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漫步清风爽,农家小聚柴火香一一“猫公石”之行

邓林

<p class="ql-block">  猫公石一长寿镇(原黄金洞乡)一个淳朴而秀美的小村庄,听当地人说,原来绕村的河道中有一整块纯白的巨石,倚靠在一座石桥的桥墩上,挡住一大片泥沙,稳稳地固住桥基。巨石背上可以晒一床谷垫(农家用来晒谷子用的),男女老少经常在上面活动。传说这块巨石是老子出函谷关后,途经湘楚之地,掉下的一块炼丹石,形状像猫公的模样,因而得名。后来70年修黄金堰泄洪道时,因调制水泥浆而紧缺白石头,被迫炸掉取石,现原石虽已化作无数细小的石子铸在泄洪道里,但那块“猫石”却永远记忆在人们的心里,村子犹以"猫公石"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9月25日,星期六,因为中秋和国庆节的调休,难得的一天闲暇。办公室的老师便相约聚会,筹集活动经费,统一交由"李经理"(李老师)保管,本月的地点就选择在离学校不远的“猫公石”,正好远道的小黄和小郑也留在学校,除了3位老师事假外,13位老师及家属一共20来人,在易老师的组织下,四辆车,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 8时许,来到"猫公石",小车都停在了吴家祖屋的大院前(当地吴姓居多,是大族),因为山里的气候,阵阵寒气直袭而来,同事们都惊呼山里的“凉"。</p> <p class="ql-block">  阳光透过树梢,夹杂着山风,暖暖的。小孩子喜欢玩水,几个带崽的老师,自然随着小孩在下面河床上嬉闹,小李老师还特别有心地向当地农家借来淘米的筛子、小水桶等,带着几个小孩子在河里捉小鱼小虾,鱼虾倒是没捉到几只,但是留在河里的小孩的那份天性和快乐却好不热闹。后来,有一个农妇经过,正好清早时起过虾笼,便送给他们好些虾,小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p> <p class="ql-block">  当地就地取材,四年前开发了一个漂流项目,这个时节雨水干枯,不是旺季,也还可以漂,本来办公室也安排了漂流活动的,但因三位老师事假,加之几位年长的老师更喜欢散步,所以老师们干脆漫步在山路上。从猫公石往"老局里”(上面一个村子)再折回至黄金堰坝上,大约七、八里的山路。因为都是老同事,都是资深美女和资深帅哥了,一路徜徉,唠些家常,说些闲话。很随性,很惬意。偶尔来到某个景致佳处,呵嚓一声,留下快乐时光,还时不时相互臭美一下。特别是沿路遇到一些山枣子、野西瓜之类的,更是勾起了儿时的记忆,良多感慨都随着山风远远飘去。</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饭,是在水明家吃的(因为当地漂流景点的开发,水明也在自家门口开起了“土菜馆”,但不像别的饭店,去计较盈利,其实就是在自家做些家常菜,食材都是自己的)水明不在家,招待的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媳妇,特别地热情,一进门,茶水香烟便敬个不停。水明妈妈很会烧菜,不到半个小时,两大桌子的菜就上桌了。地道的食材,土灶的烟火,精巧的手艺,着实让这些“家常“的菜不寻常,(这些菜都是之前电话联系,水明妈妈亲自准备的地道食材)孩子们吃得特别香,大人们更是又发朋友圈又发微信群,点赞不停。后来,李老师去结账,两大桌子菜才700来块(每桌有土鸡、河鱼等十几个大菜),真得太公道太划算了。</p>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快12点了,大伙又唠嗑了一阵,纷纷感慨这次聚会的惬意,并相约十月的聚会。</p> <p class="ql-block">  匆匆,告别水明一家,告别“猫公石”的山和水,我们又踏上了回家的路。宇宙无穷,人生须臾。每次相逢即是缘,每次相聚即是份。或许曾走过的"猫公石”,会时常在我们办公室提起,又或许这个名字我们今后会忘记,但我们曾相聚的友谊会永远植入我们的记忆里。</p><p class="ql-block"> 再别,"猫公石"。</p><p class="ql-block"> 期待,十月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