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赞歌(杂谈)

天风海浪

<h1>  记忆中,第一次听见蝉鸣是一九八六年的夏天,那时血气方刚的我,家还在延边呢,我是进京参加一个全国性的科技辅导员会议,那次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当时还只是多多少少地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意义。列车刚刚停进唐山站,一阵阵蝉鸣哗哗然从车窗飘了进来,在闷热的夏天里,很让人烦躁,我在给家人的信中提及:浑身上下都是汗露露的,不知是天气闷热造成的,还是阵阵蝉鸣让人无法入睡造成的。<br>  时间已经是四十多年后的一天清晨,走过常常放虎丫经过的那片杨树林里时,发现林间小路上多了不少圆圆的小洞,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便开始仔细的搜索起来。哈,我发现了新目标,原来一棵树干上留下了一个蝉壳,接着我又有了新发现,一只幼蝉正从洞口爬出来,扭动着黄色的肉肉的身子正奋力向树干上爬呢,原来这坚硬小路上留下的圆洞都是幼蝉出生的洞口啊!我终于明白了,最近树林里老是有打手电的人,原来这些人是在找幼蝉呢,经常可以在餐桌上见到它们的身影,这时就会被称之为“截遛猴”。<br></h1> <h1>  其实这幼小的生命,出生时不仅要从深土里拱出来,还要躲避人们的捡拾和鸟雀的捕捉。所以它们都是选择夜晚时间出土,一旦出土后,就会极力地向上攀爬,等天大亮后,就已完成“金蝉脱壳”了,长出一对强有力的翅膀飞向更高的树梢,既要逃避人类的抓捕,还要时时刻刻躲避鸟雀的偷袭。<br>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位朋友的分享:蝉卵在深土里要孵化多年,最长可达十五年的时间,才会孵出幼蝉。原来蝉鸣是为了吸引配偶,完成生命的延续,而后将卵产在精心选择的树枝上,它的生命也由此走向了终结。不知再过多长时间,树枝坠落在树下,进入深土里。至于是如何钻入深土里,至今还是个谜呢。嘿,真不知眼前这只幼蝉,是哪年潜伏下来的,更不知道它为何不合时宜地爬出来的。<br>  暖暖的阳光已经照进了杨树林,翠绿的树叶上不断闪烁出耀眼的光斑,树上的蝉们就要开始鸣叫起来了。<br>  目睹眼前的一切,知道了金蝉漫长而又充满神秘的生命历程,啊,蝉鸣,在我心中无疑是一曲生命的赞歌!!!<br></h1> <h1>  这是我当时写的短文,后发表在《今日莱州》上,里面肯定有误传和不真,可这其中传奇也是太多,让我一直无法释怀。去年也是蝉鸣阵阵的七月份吧,我扛着铁锹来到了莱州广场,就想看看蝉是从多深的地方爬出来的。我找到了一片洞多的地方开始挖,很艰难,蝉洞大多都是在比较坚硬的地方,根本就挖不动,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挖到二十多公分深,就找不到原洞了,原来蝉不是一次性地往上爬,是逐渐分段往上爬的,下雨天蝉纷纷往外爬,就是因为这时候的土质相对要软一些。那么蝉到底能入地下多深呢?脑袋里的多个为什么开始督促我多次和反复不停的查询,越查越让我惊叹:你千万不要小瞧这软软弱弱的小东西,它可以潜入地下三米深,关键是要看冻土层的深度;你千万也不要怀疑它的潜藏时间,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你也不要怀疑它的生存能力,它只需要树根里一点点营养就足够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蝉洞大都是选择在栾树、白蜡、大叶女贞树、杨树下,很少在松树、二球悬铃木、竹子下的原因;你也不要怀疑它的脱变能力,它在潜伏期间至少要经过四次的脱变才能够成熟,而每一次的脱变都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最后的考验就来自它的浴火重生,也就是从土里攀爬出来的那一天,鸟雀、人类无不瞪着虎视忱忱的目光搜索着它们,但它们却无所畏惧,仍然奋力爬出来,爬上去,去展现自己生命最辉煌灿烂的那一刻。</h1> 将它的那一阵阵的蝉鸣声称之为生命的赞歌一点也不为过!!!<br> 那么蝉到底是怎么入地呢?其实我已找到确切的答案,姑且让我保留点悬念吧!!<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