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向子諲《洞仙歌 中秋》

祝志龙

<p class="ql-block">原文:</p><p class="ql-block">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净。何处飞来大明镜。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无遗照,泻出山河倒影。</p><p class="ql-block">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移我超然到三境。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待拼却长年,醉了还醒。</p> <p class="ql-block">中秋,花好月圆,人们赏月、思亲,油然而吟苏试《水调歌头 明月何时有》,确实心旷神怡。然而我却无意间学习了上面这首词,一时陶醉其间,久久不能自拔。现在一吐为快。</p><p class="ql-block">中秋之夜,烟万霏云敛,一望千里,词人比作清澈的绿水,且“一洗秋容净”,显示出阔大无比的气势。比张若虚“皎皎空中孤月轮”要积极、乐观。下一个问句“何处飞来大明镜?”点出要写的主体对象---月亮,出语轻、比喻贴切。个人认为赛过李白“少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因为“大明镜”虽家里没有,但可以想象。“玉”对一个贫穷的孩子闻所未闻,自然不可能联想到“白玉盘”了。 </p><p class="ql-block">贫穷与愚昧,不仅制约着人们的想象力,而且严重影响着理解力和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又一个反诘句:“谁道斫却桂,应更光辉”意思是:谁曾说起把月中的桂树砍到,明镜似的月亮会更加光辉流溢。无须介绍此处的用典及词人的政治抱负。月中有桂树,正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物必不明。”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玉有瑕,人有短。“小恶”才能衬托“大善”。记住: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p><p class="ql-block">“人犹苦余热,肺腑生尘”表面写的是:夏天的酷暑虽退,但余热还时而袭来,令人烦闷。实际抒发对秦桧为首的投降、派的愤懑,与爱国志士受压抑的不平之气。“移我超然到三境”这种遁入仙山的想法,只是词人愤懑之极时寻求解脱的思想流露。生活、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也常自慰、自解。但是,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必须积极面对。相信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对着明月词人再次点燃起希望:“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又是一个问句,以引出正文:“烦玉斧、运风重整。教夜夜、人世十分圆。”</p> <p class="ql-block">“待拼却长年,醉了还醒”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受到挫折,借酒消愁,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豁达。毕竟“醒”的时候多。为梦想而不懈努力,才是正确的选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