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的北京市三家店火车站,它的附近曾是原铁道部第四工程局(铁四局)许多职工及家属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除了局属的相关单位,这里还建有几个不同规模的宿舍群,有医院、幼儿园、学校、商品供应站、生活用煤场、还有篮球场、电影放映场……。当年,它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小社会。在阔别的六十三年以后,我又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从北京城内到三家店坐火车是最方便的。那时,我每个星期天都会乘铁路交通车从三家店到西直门去城内看我爷爷奶奶。这交通车的几个站名,我至今仍然记得:西直门、五路、西黄村、苹果园、石景山、三家店、门头沟。</p><p class="ql-block">如今,西直门火车站早就拆了,有没有火车通到三家店一时也难以搞清楚。实际上,现在的公交和地铁早已经是北京市区四通八达的交通工具了!</p><p class="ql-block">于是,拿起手机网上查询,乘1号地铁和941路公汽,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了三家店公交站。</p><p class="ql-block">这三家店公交站我可是第一次见,迷茫中,询问了一个年纪和我差不多的老者:“ 请问,三家店的原铁道部第四工程局所在地您可知道?他怔了一下,说:” 你说的应是“铁四局”吧?往前走有一条路左拐,沿着运河向上走就是”。</p><p class="ql-block">“这个运河就是永定河引水渠吧” ?“没错,就是”。 “那要走多长时间?” “三十多分钟吧!” </p><p class="ql-block">我走了约二十分钟,终于看到了在梦中萦怀的永定河引水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永定河引水渠也被称为新运河,或新河,而沿新河大堤上的这条路,就叫新河路。新河建成于1957年,那时,我就在新河东岸旁的三家店铁小上学。那时候这条人工河给我的印象是:崭新的河道宽阔笔直,石砌的河堤整齐划一,河水干净而丰满。那时候,不知听谁说的,它叫 “新永定河”。</p><p class="ql-block">实际上,这永定河引水渠的渠首就在三家店永定河分水闸,东流经玉渊潭与北京护城河相汇,全长26公里。兴建这条引水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三家店,石景山一带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用水,可见,我们当时喝的水,就是这条引水渠里的水!</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条引水渠里的水已不再丰满,一层厚厚的水藻盖住了近二分之一的水面,渠水已不显流动,想必水质不会太好,这水还能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吗?</p> <p class="ql-block">堤岸对面路旁有一车站牌,原来,这新河路还通有公交车。仔细看看站牌,我站的地方,就是东老店的公交站。</p><p class="ql-block">沿着站牌,公交车所行走方向是:东老店、西老店、铁四局、三家店火车站。</p><p class="ql-block">还有两站路就到铁四局了!这一带,应该是我小时候走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东老店和西老店,我原来并没有印象,倒是我在三家店铁小的同学李宗凌在他后来正式出版的诗歌集《越陌冀行诗文欣赏》中提到过他童年时期的居住地老店村,这引起了我的一些兴趣:莫非这东老店和西老店,就是过去的老店村?</p> <p class="ql-block">这条沿引水渠东岸的路可谓是“旧貌变新颜”!现在的正名叫 “新河路”,记得当年它就是河堤边上的一条土路,没有路名。路边有我们学校少先队员为响应号召种的蓖麻,当然也有许多野生的植物如苍耳子、车轮草、蒲公英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时我知道我离当年的三家店铁小不远了!可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看到了!这就是当年三家店铁小的所在地,现在的名称是“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这个门,位于新河路边,面对永定河引水渠。</p> <p class="ql-block">学校正值放假,除了校门口传达室门前有几个教师模样的年轻人和一个门卫保安,其他地方空无一人。</p><p class="ql-block">我向保安说明了我的来历,他客气地为我打开了校门,我说了六十年前学校的某些情景,他好像有些茫然,我说原来的门不在这里,他似乎是认同的。他陪同我走了一阵子,倒让我感到了一些局促。</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外面看上去最显眼的一幢楼房,楼的名字叫 “龢(he)韵馆”,是一座体育馆。楼面墙体上的混凝土文字 “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十分醒目。楼旁橱窗的宣传图片中有不少先进人物的介绍,可惜我一个都不认识。</p><p class="ql-block">如今这 “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就是当年的 “北京市三家店铁小”!</p><p class="ql-block">就是在这片土地上,1952年建立了三家店铁路小学。七十年来,这个学校经历了风风雨雨,由小到大,由小学发展到中小学。