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南洞村:能人回乡创业带活一方经济

心旅画游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如今,在竹乡大地一批新时代的乡贤应运而生。从离乡闯荡的企业家、打工者,到奋斗他乡的青年学子、退伍军人,他们怀着造福乡梓的美好愿望,带着在城市里打拼积累的经验、技术、资金、项目“回流”本土,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村干部、党员就是村里的"领头羊"。朱小强是景阳镇南洞村的致富带头人,因头脑灵活、为人处世厚道,被选为党支部书记。自配强村"两委"成员后,该村借助脱贫攻坚帮扶春风,形成了休闲、观光、采摘一条龙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p class="ql-block">  这个生态草园的创业者叫张克柱,一直对草坪种植有着浓厚的兴趣,考虑到草坪需求量大并且阳光环保,坚定了他开启创业之门的信心,决定要在这份绿色事业上大干一番。2020年春天开始萌生了种植草坪的念头,在该村流转200土地亩,投资136余万元,开始种植草坪,全部采用底铺黄沙和喷灌设施集中连片种植,品种包含百慕大、混播黑麦草、果岭草四季青等品种,对土壤层没有破坏,不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吸纳贫困户100多户,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增收机会。"能带动贫困户得到更多的收益,比我自己挣了钱还高兴!"张克柱说。 </p><p class="ql-block">  种植草坪,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栽苗。这是一项超级细致的活儿,需要的人力多,种植要求高,但是只要苗栽得到位,接下来的工作就会省心很多。 </p><p class="ql-block">  天气热的时候,草坪长得特别快,一个月就能成型,天冷的时候则进入休眠期。一年多来,看着草坪越来越密、越来越绿,他的心情也是一路惊喜,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待在草坪基地,劳作的同时,也能享受绿意盎然的美景。因该基地在快速通道沿线,路过的人总会停下脚步或下车到绿油油的草坪上欣赏一番,周末的时候,还有家长带孩子来放风筝,无忧无虑地在广阔的草坪上奔跑。可以想象,这里已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  观赏是草坪的附加价值,它的经济价值也很可观。春秋季是绿化好时期,也是草坪销售旺季,冬季、夏季则销售量较少。该基地的产品除了在本地销售,还销往山东、安徽等地。 </p> <p class="ql-block">  环境好了,村庄美了,这不断吸引着外出打工者返乡创业。“这里地势低洼,以前是典型的村庄行蓄洪区,加上地下泉水资源丰富,稍微下点雨就会积水成渊,一直以来有种芦苇传统习俗。因为有丰富的水资源,具备非常好的养殖条件,我就想着把这儿的特色水产养殖业搞起来。”这正是白东温回乡创业的初心。为了带动群众发展特色养殖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提高群众的收入,他联合村里多位愿意搞特色养殖的农户,创办了洛宁县硕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将低洼撂荒田打造成设施农业鱼虾混养基地,开始了特色养殖业,引导大家养殖精品水产。随后,他们多次到湖北、安徽、江苏等养殖区实地察看养殖环境、基础设施、厂房等,学习养殖经验。</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池塘边,塘面波光粼粼,塘水清清,小龙虾时不时探出身子。为了保证水质清洁,他为每块水田设计了独立灌溉和排水的渠道,避免“串田”影响水质。 “环境好,水质好,因为是泉水,养出的龙虾通体透亮,肉质鲜嫩爽口,每斤价格比市场的龙虾要高出不少。”白东温告诉记者,4月份就陆续有商贩向他订购龙虾了,去年十几 亩的龙虾都不够卖。 今年,他大胆投放了5000多斤虾苗。目前,这些虾已长到七八钱左右,“保守估计这批虾的效益应该是很客观的”。</p><p class="ql-block"> 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学习,白东温还计划在虾塘田埂上建大棚种植菌菇、草莓、名贵苗木等综合种养模式,种养循环,综合利用土地水肥一体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打造一个集绿色产业、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现代农业产业园。他认为,“只有走特色的路子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才能跟得上市场的变化,才能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p> <p class="ql-block">  桑红斌是国家电网洛宁分公司退休干部,河南省劳动模范。2000年在城郊乡崛西村租地220亩种葡萄,2005年注册洛宁神农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商标“神灵寨”),主要种植的葡萄有“阳光玫瑰”、“夏黑”、“红巴拉多”“甜蜜蓝宝石”等多个优质品种,销售到北京、深圳等地区,受到广大果商和消费者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2017年春天他来到景阳镇南洞村继续租地创业,开辟神农果业开发有限公司南洞葡萄种植基地,用扶贫资金129万和自筹的200万元,流转土地110余亩,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同时吸纳10多名贫困户劳动力长期在果园务工,建设了南洞园区230多个避雨棚、100吨冷库、滴灌和喷灌系统、园内道路办公房等基础设施。凭着一股创业的“闯劲”,硬是张罗起一个像模像样的葡萄园,该村129户贫困户以奖代补资金129万元入股,并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每户每年分红800元。</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桑红斌经营的葡萄园进入盛果期,2020年葡萄销售收入达到400多万元,预计今年果园的收入将达到600多万元。 走进该园,只见藤架上挂满了一串串青翠欲滴、晶莹剔透、大小均匀、鲜嫩水灵的葡萄,采摘品尝,果实个个甘甜多汁、香味芬芳。“种葡萄也需要工匠精神,”桑红斌说,“自己的创业之路就像是园子里的葡萄,受过风吹雨淋,也沐浴了阳光,每一天努力生长,只为收获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南洞村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乡贤加速回归,反哺乡里,不仅带来了资金和项目,更激活了发展新活力。</p><p class="ql-block"> 乡村振兴新征程,胸怀梦想再出发。朱小强说,“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正是我回乡创业的初衷。我会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向乡村振兴全力奋进,引领带动群众共同致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