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中的“色彩”

秦添一

经历了牢狱之灾,战争之苦的艾青,一生中作出的诗句风格迥异,他的诗中常常出现"色彩",更加地凸显出了他的诗歌独特的感情基调。<br> 正如在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 我的保姆》中,就出现了各种塑造大堰河形象,和营造疾苦的社会环境的色彩,艾青将大堰河的灵魂描绘成紫色,但她的脸上却是泥黑的,从而可见大堰河这种内心善良,灵魂高洁的人,在战争年代受尽了欺凌,外表的泥黑正是反应了战争环境的的痛苦,最终死于战火之中,让人不禁感叹,在这让一个硝烟纷飞的时代,又有哪一个高尚的灵魂可以得到保护,得到珍视呢?<div> 而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也更加凸显了他善于运用色彩的诗风,开篇一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虽然没有一个描写色彩的词语,但是“雪”和“寒冷”无不营造出一片死寂,了无生机的银白色,而在当时中国的土地上,是被日本侵略者剥削占领的,此时的雪,更加凸显了作者为苦难而担忧的情感,后文通过描写大雪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现中华民族的苦痛与灾难,展现了旧中国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赤子之心。<br><div>  他虽然在此之前并未到过我国的北方,然而他笔下那“戴着皮帽,冒着大雪”赶马车的中国农夫的形象却令人感到亲切而熟悉。据他自己后来说,当有人问他是否见过这种现象时,他的回答是:我感觉应当是这样的。这个“感觉”就是想象所创造的形象。当然,达并不能证明可以脱离生活闭门造车,而只是证明了诗人应当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上让想象的翅膀飞翔起来。没有丰富想象力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优秀诗人。但是艾青的这种想象又是以他对农民生活和命运的熟悉为前提的,所以他根本不同于那种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和艺术上的粗制滥造。<br></div></div> 在《黎明的通知》中,作者更是没有一句来描写黎明的景致,但是,每一个句子之中都含有对于黎明的到来的万分憧憬,“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正当雾气散去,日出东方之时,光明与希望的色彩出现在每一个人的眼中,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里<div>  黎明是美好的。每一天都有一个黎明。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讲,要争取社会黎明的到来并不容易。必须经过血与火的抗争,必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黑暗搏斗。诗人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到延安以后,在这一片新的天地里,诗人的心豁然敞亮了。诗人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风雨如晦的斗争岁月之后,人们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来了。诗人首先接到了《黎明的通知》,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们传达了这一信息</div> 艾青的诗也并不只有表面的色彩那么浅显,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他的感情色彩也会随之变化,首先,充斥着忧郁与悲哀的诗篇就是在他身陷囹圄时的情感色彩,《大堰河》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都是在这个悲伤又忧郁的时代产生的;其次,带有希望与理想的追求的情感色彩,在《黎明的通知》中也可以体现出来,虽然在遭遇战争之疾苦,但是也要向往希望,相信光明;最后,在一九七八年之后,赞美与歌唱的情感色彩被融进了文字与诗句之中,《鱼化石》中更加蕴含了人生之哲理。<br> 活着就要斗争,<br>在斗争中前进,<br>即使死亡,<br>能量也要发挥干净。——《鱼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