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流记忆——独流兴隆街

韩卫民 笔名:唐仁

<p class="ql-block">“秋色和帆叶,随风到独流。万户炊烟动,千年兵器休。” 诗中展现了清乾隆年间,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独流镇,商贾辐辏、人烟密集的繁华盛景。独流位于运河中枢,三河交汇,漕运兴旺。清中期记载独流镇域内居民职业比例为:商五、农三、打杂二,透过职业比例可见曾经的独流商贸的繁荣。商贸繁荣带来街市的兴盛。独流兴隆街更是独流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热闹街市,兴隆街鼎盛时期有商号一千多家,覆盖三十七个行业:酒行、布行、草行、醋酱行、土行、粮食行、木行、干鲜果品行、油行、蒲苇席行、煤炭行、烟土行、锡器行、茶叶行、糖稀行、蒲包行、过货行、烟叶行、羊肉行、猪肉行、首饰行、盐行、鞋帽行、成衣行、药材行、洗染行、糕点行、广货行、估衣行、旅馆行、酒馆行、鲜鱼水菜行、杠房花轿行、理发行、浴池行、照相行。 “兴隆街”名称的由来相传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独流镇微服私访,看到大街上有买有卖、生意兴隆,便赐名:“兴隆街”。历史记载兴隆街盛况:“身居三里外,便听吆喝声”。老太年间的兴隆街在独流人眼中就像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滨江道一样繁华热闹,是独流镇第一商业大街。上世纪七十年代,兴隆街还依然热闹喧哗,随着陆路运输取代传统漕运,独流古镇没有实现铁路、公路运输转型,红尘滚滚聚散终有时,兴隆街的繁华成为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日军侵占独流以前,繁忙的商船、民船、盐船密布运河河道,带来大量人口、商货。兴隆街娘娘庙前的独流货栈成为南来北往商家的运输枢纽。加之赴京赶考的举子、上任的官员、观光的文人墨客云集独流,兴隆街便成为客商打尖歇脚的必经之地。商贾云集助推了饮食业、服务业、加工业、典当业的发展。独流镇兴隆街买卖字号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五行八作繁多,七十二行,行行皆有。兴隆街南起独流运河老浮桥,北到朱家大院(北粮市)。形成规模的街市十六个,大小商铺鳞次栉比,沿街叫卖声此起彼伏。兴隆街最南端买卖字号为吕秀升掌柜的“世发号”杂货商行,经营日用百货、成衣鞋帽;最北端买卖字号为刘记“福盛醋酱坊”和刘玉普掌柜的“德升永米面铺”。兴隆街上大型商号有:朱尔廉掌柜的“乾和顺酒行”、张俊臣掌柜的“文成泰布行”、韩金铎掌柜的“瑞德隆醋酱坊”、享誉津门的独流剃头鼻祖——韩爷的“韩记福顺仙台”剃头理发店、吕桂林掌柜的“春义号百货”等等。兴隆街可谓是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洗浴、剃头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兴隆街的买卖字号里提供了人们生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服务:洗染、刻章、修鞋、裁缝、黑白铁、换壶底、印字、做旗、画像照相、买卖旧物、估衣交换等一应俱全。茶坊、酒肆、脚店、肉铺等等咫尺相连,徜徉在兴隆街可以买到生活中一切所需要的商品。独流商家自古提倡早睡早起、打扫陈仓,过去总觉得兴隆街的掌柜伙计们醒的更早,昨夜的喧嚣还没来得及退去,昏黄的灯光便透出了微微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独流兴隆街买卖字号最多的是醋酱园和酒坊(旧称独流酸辣水)。兴隆街兴盛时一共有大小七十二家酒坊,自家有酒甑的酒坊十三家。酿醋和做酒离不开酒甑,独流酒甑形状一样,只是有大小之分,独流人看酒坊规模依据酒甑大小判定。酒甑由桶体、甑盖、和锅底三部分组成,俗称:天锅。兴隆街上最大的酒行商号是:“乾和顺”和“三瑞堂”,均为前店后厂,鼎盛时期独流年产酒二百多万斤,最出名的就是“独流老白干酒”,曾在全国商品展会获奖。