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蓦然回首,岁月成金。多少年以后如果有人问什么是知青?可能有人会告诉他:一个特殊的时代给了一代人一段特别的经历,一段特别的人生让他们有了一个历史进程中的个性标记——这就是”知青”。而知青的经历让这代人刻骨铭心,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甚至在许多知青的身上留下深厚的知青情结,尤其是这一代人已逐步退出社会,成为边缘的一代,会更加怀念青春的时光,而这种情结会随着时间推移越发深厚浓重。也许若干年后,回首和总结这段庄重的历史时,人们会将它与知青们的奋斗史相融合,知青不畏艰难,勇敢进击的精神,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汇集成整个时代的璀璨。</p><p class="ql-block"> 忆往昔,峥嵘岁月。知青的故事说不完,一段段,一幕幕,看似平凡小事,投射出知青那代人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苦乐年华。当年他们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孩子,背井离乡,一切对他们都是生疏的。可是他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畏缩退却,他们认准了自己的位置,与一切艰难困苦顽强拼搏,他们随遇而安,就像一颗颗默默奉献的种子植根深土,穿透顽石,发芽开花,演绎了一曲曲芳华溢彩的知青赞歌;就像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子深深地埋藏在地下,无声无息支撑着条条公路和座座桥梁,为方便人们的出行默默奉献,谱写出一部部壮丽青春的感人华章!</p><p class="ql-block"> 从我所经历的知青生活中,你将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信心和热情,展现着让后人肃然起敬的知青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城里住惯了,生活习惯有些懒散,毕竟还都是没有长成的孩子。 刚下乡时我们不习惯农民那种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在地里劳累一天回来浑身像散了架子,吃过晚饭没有更多娱乐,躺炕上就忽悠过去,火炕头烧的旺旺的,一直睡到太阳照屁股都懒得起来。有时候着急上工忙三火四对付几口就走,不到中午就饿得肚子咕咕叫。怎么改变早晨赖炕不起来的习惯,让大伙都能早早起来吃了饭再去上工,点长海州大哥绞尽脑汁,最终他灵机一动,从家里带来一个掉了漆的旧闹表,头天晚上预设好点,早晨闹表准时铃铃作响,一遍遍铃声催促,不由得你不起来。慢慢的,习惯成自然,人的生物钟也会改变,小闹表像部队起床号一样,每天唤醒我们美梦,又像在校时上课的铃声,催促我们起床开始新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头一年下乡正赶上秋收割地。我们风尘仆仆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就全身心投入到秋收的鏖战之中。镰刀是割地的主要工具。我们空有蛮劲,笨手笨脚使不好镰刀,用力过猛差点把大腿当高粱杆割了。尤其不会磨刀真急人,刀越割越钝,不是割地倒像砍地,尤其割谷子本身就瘫软,刀不快只好硬往下薅,一不小心抓谷子的左手就容易被镰刀伤到,轻者裂个口子,重者血流不止,我们随身都带着创可贴做防护,一旦受伤随即封口,很多人都有此经历,时间长了多加小心这类事渐渐少了。回城以后每次聚会之余,大家都会伸出手仔细看当年割伤瘢痕还在,轻轻抚摸,记忆犹存,我们叫它“光荣疤”,这是知青那段岁月留下的痕迹,它要我们不忘当年的苦楚,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刚下乡时,为了鼓舞和激励自己扎根农村的热情和干劲,我们在青年点墙上和屋内到处写上标语口号,其中大都是毛主席诗词摘选,像“风暴险关学闯道,冰山绝顶要开花”“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有志胸内耀红日,乐在天涯战恶风”“猪圈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等振奋人心的绝句。遇到困难就看看它,顿时感觉浑身热血往上涌!精神支柱与人的信念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能激发人的斗志和力量,让我们战胜艰难,走出困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男女生很封建,在校时彼此就很少接触,男女生头脑里不约而同有条人为的“三八线”,平时男生在教室,单个女生不敢贸然进来,反之都是女生,一个男生也退避三舍。