目的以及图强的情况,最后又做了一番思想政治教育,当晚,在这一溜干部的看守下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派了辆车,由一个保卫干事负责把我们直接送回了图强公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开弓没有回头箭,嘉兴一连知青的返城诉求仍在持续,甚至已有人集结后跑到公路上拦截汽车准备踏上归途,公社领导闻讯也慌了手脚,急急忙忙赶去劝阻,但是晚了一步,有几个男知青拦下一辆车已经走了,剩下几个女知青也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肠,誓言“爬也要爬回嘉兴去!” 有人跑了,这可不是小事,公社领导马上一面向区里汇报一面请求部队火速派车追赶(后来这几人在樟岭火车站被截回,从那以后公路上再也拦不停车了)。——“风萧萧兮鲜卑寒,束发一去兮难复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边有人在拦截车辆,另一边大家突然想起,来嘉兴接我们的东北人也是骗子,当初说得花好稻好,天花乱坠,那些承诺都在哪里?找他们讨个说法去!可是找遍了各个帐篷也没一个人影(如果那时候被怒不可遏的知青们找到免不了要挨一顿胖揍了)。事态越来越严重,公社领导已经束手无策,工作组也无能为力,只能继续向区里汇报,区里又上报到大兴安岭地委(时任地委书记孙魁),地委随即派人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在掌握了具体情况后决定采取措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早已过了熄灯时间,初冬的雪,还在飘飘洒洒地下,四周异常地寂静,远处隐约传来阵阵狼嚎,帐篷里除了那两只大火炉在“呼、呼”燃烧外,没有一丁点声音。连续这么多天的奔走呼号仍未有任何进展,大家都已觉得身心疲惫,黯然神伤之感萦绕,正躺在各自的铺位上昏昏欲睡,突然,几束刺眼的灯光从南北两面的窗玻璃直射进帐篷,照亮了整个空间,还没等大伙反应过来,哗啦啦,十几个握着手枪的公安便衣从帐篷的东西两头冲了进来,两人一组背贴背面对大板铺上的我们,用枪指着大声吆喝:“都躺下,不准起来!” 紧接着听得咔嚓一声,一名知青被上了手铐带走了,隔壁帐篷里也有一名知青被带走,同时还有九名知青因在此前搞歃血为盟(史称九兄弟)的,被点名到帐篷外面集中,连夜进入强制学习班(这几人大多是我校同学)。由于事发突然,大家都懵了,不知所措,面对十几支黑洞洞的枪口,谁也没敢动,虽说嘉兴人见过大世面,但毕竟都是十六、七岁,刚出校门的小青年,这样的场景谁也没有经历过。执手相看语凝噎,此时无声胜有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大约凌晨时分,杨祥挟地区公安之余威,行公报私仇之损招,趁大家还没回过神来之际,偷偷摸摸跑到我们二排住的帐篷门外,把“浙江嘉兴第一连”这面在风雪中高高飘扬、走过千山万水,见证了嘉兴知青敢为人先、不屈不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的战旗锯落尘埃。当时我的铺位距帐篷门比较近,耳听外面有锯木头的声音,出去一看,但见杨祥手拿弯把锯,一副得意忘形、奸诈邪佞的德性,只可恨已经杆折旗落!捧起白雪映衬下格外鲜艳的红旗,仰天长啸!盖闻,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人不得时,利运不通。嗟乎,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杨祥何许人也,乃到嘉兴接我们的东北人之一,也是一连指导员。那几天要不是这老小子跑得快,躲进部队营房,恐怕早已成残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天下午,在公社门前的空地上召开了全公社大会,宣布了有关处理决定。至此,一代知青人独特生命之河初溢的涟漪消弭殆尽。曲直毁誉、恕我直书,千秋功罪、但与人评。人道我等无能,然有翅难腾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韶华倾负,苦涩酸辛,漫漫长夜,不堪烟梦。如今往事早已成为历史,嘉兴知青首开知青返城诉求之先河的壮举,也已在中国知青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比当年云南的上海知青要早很多)。值此永远的纪念日到来之际,特付诸文字,以飨共同经历者和同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1.10</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记】2006年8月我等知青一行应中共大兴安岭地委、地区行署之邀,再度走进曾经挥洒青春和汗水的第二故乡。在图强参访期间,杨祥赶来我们入住的宾馆叙旧,闲聊中我开玩笑问他,当年为何把一连连旗锯落?他一脸尴尬,笑而不语,一旁有人打趣道:“别哪壶不开提哪壶了。” 当得知图强老书记张品某还健在的消息,我们几个特意去商店买了礼物前往探望,这位文革前任地委党校校长、但思想右倾,被贬谪图强的老人对往事耿耿于怀,拿出许多过去的老照片絮絮叨叨。还有曾任连队指导员的范某人,因作恶多端、欺侮多名女知青而被判了几年徒刑,为了表达忏悔之意,居然跪接于我们乘坐的车旁。事后才听说他的案子在调查取证时,由于知青们的宽宏大度,才使他得以减轻量刑,少受了几年牢狱之灾,此次知青回访,他是闻讯前来当面谢罪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