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这个学校的鼎盛时期,曾经办过高中,现在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自2007年起,学校由铁路部门交给了地方政府,学校的生源也不仅仅是铁路部门的子女了。</p><p class="ql-block">所以,现在的 “北京市三家店铁路中学”是这样一所学校:一是这所中学包含了小学,二是这所学校不再是铁路部门的一个单位,校名中的 “铁路”字样只说明了它的前生,表明了它的渊源。</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网上下载的一张照片,那栋白色的大楼,名为 “禾生楼”,就是小学部。</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拍摄时间是2020年5月份,那时正值疫情期间。</p> <p class="ql-block">下面照片中前面一栋楼名为 “合耕楼”,是初中部,后面一栋楼名为 “和谐楼”,是办公楼。这两栋楼的下面就是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这三家店铁小的校舍及校门七十年来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那这体育场倒是有着过去的影子!这个体育场的地理位置似乎没有变,还是觉得那样宽大,围墙外面是永定河引水渠的东岸,记得原来的围墙好像是就地取材,将黄土用 “干打垒”的方法垒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体育场里,我的心里真的还有些不平静!</p><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常在这个场地上踢足球,(实际是小皮球) 什么 “二道(后卫)”, “十二码(罚球)”等术语就是在这里知道的。我们还在这个场地上开过大会,领略过当年毛汉卿校长洪亮的嗓音。我还记得1958年元旦前夕,当年教体育的梁老师就在这个场地上教我们跳集体舞,舞曲的名字叫<豌豆花>…… 。</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网上截屏百度地图上三家店铁路中学及周边的平面图。请注意学校东边的 “华北路”,我们这个学校原来的校门,就在这条路上的左边。时过境迁,这边的门早已不存在了!现在的校门就是图示中的西南门。此门面对永定河引水渠,毗邻新河路。</p> <p class="ql-block">从校门口出来,马路上一辆公交车眼前驶过,路边还停着几辆私人轿车,显得有些妨碍交通。看来前面的公交车站应该就是 “铁四局”站了。</p> <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丁字路口,左边这条路,现在叫做 “新建路”,这条路,在当年对于我们乃是一条重要的路。</p> <p class="ql-block">新建路的路口左侧,新河路边,就是 “铁四局公交站”。</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网上搜寻到的三家店铁四局公交车站旁新建路西边路口2017年的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站在这新建路西边路口朝东望去,我心中涌起了六十多年前那隐隐约约的景象:</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的南边应该有铁四局宿舍大院,有煤厂,有供应站,稍微再远点儿是铁路职工食堂。</p><p class="ql-block">而北边是当年铁四局驻地的主要部分,有局机关部门办公室(那时的办公室大都是平房,有一栋青砖二层楼房,不知是属于医院还是属于机关?)三家店铁小,铁路医院,篮球场,露天电影场,局处干部住宅小院,医院后家属宿舍……</p><p class="ql-block">医院后的家属宿舍外围应该就是铁四局的北部边界了,我记得再往北不远有一个小树林,那是我们当年常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由新建路口向东走一点,左侧的一条路就是前面地图上所标明的“华北路”。这条路,就是我们当年上学的路,我们的校门当年是面对这条路的!</p><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华北路”?我想可能与这一带曾归“华北铁路工程局”管辖过有关。三家店铁路中学在过去的历史上曾隶属于 “华北铁路工程局”,所以,以此名作为该路的名称倒是有些历史意义。现在,就在这华北路以北不远,还有一条小路称之为 “西宁路”,就是因为远在1952年,这里曾归 “西宁铁路工程局”所管辖。</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家店铁路中学附近的华北路。</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这条路是条土路,可因两边的房屋低矮和疏落而显得十分宽大,而今,这条路已是水泥路面,仔细看上去似比过去还要宽。可因两边的建筑物高大,尤其是学校对面的房屋栉比相邻,路边又停了好多私家车,看上去显得窄小压抑。</p><p class="ql-block">这种情况下,改换校门也许是合理之举。</p> <p class="ql-block">这新建路北侧华北路口旁,赫然矗立着 “中铁三程局四公司”的办公大楼。显然,如今这 “三局四公司”是这里的主宰,附近的居民,大都应与这个实体单位有关。</p><p class="ql-block">这明明是 “铁三局”的地盘,为什么是 “铁四局”的公交车站?想到我在几里外三家店汽车站的当地居民口中的 “铁四局”,我突然明白了这 “铁四局”的含义:它现在在这里纯粹是个地名了!</p> <p class="ql-block">再往东走,这里是新建路北侧的一条小路,现在也没有名字,这条路当年由这里向北经过铁四局一些办公的平房,篮球场和医院,直通到医院后的家属宿舍。我家在医院后住的时候,我上学放学和到供应站买东西,都是经过这条路的。