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黄河一壶收,壶 口 瀑 布

东平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中,如“既载壶口,治梁及歧”、“壶口、雷首,至于太岳”,都与大禹治水的路线与策略有关。这里提壶口而未言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孟门山”一名,始见于周、秦间的《山海经》著作,书中记“又东南三百二十里,曰孟门之山,其上多苍玉,其下多黄垩,多涅石”。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对孟门及瀑布作了深刻的描述:“《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蹬,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黄河之巨阨,兼孟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有人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衡,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魂。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最怒,鼓山若腾,濬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这里所记,指出瀑布在孟门处,而未提黄河于流上的壶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元和郡县志》也叙述壶口,把它称为石槽。一则说“河中有山,凿中如槽,束流悬注七十余尺。”再则说,“石槽长一千步,阔三十步”,这显然和郦道元所说的不同,说明壶口瀑布向上游推移了。《元和郡县志》撰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上距郦道元逝世的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为286年。说明在郦道元之后的286年间,壶口瀑布从孟门向上游推了一千步,在河床上冲出一条约长一千步,宽30步的深槽,现已上移到距孟门约5千米处的龙王辿附近,号称十里龙槽。以上为1500年来壶口演变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瀑布处于秦晋峡谷的南段,南距龙门约65千米,孟门5千米。河西属陕西省宜川县境,河东与山西省吉县相连,是中国一处大型峡谷瀑布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一带,黄河西岸下陡上缓,狭谷谷底宽约400米,由谷底上坡到龙王坡坡高约150米,崖岸很陡,龙王坡以上谷形展宽,谷坡平缓,黄河的横剖面成谷中谷的形态,在龙王辿以北,河幅宽度和狭谷宽度一致,河水充满狭谷,常水位流量在每秒1000—3000立方米,水面宽400余米,龙王辿以下,水流到壶口,在平整的谷底冲成一道深槽(在大河槽中套了一个小河槽)。小河槽宽30—50米,深约30米。壶口以上,水在宽槽中流行,到了深槽上端,400米宽的水面一下子全部倾注到30—50米宽的深槽中,形成瀑布。此处河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壶,收尽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壶口因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明代人惠世扬的诗句“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正是对壶口这一景象的真实写照。壶口瀑布极为壮观,滔滔黄水倾泻而下,激流澎湃,浊浪翻滚,水沫飞溅,烟雾迷濛,狂涛怒吼,声震数里,瀑布高度在枯水期可达15—20米,夏、秋之际可达45米。在洪水时,洪流滚滚,涌出深槽,瀑布就变成一股激流而下,瀑布形消失。河水沿深槽下行5千米便是孟门,出孟门之后,水面展宽,水势变缓,又恢复到龙王辿以上的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一带出露的基岩主要是三叠系纸房组。上部为紫红色、紫灰色和灰绿色细砂岩与泥质岩类互层,下部为深层砂岩,砂岩以长石砂岩为主,比较坚硬;泥质岩类以页岩为主,松软破碎,易遭流水浸蚀。在险峻的峡谷中,奔腾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时遇到软硬岩石交替的地质条件,其坚硬岩石形成岩槛或造瀑层,软性岩石被侵蚀成陡峭的阶坎,急流飞越阶坎,当具有一定落差时,便形成瀑布。当然软硬相间的岩石层只是瀑布有形成的有利地层条件。有利的构造条件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相当重要的。壶口到孟门一带,基岩的产状近于水平、约以3—5度的倾角,微向西北缓倾。另外,秦晋峡谷本身就是断层,节理比较发育的软弱地带,易遭受流水侵蚀切割。因而,黄河流过这里,往往形成河床陡坎,也可以发展成瀑布。现代构造运动对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喜马拉雅运动之后,这里地壳运动一直以缓慢的抬升为主,因而水流的下切作用活跃,有助于瀑布的形成和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壶口瀑布的形成和发展,是河床上裂点发展和移动的结果,裂点就是河流中突然形成的急坡地段。最典型的裂点就是瀑布,因为瀑布是河水垂直跌下的地方。因此,瀑布必须有一层坚硬岩石所成的“造瀑层”才不易被河水所侵蚀而使瀑布变为急流。瀑布的下面即有由瀑布冲下所成的深潭。如果造瀑层被蚀后退,那么瀑布前方就会形成一个不长的峡谷,表示瀑布不断后退的结果。壶口瀑布的地形正是这样。孟门曾经是壶口瀑布过去的位置。由于溯源侵蚀,裂点不断沿河向上游推移,瀑布下的深潭延伸成原河槽中的小河槽——即“十里龙槽”。如今这段黄河的裂点已到达龙王辿,即今之壶口瀑布;而孟门就是较近地质时期裂点后退与河流下切时遗留在河床的两个石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瀑布、十里龙槽乃至孟门石岛,都是黄河水流冲刷出来,而水流的侵蚀作用,受区域地质构造、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的控制,不同时期由于受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壶口瀑布朔源迁移的速度与“龙槽”上延的速度不同,多年来瀑布跌水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不断向上游退移,龙槽也以同样的速度向上游延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壶口瀑布所在地属于暖温带湿和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5.7℃,年较差29℃,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最低气温为-22.4℃。年降水量577.2毫米,约有60%集中在7、8、9,3个月,雨热同季,且多暴雨。该区四季分明,夏季短暂略热,冬季稍长干寒,春秋两季温和多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伴随瀑布出现一系列奇特的景致,主要有8大奇观,称之为:水底冒烟、旱地行船,霓虹戏水、山飞海立,晴空洒雨、旱天惊雷、冰峰倒挂、十里龙槽。</span></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东平河</p><p class="ql-block">文字说明:摘于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音 乐:来自酷狗音乐</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30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谢谢您的欣赏支持!</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