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与立意》

话晴

<p class="ql-block">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写作思维是一种内在的隐性思维过程,怎样在议论文写作中让学生把这过程外化、具体化,是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6日,林书彬老师在高二(9)班上了一堂用鱼骨图法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小课题研究课。</p> <p class="ql-block">整堂课分为五个板块:</p><p class="ql-block">一、审题与立意</p><p class="ql-block"> “意在笔先,立在思后”。审题不严谨周密,作文就会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深刻高远。所以在写作中一定要学会仔细审题,静心立意。</p> <p class="ql-block">二、鱼骨图介绍</p><p class="ql-block"> “鱼骨图”因形似鱼骨而得名,其特点是简洁实用、深入直观。比如问题的存在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用“鱼骨图”找出相关因素,然后分层次多角度整理。整理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换而言之,画“鱼骨图”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三、鱼骨图审题立意法</p><p class="ql-block"> 能否全面分析问题,是学生分析能力强弱的重要指征。在这一板块,林书彬老师通过实例示范,引导学生通过画“鱼骨图”,来提高立体分析问题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学生积极尝试依据画“鱼骨图”来展现对材料的分析,由此进行审题立意</p> <p class="ql-block">林书彬老师用心检查指导</p> <p class="ql-block">同学点评,林书彬老师引导并小结</p> <p class="ql-block">四、课堂训练</p><p class="ql-block"> 在方法指导中,我们发现鱼骨图是一种相对容易操作的方法。如借助鱼骨图来进行原因分析,能让学生建立起层层推因、努力探寻问题本质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五、课后作业</p><p class="ql-block"> 结合所给材料,运用鱼骨图来进行审题立意。</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既高屋建瓴又有方法的指导,通过实例分析和演练,学生能够较好的掌握运用鱼骨图审题立意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林书彬老师课后反思:</p><p class="ql-block"> 根据上一堂课听课老师给的建议,第二次教授这堂课的内容时,做了适当的调整。</p><p class="ql-block"> 此次课还是和第一次课的环节一样,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出自己所要教授的内容。再讲解完审题与立意的定义,鱼骨图的基本情况之后,运用鱼骨图对作文材料进行了审题立意的指导。发现这一环节中,学生基本能够顺着授课的思路展开,于是对接下里的材料的审题立意都交由学生自主训练,同时让几位同学上来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几道题的讲解完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这一图形在审题中的运用,达到了上课的预期效果。</p><p class="ql-block"> 不过,再完美的课也会有些许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首先,上来展示的学生弄反了原因型鱼骨图的鱼头方向,以及中骨的位置,经过纠正之后,才准确地运用这一图形;</p><p class="ql-block"> 其次,学生在思考的环节中,没有做到同义归类,将意思相同的原因全部标注在中骨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学生思考的深度不足;</p><p class="ql-block"> 再次,所选的材料不够贴合高考实际,在训练上针对性不集中,免有些广,容易造成学生掌握不够精准;</p><p class="ql-block"> 最后,上台展示的学生覆盖面相对窄,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能够找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台展示,可能就更直观地呈现出学生对于鱼骨图在作文中的审题立意的掌握情况,为后面的作文教学提供借鉴。</p> <p class="ql-block">教师评课</p><p class="ql-block">林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漫画作文审题难度相对大,学生在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让学生对漫画作文进行审题,增加了上课的难度。建议在材料的选择上,多选一些与高考接近的材料,这样在分析的过程中,才比较有针对性。</p> <p class="ql-block">林燕老师:</p><p class="ql-block"> 整堂课环节衔接紧密,由一开始的教师引导到后来的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展示,围绕如何使用鱼骨图进行审题立意来层层深入,真正做到了学生有所思有所得。如果课堂容量能够精简些,在选材方面结合实际写作趋势会更好。</p>

审题

鱼骨

立意

学生

作文

林书彬

老师

图来

分析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