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第一次去衢州是1976年,感觉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从城站上火车,火车咣当咣当要开8个多小时,一站站停过去不说,半路上也会停车,这时侯广播里会传出一个女播音员清澈悦耳的声音,显得有气无力又亲切的声音一一:旅客们,现在列车是临时停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那个年代能坐上火车是件幸福而快乐的事儿,能多坐几个小时更是感觉赚到了便宜,因为票价是一样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衢州有姑姑,姑夫,表弟表妹一家子,住在衢州军用飞机场里,和地方上有所区別,我感到地位和档次要高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姑姑很眷顾娘家人,经常包水饺给大家吃,对于我这个从农村来的穷小子,能吃上水饺是件很奢侈的事, 韭菜 的香味也特别好闻。我在衢州生活了一年,第一次感觉到春天是美丽的。那一年我30岁,是一生中最朝气蓬勃 的年纪,特别是表弟为我搞来一套当年最名贵的衣裳一一黄军衣蓝裤子,还有配套的鞋帽,胸前挂着一块大的毛主席像章。走在大街上还有回头率 ,以为是机场里的高干子弟,感觉臭美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记得有一次我回杭,要把做流浪木工挣来的辛苦钱拿回家,家里有两个女儿正等着我的生活费。火车经过金华时上来两个二十开外的姑娘,坐在我对面。通过交流我们都是杭州人,她们在金华插队,是知青。我当时穿着这套最名贵的衣裳,可能吸引了她们,愿意和我聊天。她们说乡下很苦,看不到钱的,这次上车也没钱买票,等下来查票要说我们是一起的……我的天呐!我也没买票,我是大表弟通过铁路子弟那帮狐朋狗友 给我搞来一张乘车证,上面写有两站区间和使用有效期。幸亏一路上不查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杭州夜暮降临,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昏黄色的路灯也一盏盏亮起,回家的未班车也没了,那个年代没有的士和旅馆的,怎么办?我心里有种无家可归,茫然不知去向的孤单寂寞。她们是姐妹俩,悄悄的商量了一下说:要不去我们家凑合一下,我家就在附近。我也别无它选,跟着她们走了。当来到她们家时发现是街边的一间老式瓦房,家中只有一个老父亲,我被安排在搁楼上睡,地板一拖铺上草席就可以睡觉了。搁楼不大,她们就睡在旁边的床上,经过一天的奔波,简单洗漱下就睡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二天一早醒来,她们的老父亲朝我看了一分钟。不过请放心,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不会乱来的。连女孩子的裤足管大一点也叫喇叭裤,也要当流氓阿飞批判。知青插队遭当地村干部糟塌,也红笔一钩枪 毙了好几个。我们吃百家饭的,也叫百桌师傅也是比较规矩,受人尊重的`,主人家里的金银首饰,银行卡都会拾金不昧的。对于异性的吸引也不会心动,有贼心也没贼胆,脑子里想的是如何做好生活,多赚钱养家糊口。因为我们害怕饥饿贫困,有危机感。当年有一部苏联电影,其中有华西里的几句台词还没忘记:啊!你看你看,多么美丽的眼晴,不要哭,不要哭,粮食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是不提起女人也会有的,那时候我对女人并不在意,有几个乡邻和同学为了男女之间的事,殉情自杀,坐牢的悲剧时有发生。我对自己还算能把关的,那个年代夫妻长期分居,两地工作的现象很多,我看得出她们的痛苦,其中有位山东少妇,夫妻要半年才能见一次,我给她做家俱,她喜欢看我干活,和我聊天。有一次她说我只知道天天干活,什么时候带我去黄坛囗水库去玩玩,那里的风景非常优美……我才不和你这山东蛮婆去玩呢,我又不想吃软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次在铁路职工家属区做家俱,女主人已身怀六甲,老公是列车长,有时候跑长途要一个星期才回家。也不知哪个调皮鬼在墙上用粉笔写了几句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女莫嫁行车郎,三天两头守空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车长在外心在家,家中留下一枝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心里想把野花釆,又怕回家当王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位少妇小我4岁,待我也客气,说话也多,邻居们发觉情况有点异常,于是试探性的问我:她老公不在家,是不是你管这个家?我爽朗回答:是!又问:要是生小孩了你帮不帮忙?我说需要帮我也会帮,我们木匠就是吃一家管一家,木匠肯定帮东家。谁知道几年后这位车长找到大表弟家来了解情况,可能是那些好事者传来传去把事情想歪了。大表弟也不是好惹的,说我早回杭州去了,这事应该去问他老婆……后来大表弟告诉了我这事,我说放心吧,我是头发丝也没碰到她过,如果有一腿的话我也会告诉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我在女知青家阁楼上过夜的事,我自己也感到奇怪,怎么认也不认识到女知青家里去过夜,感觉像是一场梦游。