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鲁迅专辑] 裘士雄 || 漫话浙东古运河(一)【下篇】

独钓寒江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摘要:绍兴境内浙东运河穿越潮汐河流曹娥江,在过曹娥江时,舟船和行人均须翻坝、渡江,才能到达彼岸。本文从舟船如何过坝和鲁迅如何从水路离开绍兴两方面入手,论述了民国时期浙东运河的航运实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续上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鑑湖渔舟唱晚</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飘逸着阵阵一钱清风,传扬着声声蔡邕椽笛,散发着浓郁的阮氏酤酒香;它,像一位历史老人,不知疲倦地向后来人讲述曹娥投江寻父、鉴真东渡、乾隆旅越、中山莅绍、恩来回乡等许许多多“好的故事”;它,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路段,留下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诗人的踪影和诗篇;它,是一幅绚丽的风情画卷,展现浪桨风帆、渔歌晚唱、古桥千姿百态、纤道风韵犹存、端午竞渡等等;它,两岸酒缸、酱缸、染缸林立密布,在这方沃土生产出丝绸、布匹,酿出美酒等,又承载了无法计量的客货东来西往,为古越创造了同样难以估量的物质财富。同时,古纤道、古塘路、古石桥、古凉亭、古戏台……,刻下了众多的历史痕迹,记录了无数船工、渔民和乘客的辛酸、苦难和悲欢离合。如今,它们又成了电影电视和摄影的最佳取景地。当然,它,也是一本历史书,勾勒出社会的众生相,对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是有好处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在春秋末期越国时期,水乡绍兴就已经是“以船为车,以楫为马”⑥。这说明2500年以前,乘船往来是常事,绍兴航运已颇有基础。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五千多年前的船桨木楫(河姆渡出土)</b></p> <p class="ql-block">后历代,有过官办的驿、站、馆、舍,备有车船,有专人为使臣官员过往服务。绍兴历来也有民营的脚划船、乌蓬船等,供人租用。大概明代开始,民间运输业有较大发展,已有专门为旅客服务的夜航船、埠船等,明末散文大家张岱著有《夜航船》、《陶庵梦忆》等,记载和描写得很多很生动,毋庸赘述。鲁迅在北京教育部任职时有3次回绍,因有他的《日记》记载,我们即可分析。1913年那次,鲁迅过钱塘江后在西兴是晚“雇舟”,第二天“晨到家”的。他很可能独雇脚划船,花上3元左右银洋,经济上尚能承担,时间上也划算,睡一个晚上到家。回程是下午“乘舟向两兴”,翌日“晨抵西兴”,也可能是绍兴人所说的“独讨小船”到西兴的。第二次回绍,鲁迅在《日记》中写得很清楚:“渡江雇舟向越城”,翌“晨到家”。踏上归程也是”雇舟向西兴,至柯桥大风,泊良久”。第二天“午后至西兴”。当时,鲁迅在教育部已历任佥事、科长等职,1913年平均月薪215.5元,1916年至1917年平均月新299元,另有讲课费、稿费、版税等收人,而家庭负担又不重,是有独雇小船的条件的。独雇小船,一般是有经济条件,或遇有人重大疾病急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乌蓬船</b></p> <p class="ql-block">请医生诊治,或有非常重大的事情亟待处置。乘小船固然速度快,用船也自由,但也有缺点和劣势:乌篷脚划船船体轻小,灵敏度高,容易发生如倾侧、覆舟等事故。1917年1月3日鲁迅“夜雇舟向西兴”,但途经柯桥遇上大风,被迫停泊避风“良久”,直到第二天“午后至西兴”。听说,旧时不仅山区有拦路抢劫等情事发生,在水乡亦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江面辽阔(如西小江)或人烟稀少的地方,突然现身小船,厉声喝令过往舟船留下“买路钱”。也有个别脚划小船的船老大心起歹意,谋财害命,这在《越铎日报》等地方报纸上有所报道。所以、独雇小船的话,双方是一定熟识的。鲁迅最后一次回老家,是中午前后在西兴“乘越安轮,晚抵绍兴城”的。因为是搬家去北京,人员、行李多,所以鲁迅特地雇用两条船从绍兴载人运货到西兴。鲁迅所说的“越安轮”,是绍兴俞襄周(1879-1936)为首于 1912 年创办的绍萧越安轮船有限公司,航线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停泊在西郭门外横江的埠船</b></p> <p class="ql-block">绍兴西至萧山西兴或东至曹娥的短班,也有曹娥经绍兴到西兴的长班。民国初期,越安轮船公司以客运为主,以货运为副,从上海购置木质船体机船5艘,分别命名为“越新”“越昌”“越亭”“卿云”和“大利”,现已无法考证当年鲁迅坐的是哪艘越安轮了。坐越安轮舒适得多,航行时间较人力夜航船缩短一半;因为白天航行,安全可靠,且收费合理,颇受大众欢迎。