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往事(5):军帽

杰子

<p class="ql-block">军帽是世界各国军队中的军人所佩戴的帽子。军帽各式各样,种类繁多。佩戴军帽显示了军人的威严和严谨,是军人尊严的标志。</p><p class="ql-block">军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绿色的方阵,金色的年华……一切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军帽,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诗集,踊跃的字符,美妙的乐章……一切都洋溢着壮志与豪情!军帽里有一份执着的追求;军帽里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军帽里有一股独特的气质!军帽行于大地,有一种目光叫敬仰,有一种眼神叫信任,有一种感情叫依赖。</p> <p class="ql-block">在极左思想的影响下,1965年6月1日,全军取消军衔制,同时配发65式军服,55式军官大檐帽、水兵帽、无檐帽都被取消,全军单军帽只有一种——解放帽。从这时起至七十年代末,是解放帽“鼎盛”时期,因为全军官兵不分军种、不分级别、不分男女,统统都戴解放帽。解放帽成为65式军服的重要标志,当时美联社的一条消息称:这一时期中国军队服装的特征是戴解放帽。其实何止是中国军队,这一时期整个中国服装的特征也是戴解放帽——不仅有绿的,也有蓝的、黑的、白地、灰的等等。解放帽作为解放军的象征,具有巨大的“品牌”效应。特别是青少年,一顶绿军帽简直成了最爱。那时想搞到一套军装、一顶军帽,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军帽既是代表革命的象征,也是红卫兵、造反派的重要标志之一。红卫兵的服装实际上就是军装,拥有一顶军帽就是当时年轻人追求的“时髦标配”。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口头禅。解放军是年轻人的向往,穿军装,戴军帽是梦寐以求的愿望。</p><p class="ql-block">文革初期,从站在天安门城楼的领导人,一直到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他们都活在精神世界里,伟大领袖毛主席每次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在十里长安街的检阅车上,检阅百万红卫兵小将都是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他手里拿着军帽向大家挥舞着。他的光辉形象无疑影响着一代人对军帽的崇拜和向往。我认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军帽巨大的诱惑就来于此,从此军装军帽风靡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在那“火红”的年代,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最令人羡慕的莫过于解放军叔叔,最有代表性的装束莫过于身穿军装,头戴军帽,这是一个年轻人心头全部的渴望。并且当作十分自豪的事,走在人群里,真是威风凛凛、潇洒无比。那个时候的孩子对军帽的狂热,比现在美女钟情于LV更有过之而无不及。</p><p class="ql-block">记得文革肇始的1966年,为了支持红卫兵小将大串联,到北京接受毛主席的检阅,市场上已经开始销售仿制军服,那时红卫兵要凭票证购买,由于当时购买量太大,供不应求。大家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去“整”,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可以清楚看到车后座上的林彪和毛主席的半张脸(局部)。</span></p> <p class="ql-block">没有全套军装,戴顶军帽也觉时尚;没有真军帽,来个山寨版的,扣在头上也觉神气。当时军帽,不管真假,绝对是中国男人的时尚标配。而且这种时尚,从1966年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可谓一领风骚二十年!那个时期的中国大小男人,没戴过军帽的少之又少。</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军装是最时髦、最气派、最能够登“大雅之堂”的装束。军装的含义,是今日再名牌昂贵的服装也不能比拟的。正因为如此,那时平民百姓的父母为了实现孩子梦寐以求的梦想,有的走亲访友找人求一顶军帽,有的托老裁缝或服装厂的师傅进行仿制,还有的不惜高昂的价格从复员军人手里买一顶旧军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红卫兵在天安门广场表演“忠”字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在基层连队帽子的放置也是内务卫生评比的一项内容。</span></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上个世纪六九年初,我刚上中学时,全国都时兴穿军装,戴军帽,背军挎。在当时,军人成了整个社会崇拜的对象,军人的服装当时在社会上很流行,能弄上一套军装军帽穿戴上并非易事,远超于现在你穿上一身耐克或阿迪达斯名牌服装。但是,部队对军装控制得十分严格,一般人是很难弄到军装的。对于“大院子弟”是信手拈来。这些生长在军营大院的大中学生,凡是身高1.6米以上的身材,几乎每人都着军装,头戴一顶军帽。难免“大院子弟”很容易就把来自“身份”的优越感和身上的军服联系起来。应该说,他们在军帽的识别上还是有一定“权威”和话语权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济南九中高年级女同学在参加防空洞施工。</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济南九中三连学生在校办酒厂参加勤工俭学劳动。