我也曾经反问过自已,这暗阁楼上旁边睡着两个花姑娘会不动心吗,挨得那么近,身上的体香也能闻到,是不是因为有两个不好动手呢,如果是一个会不会爬过去吻她,拥抱她呢?回答是绝对不敢,奶奶说过,做人要刻刻留心,步步留心,好汉不吃眼前亏……再说碰过人家要负责任的,我文革中没被打到,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绝不能在阴沟里翻船。如果今后能再见到她们,我倒是应该给她们精神损失,因为她们也承担了风险,要是引狼入室,引来个坏人或者色狼岂不坏了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以上就是我第一次到衢州的回忆,其它我们老百姓莫谈国事,沒什么好说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聊聊这些我倒有好几个客户朋友,他们很喜欢听此类桃色新闻,也可以叫花边新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第二次到衢州是2006年,就是我现妻的娘家。这里是浙江最穷的地方,故称浙西贫困地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百姓的房子用卵石彻成,幸亏这里没发生过地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8次到衢州调研考察。特别是他提出的欠发达地区要跨越式发展的理念,倡导“开拓创新,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精神,将激励我们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06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衢州下访工作,场地安排在我们衢江区工贸职校,接访的领导按不同领域分成二三十个组,在不同的教室里等待来访群众,群众分门别类地到教室登记,反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见到有人来了,他就问:你想反映什么情况?有什么要求?他事先不知道群众要反映的事是什么,听完之后就坦率地回应,包括诉求合不合理,怎么来解决,谁来解决等等,当场就明确了接手信访问题的责任单位或部门,从来不用“研究研究",“回头再说″敷衍过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下决心要在这里好好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丈母娘是村里的低保户,原先住的小房子长年失修,已成危房。在村委的大力支持下,审批了宅基地,8月份打建房申请报告,9月份开始动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的民风淳朴,我也向勤劳的老村长学习,经常帮妻子干农活,整理农具,为她打下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的多面手技术终于有地方发挥了,房子装修,木工电工泥工样样自已动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3月,我在杭州因拆迁分得124平米安置房,住上了高楼大厦,一边自已装修一边享受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小康生活。可惜装修了一年多还没搞好,而这里美丽乡村的建设进入攻关间段,上面要求家家户户的外墙都要装饰,而我们的进度拖了后腿,外墙都是村里出资出人工搞的。想想实在过意不去,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部放弃杭州的事务,集中力量投入这里的美丽乡村建设,绝对不能给村里拖后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的视频也是村里和乡亲们来帮忙的例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村民们许多漂亮房子造起来了,房子越造越漂亮,我也写了美篇报道,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义务宣传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按村里要求,围墙也要粉刷,为了美丽乡村更美丽,我全功发挥,买来喷涂设备,第一次做仿大理石真石漆试制成功,邻乡人路过都说漂亮,上面的围墙灯也会亮,因为自已是电工,别人的围墙灯不会亮的。围墙是和妻子两个人用混凝土浇的,根据立方计算出要300吨混凝土,都是人工拌的混凝土,真是发扬了愚公移山的精神,邻居还说我们是男女搭配干话不累。其实我们靠的是精神力量,因为我们看到祖国的变化已创造了历史之最,我们成了世界上的基建狂魔,最长的跨海大桥,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最长的高铁,连到台湾的公铁跨海大桥也快建成,等等等等,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都化成了动力。要问我力量哪里来?就从热爱祖国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昨晚央视的记录片,反映了衢州的变化,我也欢迎亲朋好友来作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