此外,1916年11月,临浦箔商童秋芳创办了“临绍轮船公司”。1922年,吕祖眉、谢进等商人集资购入“漕济”“宏济”“越济”3轮,成立“三济公司”。后来这两家合营,改称“临绍三济轮船有限公司”,航线与越安公司并不全部雷同。1928年,。1929年,俞幼章创办了卓章轮船公司。1941年4月绍兴陷于敌手后,各轮船公司一蹶不振,或被日伪劫夺,如开办日商“华中运输株式会社绍兴分社”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待客的乌蓬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得说回来,鲁迅当年很少坐夜航船,也几乎没有谈及写到,而他的二弟周作人多次坐过,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并形诸笔墨,如《知堂回想录》《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等均有生动的记述。其中1901年那次,周作人考上江南水师学堂,因为初出远门,人生地不熟,就随鲁迅的同乡学友、该学堂毕业班的封德三一起去的。为此他特地到直乐施村封宅,下午坐姚家埭开往西兴的航船,“傍晚至东浦,黄昏至柯桥,夜半至钱清看夜会”,这是一生笔勤的周作人在《日记》里记载的。此时,他还有雅兴“看夜会”哩。绍兴主要的水路,西线杭州方向,自西郭门外到钱塘江边的西兴,东线宁波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古纤道</b></p> <p class="ql-block">向,自都泗门外到曹娥,也就是浙东古运河的西段和东段。古运河旁边都有石板铺就的塘路,供船夫背牵之用,夜航船都以塘路为标准,遇见对面的来船辄高喊道:“靠塘来!”或“靠下去!”同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民国时期古柯亭、古纤道</b></p> <p class="ql-block">方打招呼。大抵以轻船让重船、小船让大船为原则。至于船钱,周作人记得“由城内至西兴至多不过百钱,若要舒服一点,可以‘开铺’,即摊开铺盖,要占两个人的地位,也就只要二百文好了”⑦,清同治年间,绍兴王天木开通曹娥至西兴的夜航船,沿线经过东关、陶堰、樊江、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民国时期的船头绘制鹢鸟图样的埠船</b></p> <p class="ql-block">埠、绍兴、柯桥、钱清、转坝头,到萧山西兴,全长78.5公里。每日早晨6~7时从曹娥、西兴两地对开,傍晚在绍兴交会,夜间继续航行,次日早晨6时左右分别到达目的地,全程航行时间约需22个小时左右,曹娥至西兴每位坐者船票约1.2至1.5银元,如卧者酌加40%~50%的费用。船上备有被、席供乘客租用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拖带驳船的满客行班埠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夜航船平稳省时,船费亦较为低廉。因此,绍兴人外出多数乐于乘坐。夜航船乘客众多,身份复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且夜长岑寂,大家便以谈天消遣,即使自己不去插嘴,单是听听也是很有兴趣和意味的。周作人晚年吟有《往昔》(30 首),其中一首名曰《夜航船》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拉普常行旅,吾爱夜航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船身长丈许,白蓬竹叶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旅客颠倒卧,开铺费百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来船靠塘下,呼声到枕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舱明残烛,邻坐各笑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季才与和尚,共语亦有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尧奔本一人,澹台乃二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僧容伸脚,一觉得安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晨泊西陵渡,朝日未上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徐步出镇口,钱塘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张岱《夜航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秀才与和尚”至“一觉得安眠”间,其实有一典故,源自张岱《夜航船·序》:“昔有僧人与士子同宿夜航船,士人高谈阔论,僧畏慑,蜷足而寝。