</span></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军帽也有真假之分,真的军帽为的确良面料,颜色碧绿,帽檐圆挺,里面有长方块的红色印章,标着姓名、年龄、血型等栏;假的无论颜色、面料、样式都能让我们一眼望穿,不值钱,给人的感觉反倒有点土。</p><p class="ql-block">当时我们走在大街上,哪怕离我们几十米,我们也能判断出他头上的军帽是仿制的假冒产品,还是部队配发的正宗产品。就像现在的孩子发现谁的手上提着世界名牌皮包,谁的身上穿着世界名牌服装一样。那时我们戴军帽还有不少讲究,要把帽子上面的接缝处尽量撑起来,出门前得用手捏半天,不少孩子在帽子里边垫一圈硬纸壳或报纸,不仅如此不足以称“酷”。流行戴军帽,让军队大院的孩子抖了几把,随之而来的是被“飞”的后顾之忧,防不胜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我们大院的发小头戴正宗军帽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大院小伙伴们决心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span></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对军人无比崇拜和对军装无比向往的鼎盛时期,军队对军装和军帽的控制十分严格,想搞到一套军装和军帽并非易事,就是因为十分的稀缺。后来“标配”降低,逐步演变成了戴正宗的军帽。但是过了一段时期,一些求帽心切的、没有路子的社会小痞子,索性打起了歪主意,“偷军帽抢军帽”的事情从此应运而生。在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抢军帽”它无时无刻、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所以从这个事情上来看,年轻人为了表示一种政治立场和精神追求,对于当一个军人还是有一种痴恋的,毕竟谁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济南九中三连同学与应征入伍的同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东平县前河涯村支书吴绪峰与村办小学老师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的畸形年代里,由于公安警力不足,抢军帽的案子又列为小案,又破案不及,案件频发。“抢军帽”通常是团伙作案,经常出现在夜间放学路上或是人员密集场所。他们作案时戴着大口罩,一人侦察作案,一人骑自行车观察接应,发现目标尾随其后,突然顺势抢着帽子就跑,跳上自行车迅速逃窜。他们手法娴熟,闹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后来愈演愈烈,人们把它称为“飞”军帽。</p><p class="ql-block">当然,想摆“酷”自然要承担相当的危险系数。我有一个同学,他过生日时,他爸爸送给他一顶校官呢子军帽,如获至宝,由于来之不易他把它当作“奢侈品”,平时都舍不得戴。一天放学路上上厕所,一不小心军帽“飞”了,等他提上裤子跑出厕所,军帽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上厕所军帽也难逃被抢厄运,心中的“宝贝”却成为了抢者的“囊中之物”,这让他的难受了好几天,还跑到营市南街派出所报了案,可警察叔叔根本就不当回事,付之一笑,不以为然地说,将军貂皮棉帽案还没破,就别说你的校官呢子帽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平县前河涯村吴书记与社员们在田间地头开批判会。</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前河涯村知青带队干部胡老师与知青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疯狂抢军帽的年代,有些年轻人由于受极左思想和“打砸抢”的影响,抢军帽“追时髦”感觉不是丢人的事,更不认为是“犯罪”行为。为了一顶帽子而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反而觉得是“革命”行动,一顶军帽今天是你的,明天或许就是他人的,难道那个年代就萌发了“资源共享”理念?</p><p class="ql-block">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什么年代,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都一以贯之、人心所向。就拿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军装军帽来说,大家都希望自己能穿出个性和美感,戴出气质和品味。事实上,追求美和时尚不仅是人们的一种乐趣,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知青带队干部夏老师与参加前河涯村参加知青代表会的代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东平县大巴掌柳村民年底分红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极大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军装、军帽、军挎、军腰带很快退出“时髦舞台”,回归本来“属性”。现在人们“穿衣戴帽”不仅时尚,而且极具个性,“撞衫”则是最尴尬的事,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时尚国际化、多元化的巨变。</p><p class="ql-block">如今,在人们的装束打扮中,帽子早已经离我们远去,那头戴帽子的人已经寥寥无几,那绿色的解放帽更是难以寻觅。军帽压进了老木箱的箱底,有时在一些偏僻的县镇街头,还能看见一些头戴军帽的人,真有种梦回古代的感觉。</p><p class="ql-block">但是迷恋军帽、抢军帽,却是我们这一代人难忘的经历。他是一个时代的标记,伴随“文革”而来,伴随“文革”而去,留下来的,虽然这是一段泛黄的记忆,只有它的故事和留给人们的深刻记忆,却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