下乡后,开始也有些腼腆,男女生间凡是彼此到对方房间办事都要带个”保镖”随行。后来天长日久,朝夕相处,我们在共同的劳动中彼此关爱,男生帮女生铲地接拢,女生帮男生洗衣做饭,一天天关系越来越融洽,由昔日的同学变成知青战友,长期的磨合,彼此的助力,相处得像亲兄妹一样!夏日的夜晚男女生在一起欢声笑语,同唱一首歌,忘却劳累与烦恼。</p> <p class="ql-block"> 下乡几个月后,我们慢慢适应了的各种农活,每天那么重的体力劳动还有精力锻炼和运动,青春的活力在我们的身上激荡。我们在青年点前的一块平地上,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的单杠和双杠,地上还从场院轱辘来几个大石头,每个都有四五十斤重,每天收工回来大伙就聚在那举石头,做运动,练得一身腱子肉,个个都身体棒棒的,像一个参加健美大赛运动员。运动使我们体魄更健壮,身体更结实,多重的活也扛得住,喊苦叫累那不是知青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下乡转年夏天我们的伙食得到了明显提高,主要是副食有了很大改善。我们自己在青年点前面开了一块菜地,在村民指导下,大家七手八脚种了一些豆角、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尽管菜地不大,蔬菜种类齐全,我们起码不再用大葱沾大酱当菜吃了。我们又在地里种了大白菜,再做点豇豆条咸菜,过冬的蔬菜基本就有了保证。实践告诉我们,幸福不会从天降,怨天怨地没有用,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p> <p class="ql-block"> 老话讲,随遇而安,适者生存。有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新的形势,新的环境,而不是悲天悯人,自寻烦恼。在我们下乡时,半导体收音机是我们娱乐解闷的好朋友。我们用它听新闻时事,了解国内外大事;我们用它听音乐、歌曲、戏剧,那时戏剧总是“沙家浜“红灯记”那些现代戏。我们最爱听的是小说联播“艳阳天”和“欧阳海之歌”,播音的声音好听,小说情节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这种自得其乐,乐在其中的心态始终激励我们战胜艰难,走出困境。</p> <p class="ql-block"> 我们青春最好的时光奉献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到今天我们无怨无悔。我们下乡是农村没有电,点的都是昏暗的煤油灯。更没有没有电视、电脑可以消闲,文化生活匮乏,我们除了每天弹琴唱歌自得其乐外,最上瘾的就是看露天电影。农民管它叫野场电影。往往电影没开始,大伙就早早去占个好位置,去晚了在后面尽看前面的后脑勺多扫兴。“青松岭””火红的年代”片新不断,可是我们还是喜欢“小兵张嘎””地道战”那样的老片子,看起来真过瘾,常常是这村演过又跟去下村看,我们年轻,充满朝气,像孩子般愉悦!</p> <p class="ql-block"> 参加当地农村组织的各项活动,执行各类任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知青在农村都是在编民兵,农闲时集中参加民兵训练,遇到紧急情况随叫随到。下乡转年秋天,邻村的一个村民因夫妻矛盾激化发展到丧心病狂,将妻子家人砍伤后逃窜,那里方圆几十里没有高山密林可以躲藏,罪犯钻进密密麻麻的田地里。接到公社通知,大队立即组织民兵配合当地公安追捕。我们在民兵连长带领下,不辞辛劳,冒雨缉凶,最终在玉米地里将满身污泥的嫌疑人抓获。为民除害,尽管满身湿透,心里也欣喜,这就是我们知青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 朋友,多少年之后,如果有人问你,知青是什么?怎样来诠释它?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他:知青是一段苦乐参半的年华和五味杂陈的经历,知青是一支青春迸发,激昂有力的战歌。知青是一首挥洒芳华,震动人心的诗篇,知青是一种不畏艰难,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逝,精神永存。尽管知青没有气壮山河的故事,也没有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业,可是作为一段不可磨灭的经历,这一代人必将载入历史史册。在祖国崛起的历程中写下它浓重的一页,留下知青奋发进取的记载,为后人所传颂!</p><p class="ql-block"> 向所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知青致敬!你们的迎难而上,奋发进取精神永存!祝愿你们晚年幸福!快乐安康!祖国不会忘记你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