如今这路口、路面和两侧的建筑已很难看出过去的模样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路口,就是当年铁四局宿舍大院的那个路口!当时我真的不敢相信,我往里走了几步,前面有一堆人在下棋和观棋,我不禁向前询问,其中有一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这个大院出生的铁路职工证实了我的想法,这里,就是六十多年前我的许多同学曾经住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一排,现在是栋砖混楼房了。临街墙面右下角, “东一排”的印标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这是西一排,如今也是楼房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西各排间的道路。看上去两边的房屋高低错落,结构各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有的甚至有私搭乱盖之嫌,这也说明,自老铁四局撤出三家店以后,铁路部门对此地的经营管理已呈现了 “无序状态”。</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铁四局老宿舍附近拍摄的新建路向西的街景。当年,我们学校里住在铁四局大院的同学,就是从这里向前走到现在的 “华北路”去上学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宿舍大院对面的大楼房,但过去是个什么样的房屋我记忆模糊了,总觉得这对面的某个地方也应该有条路通向后面才对。</p> <p class="ql-block">在这栋楼房的东侧,我终于看到了这样一个如此窄的通道。一眼望去,已经没有什么路了。</p><p class="ql-block">我似乎记得,这里原来有条路可以直接到医院附近的那栋灰砖楼房,路的东边有一露天电影放映场,西边沿路的高低地势有两个篮球场,上面一个是个灯光球场,在冬天曾泼上冷水结冰把它改成了滑冰场。而下面一个篮球场的场地很大,1958年全民炼钢运动时铁四局的职工曾在那里建造了一个土炉子 “土法炼钢”。</p><p class="ql-block">那个灯光球场的斜对面有一块平地,平地边有一两棵高大的槐树,那春天里槐花的香甜至今想起来都是余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景象已全成了回忆。</p> <p class="ql-block">沿着这段 “新建路”往东走,也就是往有铁路的方向走,沿路下坡,颇似当年的感觉。这是往三家店火车站去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抬眼望去,丰沙铁路线就在红墙的上面。</p><p class="ql-block">“丰沙铁路”是老铁四局的 “明片”。早在1952年,为修建 “丰沙铁路”,铁道兵第八师集体转业,成立了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以后又有其他工作在京张铁路的相关铁路部门加入其中。</p><p class="ql-block">“丰沙铁路”全长105公里,沿途的主要站点是:北京丰台,北京三家店,北京沿河城,河北沙城(怀来县),是京张铁路新的前半段。</p> <p class="ql-block">沿这条路右拐向东南几十米,可到三家店火车站,这条路在到火车站之前也称为 “新建路”。</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原来下了火车,翻铁轨,上下土坡,对此路没有印象。</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的三家店火车站,这个火车站的修建可能与公交车站的衔接有关,车站候车室比站台的地势低,到站台上车是要上台阶的。</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现在的站台和铁道。现在,三家店车站只有丰沙线的铁路在营业,原来的京门铁路早已废除,我原来所熟知的京门铁路的沿线车站和站台也早已都废除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三家店火车站候车室是定时开放的!我到来时,正是关门谢客时,且现在路过三家店火车站停靠的列车一天只有四趟。</p><p class="ql-block">三家店火车站可是个有114年历史的老车站了!如今这副模样,真让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现在旅客出站要走底下的涵洞,过去是没有这个涵洞的,那时从站台下车到铁四局都是要翻越铁路的。</p> <p class="ql-block">三家店火车站出站口已是新建路的终点,而往南衔接的一条路名为 “五里坨西小街”。</p><p class="ql-block">这条路以前好像无名,但路是有的。我曾沿着这条路捉过蝈蝈,那时候这条路是碎石路,路的两旁很荒野。每到夏季,总可以在路旁的花草丛中听到许多蝈蝈的鳴叫声。如今,路比过去平整多了,我正是今年盛夏的7月26日中午来到这个地方的,可是,再也听不到蝈蝈的叫声了。</p> <p class="ql-block">我转过身,沿新建路向西北方向走去,这条路右侧就是 “丰沙铁路”,六十多年前我曾到过这条铁路的路边,没有印象有这么宽的路,更不用说是水泥路面了。</p> <p class="ql-block">这四局子韩超市的地标在地图上可以查到,尽管它是后来时代的产物,但是我一定要去看看它,因为 “四局”的字样表明这里当年也是 “铁四局” 所管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四局子韩超市的对面是一个一人高的铁路涵洞,涵洞上面的铁路就是 “丰沙铁路”。</p><p class="ql-block">丰沙铁路是沿着永定河的走向而修建的,总体的地势较平坦,但隧道和桥梁工程比较多,在解放初期,因设备落后,架桥和开隧都是很艰巨的任务。自1952年动工到1955年建成,一共有108名职工为此线路的修通而献身。