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就很喜欢独流老白干,访华期间多次提起并饮用,盛赞独流老白干既是口腹之享,又是灵魂之约。独流酿酒行鼎盛时期每天用高粱两万多斤,民国时期《大公报》刊发有一年粮食短缺,高梁都被独流酒商收购,政府勒令独流暂停造酒,保障民生用粮食。世上三般苦,打铁酿酒磨豆腐。独流酿酒匠人不怕吃苦,做酒坚持传统的酿酒工艺,酿粮食酒遵循自然发酵、自然老熟的酿造规律,制曲、发酵、蒸馏、储藏等工序都有着严格的标准。独流酿造的“独流老白干”可谓是一壶酒慰风尘,一壶酒就是一匹想家的快马,就是一份游子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独流自古以醋出名,做醋历史悠久,民国年间独流兴隆街上规模的醋酱园有二十四家,其中:天立园、山立园、瑞德隆、永丰等醋酱园规模很大,年产醋达到五十多万斤。常言道发酵过程“好了出酒、坏了做醋”,其实不然。相传造醋也是杜康发明,杜康酿完酒之后,酒糟就浪费了。在东周,粮食是非常缺乏的,所以酒糟舍不得倒掉。杜康就将酒糟放进大缸中,也就是现在陶土做的陶罐中。杜康的儿子黑塔,专门负责将酒糟倒入大罐中,放在露天,盖上盖子、盖上稻草。因为是北方,冬天下雪时会将缸覆盖,夏天会受到太阳晒。 黑塔觉得,酒糟又占地方又无用,不知道能做什么。有一天晚上,梦到仙人告诉他,不要为这些酒糟着急,过21天就会有最好的礼物送给你,这些酒糟就会变成宝物。21天过去了,黑塔掀开稻草、打开盖子,一股清香、酸酸的味道扑面而来。黑塔就拿这些酸醋拌面,吃过醋拌面的人,都觉得非常美味。后来制醋工艺传到独流镇,精明能干的独流人把做醋手艺发扬光大,做深做细。独流做醋先用糙米发酵,然后糖化、酒精化,兑上甘甜的运河水封缸45天,醇厚浓郁的独流老醋就出锅了。漫步在兴隆街上,酒醋的香味沁人心脾,满地的酒坛子、醋罐子堆成小山,所以外地人给独流起了个不雅之号为“独流罐子”。</p> <p class="ql-block">兴隆街众多商业门店带动了金融业蓬勃兴起,1910年,独流商会创办通惠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存放钱款、兑换款项、发行股票、典当物资等。通惠银号成立后稳定了市面商品,特别是稳定了粮油市场。史书记载:“外埠客商云集兴隆街,粮油价格甚平,商民无不称便”。除通惠银号外,兴隆街还有益丰、德庆、南当铺、北当铺四家当铺,以备人们解决燃眉之急。</p> <p class="ql-block">岁月增一程,故事就多一段。兴隆街最值得称赞的是娱乐业。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说书场,独流一共有四家说书场,分别是:李家书场、吴家书场、运河沿王家书场、赵家书场,都坐落在兴隆街上。赵家书场最热闹,青砖包皮雕花,磨砖白灰净缝,灰色阴阳小瓦,青瓦石兽起角,椽子榫卯屋顶结构。内设一排排木质板凳。独流本镇职业说书人刘鹤琦、吴振铭,二人均以说古代名著出名。每逢集日,书场座无虚席,书客往往不散场不回家。书局也是兴隆街一景,掌柜姜文政的“天兴书局”,经营经典名著、现代小说,既可店内阅读,也可租书回家。戏院是兴隆街一大亮点,也是人们逛街的美好期盼。掌柜刘汝湘等18家股东合办“同乐戏院”,门口坐东朝西,背靠运河,园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雅座包厢,下面是散座,看戏无需提前购票,可直接进入戏园,茶水送上然后购票看戏。戏院规模很大,可容纳六百多人。当年全国京津冀著名戏剧家都来过独流同乐戏院献艺,演出曲种有京剧、豫剧、评剧、河北梆子等。1936年3月16日,戏院毁于火灾,付之一炬,事件轰动全国。听完大戏再去茶馆里侃侃大山,喝上新出炉的茉莉花茶,配上几片王庄子河滩绿萝卜,琴音袅袅、茶茗飘香、沁人心脾。如果时间充裕,还可到老板叫郝九的“龙泉浴池”泡个澡,兴隆街独流龙泉浴池规模最大,红漆地板,实木包厢,内设茶桌,搓澡、理发、修脚、按摩一应俱全,洗澡完毕还可点餐外卖,餐食直接送到包厢。澡堂内酒水炒菜端上,刹那间澡堂子变成了顶热闹的食堂。酒足饭饱,小睡半晌,那才叫爽歪歪。</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一座城市吸引人的地方不单只是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街市店面。