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耀瓷映陈炉

席静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方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只要您到这里,就会被它那富有“磁”性的古香古色的历史文化,被它那浓情厚重,质朴青灿,多彩多姿,形态各异的耀州瓷深深吸引而沉醉在陈炉古镇之中。更会被那罐罐垒墙铸历史,瓷片铺路写文化的独持景观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方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据史书记载,陈炉镇因“陶炉陈列”而得名,又因耀州陶瓷而留名。陈炉古镇是宋元以后耀州窑唯一尚在制瓷的旧址,其烧造陶瓷的炉火1400年来灼灼不息,形成“炉山不夜”的独特美景,是古同官八景之一,也是陈炉第一景。</p><p class="ql-block"> 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东南20公里的山颠之上,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地形为土石,低山,梁塬,丘陵地貌。平均海拔1200米。正值金秋送爽,空气清新,风清云淡之时,我们慕名来到千年瓷都陈炉古镇。</p> <p class="ql-block">  我们驱车沿陈炉古镇青瓷铺就的道路直达“王家瓷坊”,这个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建于1996年,游人在这里可以看到 " 练泥、制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 " 等瓷品制作全过程,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品种多样、烧制精美的陶瓷佳品。</p><p class="ql-block"> 当走进“王家瓷坊”时,眼前豁然一亮,那一面文化墙,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卷铺展开来,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驻足观赏,墙上一个个小方格内各种各样泥塑雕像,如立马泥塑像,立马转运,立马有钱,修鞋匠,子孙满堂,见钱眼开,夫妻俩,下棋的人等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精彩纷呈,每一个人物都抒写着一段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泥塑还形象而生动的再现出陕西八大怪加一怪,锅盔像锅盖、面条像腰带、辣子第一菜、碗盆不分开、櫈子不坐蹲起来、帕帕头上带、房子半边盖、唱戏吼起来,姑娘不对外的浓情厚重,古朴典雅的关中平原民风民俗场景,一尊尊一件件的精致泥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span>无不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震撼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回眸一望,挂在墙上的陈炉八景图映入眼帘,上面写到,炉山不夜第一景,泥池水镜陶容生,石罅玉柱丰年兆,层洞错杂宛花城,四堡撑天遥相望,周陶宗古迤长兴,古刹密集琼云护,烟霞彩屏话丹青。我不禁深深地感悟,美丽的陈炉古镇,是一方有故事有内涵,散发着浓浓的瓷性的神奇土地,</p><p class="ql-block"> 寻着陈炉八景中的意境,我们走进制作车间,工人师傅现场展示制作工艺流程,那原始的制瓷工艺,以及古老的烧瓷工艺,都传承着千年陈炉制瓷工艺的灿烂而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后世学习和研究耀州瓷最好的生动教材。</p><p class="ql-block"> 制作工艺中的用土就是陈炉古镇特有的高岭土,这是上苍对陈炉古镇的恩赐,这种奇异的土质,是制瓷上品,它源源不断,让耀瓷文化从祖先起,炉火不灭上千年。那奇异的土质,最终经过手工艺人的匠心独运,呈现给我们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耀瓷工艺品,可谓传奇之举。院子中有一个深而大的池子,再现出陈炉第二景“泥池水镜陶容生”当年制瓷时用高岭土搅拌的壮观场面。如今搅拌池已是一种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  走进制作好的耀瓷展厅,展厅中一件件雕刻精美,工艺精谌,青瓷透绿,色彩亮丽的工艺品,令人啧啧称绝。其中的精品,最能代表匠心水平的耀州四绝——倒装壶、凤鸣壶、公道杯、良心壶,堪称燿州贡瓷中的代表作,流传了数千年,其中,耀州博物馆门前的那尊镇馆之宝——倒装壶,更是精品中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说到倒装壶,又叫倒流壶,也叫三王壶,因壶底中心有一通心管又称内管壶,是始于春秋时期,流行于唐宋,完善于明清的壶式之一。