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江堰水利工程见闻

Jane Ye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在位期间,蜀郡郡守李冰及其儿子设计创建的,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该工程以年代久、无坝引水为特征,是蜚声中外的古代水利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工程鼻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先有都江堰,后有天府之国。在都江堰之前,成都平原总受旱涝之扰。李冰父子对水力学有深刻理解,巧妙利用地形,历时8年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它实现了这样一个理想:平时雪山下来的岷江水一部分流入成都平原,另一部分绕成都平原而过。汛期,岷江大部分洪水自动绕成都平原而过。两千多年来,它保障了成都平原免受洪灾,富甲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都江堰的奇妙在于没有闸门等任何运动部件。洪水小,分流小;洪水大,分流大;都江堰水力工程自动地分流洪水。由于充分利用了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们游览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同时感叹远古李冰父子治水的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进水口、飞沙堰溢洪道三大关键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p><p class="ql-block">都江堰的第一个关键工程是:鱼嘴分水堤,它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流入成都平原,外江绕过成都平原。</p> <p class="ql-block">魚嘴分水堤</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关键工程是:宝瓶口进水口。距离鱼嘴大约一千米,它是一段人工开凿的山体。它也是都江堰最困难的工程,因为两千多年前,人类还没有钢钎。经鱼嘴分流过来的岷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宝瓶口的宽度比外江窄很多,它也比鱼嘴处的内江宽度窄很多。在洪水期,大部分岷江洪水被挡在狭窄的宝瓶口外,再越过飞沙堰进入外江绕过成都平原。</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进水口</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关键工程是飞沙堰溢洪道。它设计在宝瓶口的侧前面。平时内江水位低于飞沙堰堰顶,从鱼嘴分流过来的水流都流入宝瓶口。此时的飞沙堰如同一段江堤,在洪水期,从鱼嘴分流来的洪水,水流湍急,流速快,遇到狭窄的宝瓶口阻碍,流速被减慢。水流的动能转换成位能,造成壅水,此处内江水位高于外江水位,湍急的内江洪水挟带泥沙经飞沙堰顶溢流到外江。飞沙堰的堰顶标高控制洪水期内江的流量。堰顶高,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流量大。堰顶低,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流量小。堰顶标高合适,进入成都平原的洪水流量就合适。</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溢洪道</p> <p class="ql-block">百丈堤</p> <p class="ql-block">人字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