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迷写真实录

阿鹏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虽然不是球迷,却因为记者职业使然下场做过足球报道。实话实说,我看球赛,是因为有成千上万球迷在看台上山呼海啸,情形多多……所以生出如下感慨:少看球场,多看球迷。我这个球迷之迷,借此说说我偏爱看的五光十色的可歌可赞的球迷们。</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球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对足球运动情有独钟,如醉似痴,似颠若狂,即便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多有含蓄文雅、有模有样……但在旋转的足球面前,竟然全都迷失自我,着魔一般,或喜或悲的情感,如同奔泻的黄河壶口瀑布似的一发而不可收,而且让你一览无余。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还记得,那日离中乌开赛还有两三个小时,我便跻身于从四面八方涌向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球迷们中间。与夏宫隔街相望的体育场好比沉浸在人海里的一座岛屿,涌起在这座“岛屿”周围的人海,波涌浪翻、五彩缤纷。其间最醒目亮眼的色彩当属绚丽的“红色”,那是数不清的五星红旗——有贴在面颊上的,有印在额头上的,有粘在衣服上的; 这些许许多多红旗,以书本般大小的国旗最为多见,它们在球迷们手里,摇摆着“中国队必胜”的字样,来昭示国人年复一年对足球走向世界的企盼如望穿秋水一般的心境; 还有人在裸露的胸前用油彩绘出五星红旗,让激动起伏的心跳,同时跃动胸前的红旗“飘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与体育场邻街的一家大酒店,架起高音喇叭,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地播放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有几十名球迷排列成方阵,擎起一面长四五十米的大旗,一个个昂首阔步、神采飞扬。这面硕大无朋的红旗抖动在人海里,映红了无数兴奋的笑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还有在鼓乐声中强劲起舞的球迷,那舞姿虽非“国标”秀美,只是即兴手舞足蹈,却粗犷有力,无拘无束,营构的现场氛围,并不亚于在信仰的图腾下作礼仪般的庄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看见,有个球迷像演出活报剧似的,头上扣了一只胶皮塑形的狼头,身上披着斗篷,并在其上写着粗大的“中亚肥狼”二字。这“肥狼”样子虽凶,却在“中国必胜”的呼声中,被一个瘦小球迷追捕的显出不堪一击的狼狈状,看来这个表演者是受了体育记者把乌兹别克斯坦队比喻作“中亚狼”的影响所致才扮作这“狼“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面临中乌关键之战,一些外国记者也来采访。看见一位脸上、身上印着五星红旗,手里还举着小红旗的小女孩很是可爱,一个外国记者忙迎上来摄像。那文弱的小女孩,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拍她,情绪立时兴奋起来。在镜头前,她接连跳跃着高喊:“中国必胜”! 小姑娘可爱的样子,博得周围球迷连声叫好。小女孩刚离开,一男青年将手中的两面小红旗在外国记者镜头前左右摆动,当外国记者认真拍他的时候,他又表情严肃地做个大脚射门状,真是应了时年中国队教练米卢说的“球迷是第12个队员”的那句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不是神算,也不是未卜先知,有球迷把2比0的比分印在背心后面,想必赛后的比分,与其预见的结果合拍。这些球迷呀,莫不是一个个犹如诸葛孔明般的预感先知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浩瀚的人海之中,我见到从长春赶来沈阳看球的两位老汉,他们是亲哥俩,都是六十多岁的年纪。见我上前攀谈,老哥俩说,他们从长春一道来了十几辆车,有一百多人,若是中国队赢了,他们就地摆桌,在这露天地里喝一宿、乐一宿; 要是没赢,便连夜返回长春,再等下一次中国主场。还有一位肩挎“丹东球迷老孙”红色绶带的球迷,长得黑瘦,精气神却十足,见我要为其拍照片,便顺手拉来一个胖男孩,俩人一起冲我挥旗欢呼:“中国必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多么可敬可爱的中国球迷,你们不辞劳苦,呕心沥血,声嘶力竭,绝无自己的一点私利,所有情感无不为了中华的声誉,投入了举国情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我想,倘如没有球迷们内外左右地烘衬, 再亮的球星也会淡然无光;没有球迷们呐喊助威,再宏伟的球场,也会空旷死寂; 没有球迷们东奔西走地舍命捧场,即便是马拉多纳空前亮相,恐怕一时半会儿,连他自己也找不到球王的感觉 ——何况是“土著”中国足球,踢完了上半场,还没找到北在哪儿?都是可能出现令人并不奇怪的现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所以,在此真诚地毫无水分地为中国球迷们喝彩!中国足球离不开你们,你们才是中国足球走向希望的奠基石,你们才是守望在球门之外的中国足球灿烂一片的救星星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到此,本记者仍言犹未尽。最后,再补充上一句实实在在接地气的心语:“这些年来,如果没有一群接一群的铁杆球迷们日复一日地月复一月地年复一年地围前绕后地簇拥着你们——不争气的中国足球,你们会成何体统?唉,真就难说!……”</b></p> 附读者黎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