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民间文学、第七卷》后记

一鸥

<p class="ql-block">列屿宗祠寺庙楹联汇编·云霄和平解放与汤维崎、乡村振兴丛书、红色故事</p> <p class="ql-block">《云霄民间文学·第七卷》后记</p><p class="ql-block"> 民协入乡村,让原汁原味的传统,提升文化乡村振兴的高度和广度。</p><p class="ql-block"> 我县民协在老会长施春声的倡导下,2012年开始编印《云霄民间文学》,继1990年三套集成《云霄故事、歌谣、谚语》三卷及《云霄县礁美村卷》近三十年之后,重新组织老编辑人员方晓东、蔡伟明、林维加及民协秘书长唐舒婷、陈瑛珺等,编印了《云霄民间文学》第一卷,引起了县委领导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宣传部文联文体局的重视与支持!至目前为止,共编印六卷民间传说故事俗语谜语合集,其中有2016年起与漳州市民协合编的三卷、17年与省民协合编的《丘蒙机智故事一一漳州故事卷二》。促使我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整理记录,不至于流失在岁月里!</p><p class="ql-block"> 同时携手云霄生活百村行,由蔡伟明、吴丽环带着民协会员深入乡村慰问特困家庭,走访故事老人,及时上门录写故事。</p><p class="ql-block"> 方火明、蔡红专顾问,深入村庄街巷订正老地名、古村落遗址,态度严谨!大家可以在《云霄民间文学》第五卷中体会到两位老艺术家的记录风格与水平!</p><p class="ql-block"> 经过新老会员长期不懈的努力,民间传统文化在我县的传承得到长足发展!正在立足基础打造文化强县,加强工艺美术行业方面的名家引入与推介,发现并推举了闽台船模专家施结顺、树叶雕专家陈韩英、木雕艺术师林阿艺、古建筑设计修缮专家林荣辉等,他们和原有的省市级非遗传承人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方火明先生老当益壮,几十年间不懈的努力,走访调查记录了本乡本土的历史文化,总计百万字。从乡土文化中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古早美食等,尤其完整地记录保留了原有宗祠寺庙的楹联、走访调查发现并记录了云霄和平解放期间,峢屿乡贤汤维崎数月的行程轨迹,及交流内容包括相关人员的相关革命事迹。老会长施春声与峢屿镇党政领导一起,着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挖掘乡村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决定率先出版《云霄民间文学》第七卷,方火明先生继《云霄民间文学》第六卷"清·方士正书法手迹"之后又一力作,体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民间艺术的繁荣。</p><p class="ql-block"> 在此卷印发的同期,我们还同时收集整理了第八卷的主体文章。由于疫情的原因,协会活动小组化,追随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发展潜力和地缘优势,省民协副主席、市民协主席沈顺添听取了蔡伟明的汇报,深入陈岱镇峰外村、竹港村、下埔村调研,了解情况,充分肯定了峰外村二十几个姓氏和谐富裕的亮点、下埔村客家土楼文化的历史渊源,先行批准设立了"市民协民间传统文化之村--峰外村"、"市民协民间客家土楼文化之村--下埔村"。在挂牌成立后,沈主席在下埔村农家吃家常菜、与百岁老人亲切交谈、和大家清唱《歌唱祖国》,其乐融融。临走时,村民老少送至村外,依依不舍。</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年来的研究与分析,发展了附近三个村的农民会员,建议村部成立"村民间文艺协会",发展县、市级会员,培训骨干,共有县级以上会员五十多名。从中也找到民间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林九忠分析指出,这些村庄习俗相同、传统文化相同、人文历史相近、村民之间和谐善良、族群寺院习性相互映衬,所以决定要以这三个村的人文历史为基础,后继出版《云霄民间文学·第八卷》竹港村卷。并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研究"竹港溪门文化",敬请热心艺术家、读者给予指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