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什么那么多人怀念六七十年代的生活?

沭阳都市168商务宾馆

近年来有一种现象:很多人在怀念六七十年代,尤其是年龄比较大的人群,他们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知道那个年代的艰难困苦:那时候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一亩地二三百斤的产量,物质极度缺乏,老百姓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吃糠咽菜,吃草根啃树皮;整天搞阶级斗争,互相举报,互相揭发,父子成仇,兄弟反目,今天批斗你,明天批斗他,家家鸡飞狗跳,人人不得安宁,人心惶惶,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论起今天的生活条件,和那个年代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上了年纪的人,整天神神叨叨地怀念六七十年代的日子呢?对这个问题,好多年轻人感到茫然,不太理解:那个缺吃少穿光屁股的年代有个什么可怀念的?其实,这是一个感情的误区,有吃有穿并不代表日子过得就是幸福的,而人一旦遇到感情纠结或者过得不幸福,就容易怀旧,这才是那些人热衷怀念六七十年代的主要原因。 <b>怀念那个年代,就是在怀念逝去的青春:</b>怀念那个物质匮乏、生活艰苦、,缺吃缺喝的苦难年代,并不是内心真的想回去,更不是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如果将来让他们的子女后代也去体验一下那样的生活,他们会一万个不答应。但人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纪,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忆从前往事,回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青春已逝,年华向晚,想想心里总是有些不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年龄不饶人。看着现在的孩子们那么开心,自然就会怀念曾经的岁月,怀念曾经年轻的自己,虽然那时候并不一定幸福,但是一定年轻。可时光不会倒流,只能在记忆中找回儿时的快乐了。年轻时候受的伤痛再怎么严重,当年老以后,还会抚摸着伤疤思念从前,思念的不是从前的伤口,而是逝去的青春年华。 <b>怀念那个年代,就是怀念生活没有压力的轻松:</b>六七十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是比较贫苦的,物资极度匮乏,没有粮票吃不到粮食,没有布票穿不起衣服,没有烟票抽不到香烟,没有糖票吃不起汤圆。家家户户都是一贫如洗,每个家庭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大,你家吃草根他家啃树皮,张家吃糠李家咽菜,过的都是缺吃少穿的苦日子,谁也不会笑话谁。各家生活虽然辛苦,但是都被牢牢地困在二亩三分地上,无法外出打工,没有发挥个人才华的机会,倒霉大家一起来,没有攀比和竞争,各人心理平衡,瞎着眼睛往前苦撑着,生存的压力已经被生活相似所取代。六七十年代农村都是搞大集体,城里都是国企和集体企业,吃的是大锅饭,每个家庭之间赚的工资大体相同,老百姓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目标去追求,外面的环境也不让个体的能力去发挥。辛苦忙碌了一天,回家吃过晚饭,就会早早地休息。在那个年代各家都没有电,更没有电视机、收音机、手机之类的产品,文化生活简单枯燥,短信、微信、抖音之类的娱乐想都不敢想,太阳一下山,各家关门闭户,吹灭了绿豆大的煤油灯就睡觉了。而现在生活压力那么大,要买车、买房、子女上学、男婚女嫁都要讲究排场,同时还要面临着就业、下岗等各种各样的挑战,尽管生活很富裕,但生活压力增加了不少,烦恼和痛苦也就自然水涨船高。 <b>怀念那个年代,就是怀念那所谓的淳朴善良:</b>怀念那个时代的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候从来没听说过什么假货。其实,那个时候不是没有假货,而是没有真货,造假货的条件和机会也就没有了。例如,那时没有肉吃,国家就自己用植物做成假肉,也叫“人造肉”。不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不会造假,而是饿死也不许搞私营经济,断绝了造假的机会;经济权利控制在集体的大小队干部手里,人与人之间基本没有多大的经济往来,最大的经济往来也就是你借我家的锄头,我借你家的镰刀;你借我家半碗玉米面,我借你家两个鸡蛋,这种小额的经济往来,人们自然也就诚实守信了。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门都不会上锁,也不用担心被盗,因为家徒四壁,小偷自然绝种了。路边的草根树皮都啃光了,自然也就路不拾遗了。再说,那个年代的人思想被管理地都比较单纯,不能外出打工了,走亲戚都要请假。俗话说:赤脚不怕穿鞋的,大家吃不饱穿不暖,生命都没有多大的保障,还有什么可操心的?于是大家生活起来都能想得开、放得开。这份苦涩的快乐在如今的竞争里面已经很少见到了,我们现在面对的满目真货的同时,也有各种假货困扰,还有那清淡如水的人情世故,以及大额的借贷关系、老赖遍地、坑蒙拐骗随处可见等,对于这样的生活,那些曾经经历过六七十代的人们,怎么不会出现和怀念曾经生活貌似美好的错觉呢? <b>怀念那个年代,就是怀念那渐行渐远的亲情:</b>经济的不独立必然导致生活的不独立,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贫困,导致以家庭为单位的独立个体根本难以生存下去,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必须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依靠、互相搀扶才能往前走,所以,那个时候农村民风必须淳朴,邻里、亲戚之间关系也需要和谐,如果谁家遇到饥荒、生病或婚丧嫁娶需要帮忙的时候,亲戚、朋友甚至全村男女老幼都会鼎力相助。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各家各户经济条件好了,有车有房,家具农具齐备,很少需要求哥哥拜姐姐去到处借用了,生活也就自然而然独立了,出现了亲戚、邻里感情变淡的趋势。特别是现代的年轻人都生活在网络时代,说话方式、办事态度都带有现代风格。而对于老一辈的亲戚们,面对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总会干预、甚至指责,久而久之,年轻人就不愿意和老一辈亲戚交流沟通,因为就算说了他们也不懂,长久下来,年轻人也就无话可讲了。经济独立和社会进步带动了农村的富裕,必然带来攀比之风,你家盖楼,我家要盖更高的楼,你家买车,我家也要买更好的车;亲戚见面也总是各自吹嘘,时间久了难免会有排斥,也就越来越不愿意走亲戚访友了。还有就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导致年轻人更喜欢外出打工闯世界,亲朋好友邻里之间一年到头见不了一次面,亲情也就自然淡化了。这些渐行渐远的亲情,必然导致那些无所事事的老人、孤单留守的农民更加怀念他们那缺吃少穿、互相抱团取暖的可怜岁月。 岁月荏苒,人们就喜欢怀旧,怀念那些过往人生之中的“闪光点”。早先,大学问家孔子常常梦见周公,其实,就是希望返回所谓的“道德高尚”的商周时代。但人们的回忆,大多具有美化的倾向,道理很简单,没有人愿意重温苦涩与苦难。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我们不应沉湎于对过往的怀念,也不应陷入对今天的指责而不能自拔,而应该立足于当下,争取解决遇到的种种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迎接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