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味成都 作者:刘朝荣

北上广文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玩味成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刘朝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去太古里和春熙街的行程没得选,碰巧赶上个雨天,这是多数成都人企盼的好天气。雨一下,成都的暑热就大大消减,正是出行的不二选择。和程哥、六耶一起倒了两趟地铁,正好在春熙路口下车。一出站台,抬头看见太古里显赫的地标,一片古色古香的街区映入眼帘。不会错,我们一行三人一头钻进淅淅沥沥的雨帘里,开启了这一天的遊程。</b></p><p class="ql-block"><b> 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告诉我,成都人口已达到2094万,已然跻身中国超大城市行列。我不了解一、二、三线城市的划分依据,当然也没兴趣去了解。只知道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房价高得离谱,房地产掀起的GDP产值高得吓人。很多人奋斗一辈子,就为一套房;还有更多人辛劳一辈子,竟然买不起自己的房。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公务员们需要到全国各地最偏远的地方去扶贫,而自己却面临着买房难,结婚难,更不要说生孩子,真的会给人满满的幸福感吗?成都却不一样,该上班的上班,养家糊口不在话下,该喝茶的就喝茶,实在不行,玉林街的小酒馆有唐姐经营的一方门店,赶路的客人可以放慢脚步,约上三朋四友,成都接纳所有人忙里偷闲的驻足。</b></p><p class="ql-block"><b> 成都的街道两边,各种各样花花绿绿的餐饮店招牌迎面扑来,带着颜色和气味的诱惑,也带着这个城市特有的霸气基因,勾引所有外地游客的食欲,让人欲罢不能。</b></p><p class="ql-block"><b> “吃在广州”几乎已成为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但是地大物博的中国,若是单单想以某个极富地方特色的饮食品牌来拴住所有中国人的胃,是极不负责也难以企及的。生活在云贵川一代的人,如果就待在广州,任凭高档酒店的大厨使出浑身解数,用多少时间多高手艺,那种不咸不淡的味觉体验还是难以唤醒西南人的味蕾,海鲜当然另当别论。川味饮食中的麻辣鲜香一出锅,云贵川的食客就要流哈喇子,江浙福广的食客只能望汤兴叹。淮扬菜里有小桥流水,透出精致而温婉的水乡特色,偶尔尝尝是不错的,但同样唤不醒西北人的味蕾。成都街头的餐馆不同,几盘小炒,很接地气,食材极其普通,只因用麻辣和豆瓣调味,记忆深处的味觉印记全然甦生,唇齿间有母亲的味道。贵州人追捧川味的麻辣,四川人追捧贵州味中的酸汤,都是极美妙的味觉体验。</b></p><p class="ql-block"><b> 山中的竹笋,江河湖畔的茭白,泥土里生长的豌豆黄豆,房前屋后的土地里有白菜萝卜,水沟边长着水芹菜,田埂上野生的折耳根,都是极普通的食材,高明的厨子从不追求做工多么繁复。或清炒,或煨炖,或酸汤提味,或火锅荟萃……东北人的菜谱里有一道名菜叫乱炖,腊白菜、白膘肉、血旺、豆腐、猪下水一锅烹制,既体现东北饮食的兼容,也彰显东北人骨子里的豪横;云贵川一带的火锅,同样接纳所有的精品食材和家常菜,因为常年多雨潮湿,辣椒的大量摄取让食客大汗淋漓全身通透,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又能袪湿排毒,这才是中国人追求的食疗的精髓。药不可天天吃,饭不能一顿无。</b></p><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里有四季。春天食笋,夏秋食瓜豆,冬天就将一年储藏的干菜翻捡出来,配上贵州的豆豉火锅,酽酽的浓汤里有一年四季的味道。树枝上的春芽、榆钱儿、红枣,黄土地里的山药、花生、芋头,自家种植的芭蕉芋、马铃薯、脚板苕,可以制成粉条,经开水泡发,按需要煮进火锅,细心的食客能在浓淡鲜香里品味出四季的芳醇厚重。</b></p><p class="ql-block"><b> 成都小吃堪称一绝。幽默感十足的成都人先将糯米磨成粉,掺和食糖或精盐,经手工或机器压制,然后切割成麻将大小的方块。从一万到九万,从一筒到九筒一张不缺,制成一副精致麻将,让你一次吃个够。成都小吃的花样还有很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告诉制糕点的师傅,将古今中外的奸佞首恶制成点心,一口将其吞进肚子,在获得味觉快感的同时,顺便获取心理快感。</b></p><p class="ql-block"><b> 成都人吃饭也选店名。黉台酒店的店名就有浓浓的文化蕴味。黉台,又称黉门,古代专措皇室和地方政府兴办的学校。一个将学校和餐饮相结合的店名,除了味觉的感观体验,是不是也有摄取精神食粮的舒畅心境?宽窄巷子的火锅店“小龙翻大江”就很有派头。一锅煮三江,既体现成都饮食文化里的包容博取,也让成都人接待友朋时的面子倍儿光鲜。一把长脚水壶在跑堂小哥肩上翻飞,隔着两米远就能准确无误地将茶水倒入茶碗。川剧变脸表演就在餐厅二楼的窗户外,店家提供舞台,食客不用额外交费,一场风风火火的变脸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餐厅里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都添加了许多餐桌。川剧表演一登场,所有食客都从餐厅里涌出来,放下杯盘,一睹变脸艺术的奇幻魅力。程哥伸出右手食指,按在表演者的额头上,一张黑脸霎时变成红脸。一阵惊吓下回过神来,变脸者高超的技艺和观赏者不明究理的好奇再次回到翻滚的火锅里,喝口啤酒压压惊,重新开启小龙翻大江的豪迈。都江堰的小姐姐怀抱一把吉他,因为在汶川地震时失去双腿,自强自立让她经过专业考试领取上岗证。食客们一边品着美食,一边倾听妙音,歌声里没有哀怨,有的倒是一份平静和坦然。纵然生活虐我千遍,我还能用歌声迎接朝阳,送走晚霞,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右侧堤坝下是滔滔岷江,左边过道上清音盈耳,抬起头,我看见一张平静温和的脸,青春在眼眸里顾盼留连。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不是怜悯,而是你是橡树,我是木棉。或许你的前世是一条会唱歌的鱼,一场洪水让你在沙滩上搁浅,原本只能用鳃呼吸,为了生存,重新练就用肺呼吸的本领,把春夏秋冬在指间弹奏,每一次呼吸吐纳,都在嗓子眼里百转千迴,苦难化作歌声,曾经匍匐的身躯毅然挺立,脸上洋溢着自信和尊严的微笑。</b></p><p class="ql-block"><b> 因为工作和生活,我要回到贵州。我把心留在成都,在大圣慈寺淅淅沥沥的雨檐下倾听城市的心跳。</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