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磨子山

北方郎

<p class="ql-block">孩子从国外回来,聊起了曾经生活过的老厂,相约回去看看。于是2021年9月14日我们一家三口开车来到位于山西五台的老厂,追寻那逝去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当年生活和居住过的楼房前,从这里开始了我们的怀旧之旅。在我当年住的楼房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过楼房的现状</p> <p class="ql-block">我所住的后山2号楼通往小北门的小路,左手旁是曾经的营房科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楼房侧面上山的步道杂草丛生,当年我们的菜窖就在上边,菜窖里储存着过冬的蔬菜和水果。</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子弟学校,朗朗的读书声从这里传出。</p> <p class="ql-block">幼儿园里的滑梯,勾起孩子童年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园内园坛上的大树枝繁叶茂。</p> <p class="ql-block">小北门旁的果树果实累累,是后来住在这里的人们种植的。</p> <p class="ql-block">小北门外向下看,远处的北大兴村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后山的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通往礼堂侧门的小路</p> <p class="ql-block">礼堂旁的小平房(曾经的粮库)</p> <p class="ql-block">站在礼堂门口眺望水塔山</p> <p class="ql-block">冬季的北风从腊子口穿过,吹在身上冷的让人窒息。</p> <p class="ql-block">从腊子口向后山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工厂礼堂。</p> <p class="ql-block">礼堂,工厂集会、演出和放电影的场所,是带给我们庄重和欢乐的地方,还曾经做过职工食堂,76年工厂庆祝粉碎“四人帮”后全厂大会餐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水塔山,每次回去都要沿着台阶爬上一回,体验着登高远眺的乐趣,寻觅着旧时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通往槐荫村的小西门,旁边的房子犹如建在半山腰上。</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卫生所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医疗设备齐全,医生和医疗水平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p> <p class="ql-block">卫生所的住院部和招待所的楼房淹没在杂草丛生中。</p> <p class="ql-block">工厂为改善职工住宅条件而建造的五层住宅楼,旁边的小东门就是通往东冶的小道,我们好多单位的菜地也在这小东门外。</p> <p class="ql-block">小东门外的半山上似乎新建了一座寺庙。</p> <p class="ql-block">11号单身职工楼,后来曾经做过新婚职工的临时住宅。</p> <p class="ql-block">二泵房,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从山下的一泵房抽送到这里,再泵到水塔山上的晾水塔,然后送到各家各户的。</p> <p class="ql-block">六号楼,我一参加工作来到04厂就住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服务社、旧澡堂、冰棍房、锅炉房等生活设施所在的地方已经荡然无存。</p> <p class="ql-block">六号楼和冰棍房之间通往校官楼和姑子庙的道路如今也隔作它用。</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当年参与从半山腰劈山修建的通往工厂的大道,现在路两遍的植被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职工娱乐室,这里有电视,在这里我们观看了粉碎四人帮后中央电视台的首场晚会,晚会上郭兰英的一曲“绣金匾”唱出了我们许多人的心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号楼是当时工厂的首脑机关和保密分厂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冷冻库</p> <p class="ql-block">元件库楼</p> <p class="ql-block">101大楼,当年工具科和三、五分厂均在这里,也是我当年工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厂区值班室</p> <p class="ql-block">从厂门口出来的路边如今花坛似锦。</p> <p class="ql-block">磨子山,我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岁月,它已经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永不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