此壶整体似一梨状,沒有盖子,顶端与腹侧有飞凤式提梁,底心有一大孔通腹,倒置可灌水,正置滴水不漏。此壶集捏塑、剔刻,模印装饰于一体,是宋代耀州窑瓷器精品的一个代表作。</p><p class="ql-block"> 离开王家大院,走在瓷瓦铺就的古镇道路上,感受着陈炉古镇厚重的历史文化,望着罐罐垒墙的美景,我们跟随着被称为陈炉第一讲吴导的脚步,畅游在陈炉古镇之中。据讲觧“石罅玉柱丰年兆”是陈炉第三景,陈炉方泉,常年流水不断,地势背阴,天寒时会结冰,好似玉柱悬挂着石罅,十分壮观。今日方泉仍在,景观不减当年时。</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千年陈炉窑,耀瓷重生地”。这里显现出当代中国最大的陶窑瓷博物馆的精髓。耀州瓷在此得以延续,而且生生不息。陈炉之地就象耀州瓷厂门前的那块石碑上刻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瓷瓦片铺就的道路,你会惊喜的发现,在瓷瓦片的路面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青瓷制作后留下的残瓷碎片,这些残瓷碎片,都是制瓷工艺中的残次品,古镇人民智慧的运用这些残瓷碎片拼出丰富多彩,美仑美奂,精致优美的各种图案,如青瓷碎片铺成的扇形图案,吉祥如意图案等等,让我们感受到千年陈炉文化带给我们的别样乡土风情,那青瓷碎瓦间仿佛是一首首动人的歌,又似一曲曲娓娓道来的古诗,更象是民谣中那美妙的音乐旋律。</p><p class="ql-block"> 站在台阶上,抬头向上望去,罐罐垒墙的美景完美的呈现在眼前,家家户户都用烧瓷废弃的瓷罐罐等垒成院墙,<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窑洞上边一家的院落便是下边那一家的窑顶。</span>那层层叠叠盖起的房屋,皆“盆帮而建”,似朵朵绽放的花儿,又似一座座蜂房,<span style="font-size:18px;">密集成片,风吹雨淋,坚挺不塌,</span>精彩呈现出陈炉第四景“层洞错杂宛花城”和第八景“烟霞彩屏话丹青”,的特色民居美景,堪称一绝,那千年古镇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此处更显得是那么淋漓尽致,那么的美,美的就如同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笔墨丹青画卷,令人流连忘返,如痴如醉,醉在这座古镇之中。</p> <p class="ql-block">  陈炉古镇处处美景,这美景是古镇千年瓷文化的凝聚,是厚重历史文化的再现,也是一杯精心酿制承载着浓情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浓烈甘甜的美酒。细细的品来,情深意重且意味深长。</p><p class="ql-block"> 在陈炉古镇还有一景,那就是红军小学,这座建于1922 年的小学,己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回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贺龙、关向应率红二方面军直属机关,由泾阳县云阳镇移驻同官县陈炉镇。部队的驻防得到了妥善安置。这段红色的历史,给了陈炉古镇浓彩重抹的一段红色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陈炉古镇第五景,“四堡撑天遥相望”,指陈炉四周山梁上的四堡:这四堡都是明代修建,形成遥相呼应之势,四堡遗址今犹在,还可见当年景观风貌。古镇第六景,“周陶宗古迤长兴”,反映当年陈炉制瓷技艺源远流长,从创烧之年一直千年不衰流传至今。今此景可用陈炉西社窑神庙代替,西社窑神庙相关记载最能反映陈炉制瓷年代之久。古镇第七景,“古刹密集琼云护”,指当年陈炉庙宇众多,今大多不存,最著名的清凉寺遗址尚在,但是景观远不及当年。</p> <p class="ql-block">  当来到被陈炉人誉为“小布达拉宫”的 陈炉第一美景地时,贾平凹老师在长篇小说《古炉》中,对这里的精彩描述浮现在脑海之中,老师这样写到" 就这样层层叠起来,可谓人上有人,巷上有巷,墙壁是瓷的,台阶是瓷的,水沟是瓷的,连地面也是瓷片儿竖着一页一页铺成的。站在这里,一声呐喊,响声里便有了瓷的律音,空清而韵长,使人油然想起古罗马的城堡”。真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一种久违的感动”。<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炉古镇之行,伴随着陈炉第一讲吴导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精彩讲解,让我们在这座千年陈炉古镇中</span>,为陈炉古镇凝聚着的千年历史文化,为那些耀瓷手工制造者,耐得住寂寞的坚守,一代代手工人的精心传承而感动着。那是融入在泥土中,涓刻在瓷器上,展示在古镇每一条街道的路面上,每一户院落内,每一处角落中的真善美,是“转轮旧制”上千年的耀州瓷赋予的智慧美,那千年灼灼不息的炉火和经久不衰的耀州瓷文化,映照着整个陈炉古镇生生不息,历久弥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