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来这里,找找个旧人的“理发记忆”

我行我素

<h3>不妨来这里,找找个旧人的“理发记忆”</h3> <h3>  苏轼赋诗“虽说毛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一个新生命的呱呱坠地,按国人习俗到满月时要剃头的。家人请来剃头的老师傅,为婴儿剃除胎毛,以期望出生的宝宝从头开始,一生圆满。<br>  在云南个旧,除了新潮的美发厅、发廊,还有一些坚持着传统手艺的老理发店。这里的理发店遍布在都市里各个主要街道上。这个没有虽显眼的招牌,没有光鲜的门面,却有着69年历史的“国营上海美容美发中心”,却是陪伴个旧人时间最长的一家理发店,也是一个让我们乐意光顾的理发店。</h3> <h3>  老式的理发椅,已经用胶布贴补过几次的扶手,两三把剪刀、几把梳子、陶瓷洗头池、镀锌铁皮水箱·····手艺好的师傅,推、洗、刮、吹样样精通。来时头发蓬乱,胡子拉碴的顾客,出门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一下子年轻了五六岁。理发师傅和顾客之间的家长里短,相互感叹着个旧的发展与变化。</h3> <h3>  上世纪八十年代参加工作后的我,慢慢由学生的平头开始改理“一边倒”。工厂的师傅们大多数仍是是留短发和剃光头,只有个别讲究的人梳分头或大背头。<br>  而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思潮和港台文化的渐进,留长发、烫头、染发的越来越多,国营理发店亦被各式发廊渐次替代。男士开始吹三七、四六、中分和老板头,女士由梳辫子到留马尾辫,吹晚装、烫菊花头、留高刘海、剪长碎发,人们开始注重造型和追求美容美发,甚至光怪陆离。</h3> <h3>  <br>  这里不变的一直都是,随着剪子发出的“嚓嚓”声,不一会儿帅哥个个显得精神,小姐姐人人显得利落。一块热毛巾让客人放松舒缓,柔软的毛刷帮客人胡须上好肥皂液,老式剃刀在硬牛皮上磨一磨刃,锋利的剃刀沿着顾客的面颊轻轻地刮啊刮,这时顾客美美享受一番,居然还有人享受地睡着了。</h3> <h3>  而今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发式也越来越多样和追求个性化,理发一词正开始被剪头、美发、护发代替。剃头不仅仅是理一次理发,而是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的时光。</h3> <h3>  个旧人爱俏,从个旧老照片中就能看得出那种时髦的发型所在,假如现仍沿续那种时代的痕迹,就不为时尚了。人们想要的那种服务及卫生的理念“国营上海美容美发中心”发扬至今。保守的本人,为的是继续找到“国营上海美容美发中心”的感觉。也是让这里的理发师给自己理一理发、刮刮脸,侃侃闲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