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5日,我们高三年级九大高考学科共9人在袁永清主任的带领下在兰州西北宾馆参加了“甘肃省2022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与备考策略研讨会”。研讨会为期一天,各学科分会场进行了培训研讨,下面我把自己在政治学科研讨会上学到的核心内容分享如下。</p> <p class="ql-block">政治学科邀请到的专家是西安市西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学副校长、陕西省刘海蓉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正高级教师刘海蓉老师。刘老师常年在高三高考政治备考一线,对政治学科高考命题和高考备考有相当深的研究,她培训的主题是《全国2卷(乙卷)的特点和命题趋势与复习策略》</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谈到:“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就跟我们经常所说的一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因此我们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我们的备考策略,我们才可以更好的指导孩子们科学备考,取得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对新高考的“一核四层四翼”等内容逐一做了解读,同时也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给大家做了分享。同时她也谈到时政材料在高考政治备考的重要性和高考考查的高频性,指出必须要认真研究热点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锻炼学生的备考能力。</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谈到教师在一轮复习中的核心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即通过概括核心知识,把厚书变薄。同时她认为一轮备考需要一轮资料为依托,但教师的课堂不能受限于资料,而不去拓展和完善。资料本身存在的问题,只能教师去克服改进。</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觉得,“易错易混点”是在一轮复习当中,必须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选择题中必须注意积累与排除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同时,她的方法是必须要求学生对易错易混点放在一起,强化记忆与区分,从而达到更的备考效果。</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明确指出,贯穿一轮复习内容,必须以高考题为核心训练内容,时刻体现出高考题在备考中的核心作用与导向作用。使学生习惯性的养成自己重视,自己钻研高考题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在培训时谈到,在主观题训练当中,可以指导学生采用以答案来回溯材料,反向推理题目当中的设问与答案之间的关联性与考查思维。通过反复的回溯,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理解材料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材料题的得分。</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指出,作为一名高三教师,一定要自己研究高考题,多次深入的研究。一遍两遍,很难掌握命题的要点与考查意图。同时,她还把每个题做了自己的分析,将答案细化到:命题意图、正确选项分析,错误选项分析等各个层次。使学生能够很好的通过自己的讲解,明确高考考察的方向和意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p> <p class="ql-block">他认为,学生在解决材料题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提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背景材料读不清楚,很多处于盲答状态,体现出学生在做材料题的过程中,审材料能力薄弱。教师在指导备考过程当中应该更加注重审材料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对材料的深入解读,减少不必要的失误,获取更高的材料题得分。</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认为,备考过程从方案的制定、备考过程推进、试题研究和考试分析等各个环节自始至终都不应该是单打独斗。必须发挥备课组、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分类研究、分层整合,以众人的力量来提高效率,提升备考精准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刘老师认为,高考主观题的答案既有国标答案,很多省份又有省标答案。国标答案是十分凝炼的,学生要完美的答出可能性是极小的。但对于省内阅卷标准统一使用的答案,是比较贴近学生备考实际的。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锻炼能力,当学生水平达到之后,材料题也是能够达到高分,甚至可以获得满分的。</p> <p class="ql-block">研讨会虽然是短暂的,但我在研讨会上所学到的内容,会逐步推进到备考当中,力争提高备考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助力学生在政治学科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