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一堂红红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连青

坐观云起

<p class="ql-block">李连青,1981年出生于玉田县窝洛沽镇,一堂红红木家具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坚守百年文化是企业立足的根本、更是发展根本的信念,努力做新一代的传承人。</p> <p class="ql-block">嗅着父亲手中的刨花香来到人世间,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按照用户订做的先后顺序和特殊要求,选择家具的投料、计划工艺过程以及取家具的时间。不管采用什么木料,加多少道工艺,做工过程都是一样儿的精细。用老父亲的话说就是:“差一点儿也不行!”</p> <p class="ql-block">木匠做活儿常用的是锛、凿、斧、锯,做起活儿来往往都是推、砍、凿、拉。内行的人看你做活儿的门道,看你是否经过了名师的真传,一看就能看出来。再有,看你活儿做得咋样儿,一看工具外表,二看做活儿的架势。老父亲认为:做木匠活儿没有好架势,做不出好话儿。老父亲不仅制作家具手艺好,还在改进家具制作工具上破费心思,让所有行内人赞口不绝,也成为李氏红木家具传统技艺的另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个衣柜打好了,父亲按比例关系用铅笔在柜门上勾勒出图案的草图。传承的技艺中的“神”,到底是什么?是传神,画的要传神,刻的要传神,寓意才能更美好。老父亲对传统技艺中绘画、雕刻这一关要求特别严厉,要求孩子们从小就要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多年的严格培养,老父亲把老大、老二两个孩子培养成当代两名画家,把一生的传统技艺传授给了三弟。</p> <p class="ql-block">然后,沿着图线,由浅入深,以简练的架构凿粗坯;父亲的刀法娴熟流畅,从前到后、由表及里,削出层次和动势,初步形成图案的内外轮廓。凿细坯时,父亲一把薄刀游刃有余,他通过挖掘、尖挑、刮擦、起伏、顿挫、转折、凸凹等技巧,运用精雕细刻的手艺,令层峰渐行渐远地隐约而去、河水从远道涓涓而来;渔夫在朝阳下起网、鱼儿跳跃其中;岸边人家门前有嬉戏的孩童……父亲逐步把图案里具体的形态完整化,力求使图形达到纹理清晰、疏密有序、远声近影的效果。完成所有的图案雕刻,砂纸才派上用场。父亲先用粗砂纸顺着木纹将整件木器打磨一遍,后用细砂纸再磨一次,使木器整体均匀一致,而每一幅图案还要采取轻巧细心的复磨。由一根五大三粗的木头,出落成一件灵气乍现的木器,父亲顾不上空中挥舞不止的木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经过打磨的木器易着色。着色油彩漆,不仅可弥补木质上的瑕疵或缺陷,还能使木器展现富丽堂皇的质感美。上光漆能润泽木质,使木器明亮光洁,同时起到防污防腐的作用。上完油漆,只见父亲所雕刻的木器图案鲜活灵妙,栩栩如生,惹人喜爱。衣柜门上的一处处山水,无限风光:白云之下,是小桥流水,一叶轻舟,两岸黛山;篱笆后的草舍隐现于松林深处,袅袅炊烟;四柱床上的一幅幅花鸟,温馨喜气:荷花下,是游弋的鸳鸯;百花上,是对舞的双蝶;梳妆台的两厢是芙蓉秋色,柳条春风……父亲把幸福和美满的意图充分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人世间美好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2013年李连青在玉田县窝洛沽镇建起了红木家具制造厂,起名“一堂红”,寓意祖国河山一片红,红木家具满堂红、生意红红火火之意。工厂记艺传承学徒三人,技工三十多人,聚集了多位技艺精湛的老手艺人。</p> <p class="ql-block">经历100多年,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代代传承,制作工艺由原来的手绘图纸加土造,到现在的数码制图加辅助机械化。从制作工艺到设计理念、从管理模式到售后服务都有飞跃般的提升。李氏红木传统家具制作技艺(一堂红)秉承传统工艺、精益求精,紧随时代脉络把中国传统红木家具工艺继续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打破传统的嫡系传承模式,建立全新的师徒传承,广收外姓徒弟,联合相关技工学校,将一堂红红木家具制作技艺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文化和自然遗产,见证着一个民族辉煌的历史,记录了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化气质。作为见证唐山地区文化起源和展示优秀文化遗产的窗口,承载着“唐山制造”企业的深刻含义,同样承担着保护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的责任。</p>

红木家具

技艺

传承

木器

父亲

老父亲

一堂

制作

图案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