兴隆街大菜市就是独流这座城镇的胃,这里浓缩了生活琐碎和烟火味道。因为独流三河交汇、是著名的漕运码头和货物周转站,南来北往的鲜鱼水菜在此装卸,来自华北的客商在此批发零售。水产品和野味是兴隆街最有特色的商品。水产品市场坐落在兴隆街中部,高搭席棚三丈三,里面用青砖砌成的台子,上面铺着浸湿的麻袋片,鲜鱼水菜依次摆放在台子上,湿漉漉的地面铺着方砖,期间总有人提着选购好的海鱼、虾蟹,高声吆喝着:“借光、借光”。此起彼伏声夹杂着踏在砖地上啪啪的脚步声回荡在鱼市上。</p> <p class="ql-block">老街自有老街的味道。独流自古就有“美食古镇”之称,烹饪技艺超群,小吃美食不胜枚举,素有“小天津卫”的美名。兴隆街最著名的糕点店叫“玉兰斋”,拿手糕点是:大八件、小八件、马蹄酥、绿豆糕等。逢年过节“玉兰斋”门市前经常会排起长龙,挤挤插插一天不断人。兴隆街最吸引人的还有独流秘制酱制品:烹制好的猪下水、独流烧鸡、烤鸭等熟食。卖酱制品柜台很高,只留一个很小的售货口,买东西要敲起脚,站在下面只看见掌柜的脸。我猜想这样设计可能是为了保证熟食食品卫生吧。兴隆街干鲜果品一应俱全,街两侧的柜台上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鲜货水果、各种各样的干货坚果,还有品种繁多的蜜饯食品,晚上汽灯耀眼,买东西的人熙熙攘攘,伙计们一边捆蒲包、纸包,一边大声吆喝。加之独流自古有食品四绝:焖鱼、火烧、锅巴、糕干。每一家都有自己独到的制作工艺和叫绝的味道,现炒的果仁、瓜子、崩豆、栗子更是下酒好菜;糖墩、杂拌糖、捯蜜、果蘸是孩子们的最爱。傍晚的兴隆街是老人、小孩的最爱,来这里逛一逛,这里买几分钱的花生瓜子也不会被商家拒绝。</p> <p class="ql-block">兴隆街有饭店十余家,规模较大的有三盛堂、三顺堂、富春园、便宜坊等。掌柜张墨林的“便宜坊”饭店是兴隆街上规模最大、也是最著名的饭店。经营独流风味炒菜二十余种,主食十几种。1952年食堂合并改成“独流大棚”饭店,坐落在兴隆街中部,其中色、香、味俱佳的独流焖饼、烩饼是老百姓的最爱,炸鱼、炸虾、藕夹、猪皮辣豆、老虎豆、素丸子等都是精美小菜。稍微奢侈点的点一份宫保鸡丁、虾仁和炒、醋溜鲫鱼、炒锅巴再配上独流焖鱼,坐在宽大的方凳上,围着八仙桌,打上二两独流老白干小酌,手提一壶酒,执剑论江湖,海阔天空、谈古论今,那感觉终身难忘。如果是清晨来独流,还可以喝上鲜美的原汁豆浆,里面配上少半碗细嫩软滑的豆腐,来两颗套环果子,糖燎火,配上一个刚出锅的油酥火烧,豆浆里放点盐,吃早点便也成了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兴隆街另一独特行业是独流特色行当“杠房”,一共有四家门店。服务范围是:承办丧事、料理死人。杠房全天候服务,昼夜有人值班。旧时人们很少照相,杠房有专门给故人画影的画师。画师对照故人画头部,画完走人,回去在画头上戴的、身上穿的,女的补画凤冠霞帔,男的补画官服朝珠。画影的画师给故人画像时因是脸对脸,画师鼻内抹雄黄少许,喝几口独流老白干酒,画师旁放扫帚一把。防故去之人接触到有阳气的陌生人突然坐起炸尸,画师这时用扫帚打倒。杠房收费全凭主家赏赐,巨富多赏,穷人免费,每一家杠房都遵循行善积德的经营理念。</p> <p class="ql-block">入夜,依偎在运河臂弯里的兴隆街灯火点燃,运河漕运船只也点起串灯,商家的汽灯、幌子灯笼、街灯陆续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夜窗飘出几缕悠悠小曲,兴隆街顿时水天一色玉空明。</p> <p class="ql-block">我一介凡夫书生,参不透时光隧道里的秘密,只能人云亦云:历史是必然的。如今再次重走兴隆街,陌生中透着熟悉,旧时王谢堂前燕,也不知飞入了哪家寻常百姓家?繁华荣耀总是脆弱的,盛极而衰似乎是无法逃脱的命运,社会在进步和发展,独流人期盼着家乡重现那份热闹喧哗和盛世繁荣。</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韩卫民,1969年生,天津师大毕业。教师,静海作协、文保会员。爱好写作、书法、舞蹈、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偶有文章娱小我,独无兴趣见大人。&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