而三家店铁四局这块地方,就是修建丰沙铁路的大本营。1955年丰沙铁路通车典礼和庆祝晚会就是在三家店火车站和铁四局的驻地举行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涵洞的东侧。回头望,丰沙铁路的输电网线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修建 “丰沙铁路”?这要从京张铁路的修建说起:</p><p class="ql-block">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独立设计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于1909年。当时修建的京张铁路,北京到沙城段是从西直门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到沙城。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路径,主要是资金的缺乏,但是铁路要翻越八达岭,线路的坡度很大,当时的老蒸汽机车根本拉不动,于是,总工程师詹天佑为此设计了一个著名的 “人字形”铁路,由列车前后的两个火车头在 “人字形”铁路上各形成两次推拉效果,从而翻越过陡坡。由于两次推拉的过程中需要停车,所以铁路的运输效率就比较低了。</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提高京张铁路的运输效率,就着手修建丰沙铁路。顺便说一下:这丰沙段铁路的修建方案,其实也是詹天佑在设计时考虑的第一方案,是因资金短缺而放弃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现在已经废弃了的京门铁路的旧铁轨。</p><p class="ql-block">六十多年前,京门铁路线还是条营业线路,那年月,我每个星期都要通过这条线路到北京城内去我爷爷奶奶家一趟,沿途的风光站点至今挥之不去。</p><p class="ql-block">如今,它已被废弃了!兴许是历史的必然,但总有遗憾。在网上得知在京门铁路的五路火车站建了一个京门铁路的主题公园,随之京门铁路拆轨停运。</p><p class="ql-block">京门铁路在历史上是有的重要意义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京门铁路是为京张铁路运输的机车提供能源而修。京门铁路以西直门为起始站,沿途经过五路、西黄村、石景山、三家店,终点为门头沟车站。有了京门铁路,门头沟的煤就可以运到西直门车站,以供那里的蒸汽机车使用。京门铁路和丰沙铁路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唯在三家店车站相遇。</p><p class="ql-block">三家店火车站建成于1907年,至今已有114年的历史,它可算是中国最老的那一批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在沿 “新河路”返回”的路上,我注意到了新河路的东侧有一片小树林。猛然觉得这小树林的地理位置与六十多年前的我们经常去的那个小树林的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仔细看看,又不敢确认。因为眼前的这一片小树林显然是人工规划和栽种的。树龄看上去大都没有六十年以上,但是偶然也能看到大龄树。</p> <p class="ql-block">仔细想来,原来的那一片小树林,要么毁林盖房或筑路,要么人工规划为一种生态园林,看来可能是后者,那林内安装的几个简单的健身器材似乎说明了这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在返回到三家店公交站乘车离开之际,看到了五里坨街区脱胎换骨的改变,心中隐隐产生了某种不平衡,六十多年前在我家搬到三家店铁四局住宅区以前,曾在五里坨农家租房屋居住了几个月,那石磨、石碾和牲口圈旁狭窄的土路与眼前整齐宽阔的现代化街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p> <p class="ql-block">如今三家店铁四局的那块地方,像是块待开发的城乡结合部。回想那1957年大鸣大放的时候,大字报、小字报铺天盖地,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40周年的时候,载歌载舞,热闹非凡,1958年爱国卫生运动的时候,除四害讲卫生、赶麻雀热火朝天,大办钢铁的时候,篮球场上土法炼钢,钢水流淌,鼓风机吹得呜呜响。那种紧跟时代的生龙活虎之气,岂是当时满是庄稼地的五里坨地区能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游子对家乡或过去居住成长地方的一种思念。我们这些曾经在三家店铁四局度过自己童年的老者,对那里就有着浓浓的思念。来到三家店,千里来寻故地,沧海变桑田。之所以不愿用旧貌变新颜来形容,是因为在我心中,三家店铁四局的这块地方,虽然六十年来变化巨大,不是因为它的变化新而同步于时代,倒是感到因时代的变迁而变成一块几乎被遗忘的土地。民宅拥挤而杂乱无序,只有铁三局四公司的办公楼看上去还有些体面。我唯一感到心暖的是这里公共厕所的卫生管理还比较到位。公共厕所很多,因为这里的民宅大都没有自己的卫生间,而公厕的设施都还不错,似乎也都有专人管理,这也应算是北京市政府对北京市民的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但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我心目中过去的那个三家店铁四局!喜欢在记忆中那时的铁四局在三家店时的每一个细节,虽然我知道这一切是不可能再现了,也许,这就是乡愁。</p><p class="ql-block"> 文中背景音乐是 “童年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就此搁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