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日:‘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憎人日:‘这等,尧舜是一个人,是两个人?’士子日:‘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仲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西兴古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里,也有必要说说西兴和鲁迅他们当年是如何过钱塘江的。西兴,古称西陵,镇北原有铁岭关,地介海塘,据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固陵遗址,形势险要,大有一夫固守、万夫莫夺之势。故名固陵。(图4)因其为越国之西陲,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宋宝庆《会稽续志》载范蠡大夫沿浙江(即今之钱塘江)之滨筑固陵城。《萧山县志)亦载清乾隆初年,“江与关之中,介沙路,远十里许,迨六十年间,沙地坍陷,江水直奔,船跪停耸关前。而至同治初,沙地复涨,距江面尚五六里。宣统三年,江塘相距不过数武”。真是沧海桑田,变迁靡定,抚今思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范寅《越谚》</b></p> <p class="ql-block">为之茫然。绍兴语言学家范寅(1827-1897屡屡赴杭参加浙江乡试,又由姑父赵之谦荐介游幕江西鄱阳县衙,也多次走过这条水路。他的《越谚》一书有“附论”5 篇,其中之一曰:《论涨沙》是他“详考而为古今山海一论”。范氏系杭州湾南岸皇甫庄人,自咸丰元年辛亥二月(1851年3月)开始,经常坐船到萧山西兴,再渡钱塘江到杭州参加科举考试或到外地工作。他看到淤沙“月涨年高”,“三十年间,已有芦、茅、棉而稔瓜豆,其涨沙之地,上接闻堰,下至海宁对岸。昔年十里江面,今唯中流一泾矣”。范寅在另一篇《论古今山海变易》文中据“实考之古面证诸文献”,论述了萧绍北部山海变迁情况等。到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残存的西兴钟大椿过塘行</b></p> <p class="ql-block">迅、周作人的青年时代,西兴海塘外已淤涨了许多沙泥。那时,钱塘大桥(一桥)尚未建造(1937年9月26日才正式完工,12月23日刘建绪乘车通过后,军方自行炸毁),从西兴过钱塘江到杭州的南星桥、松毛场,全靠船只过渡,况且都是靠人工手摇橹撑槁,轮渡也是以后的事。西兴,是绍兴西郭到杭州的第一个驿站,因为是通达杭沪宁汉各大商埠、重镇的必由之路,市面十分热闹,且有显著的驿站特色,有许多“过塘行”,如鲁迅1913年6月23日曾“雇舟向绍兴”的“俞五房”、周作人打过交道的“盛七房”、“俞天德行”等。过塘行是旧时经营运输业务的行栈,主要业务是为客办理行李托运、内河民船航运或人力运输货物、代客缴纳捐税等,如西兴过塘行还负责办理代雇舟轿、过渡钱塘江事宜,以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其营业收人。过塘行的隔壁或对门,照例是小饭店,伙计很会招徕客人,看到顾客进过塘行,洗过脸,便热情邀请前去用餐,或送菜饭酒到过塘行饮食。伙计推荐的“下饭菜”不外乎煎鱼、烤虾、醃鸭蛋之类的绍兴菜,如饮酒的话,则必是绍兴老酒无疑,能让客官有宾至如归之感,吃得舒服而并不花多少钱。过钱塘江都有过塘行打理,如雇人挑提行李,有定价并保证安全;如要坐轿,亦可代雇,这要根据潮水潮落波动、沙滩路程远近而定时价,一船不超过一元银元,双方均可接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浙江第一码头栈桥(钱塘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没有桥梁也没有轮渡的时候,过钱塘江是一件很有风险的事,因为钱塘江有特大的潮汛,有特殊的地质水文条件和环境。坐轿的感受也许好一些,采取驼鸟政策应付,让轿夫去吃苦算了。渡船不能靠近,需顾客徒步走一程,跳板软又铺接得长,前面有人走着,两块板一高一低,给走在后边的人带来困难,似乎有被掀下水去的危险,可谓人人聚精会神地在跳板上走,又常常心惊肉跳,女人、小孩不时发出惊叫声。被人称为“过奈河桥”的滩涂只在西兴这边有,上船过渡到对岸(以前是松毛场、南星桥)是能靠岸停泊的。即使上了渡船,还得碰运气,看老天的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三人橹的快船</b></p> <p class="ql-block">色。如遇上顺风或不大的偏风,饱经风险的船老大会利用帆篷较快较顾利地将一船顾客送过江;如无法使用帆篷,甚至逆风,须靠摇橹过江。船工只有三四个,须由乘客义务帮着摇橹。据周作人回忆,那时的渡船有不成文的规定,凡坐轿和穿長衫上船的乘客均可得免,轎夫、挑腳夫和其他「短衣幫」都有幫著搖船的義務。識相的乘客主動去摇一阵后可回来体息,碰到不识相的乘客多,船老大就指名请那个戴乌毡帽的客人,或另一位抽早烟的伯伯去帮忙。有的时候,船老大的“号召”很少有人响应,他就要骂人,引起与乘客的吵骂,好在船也快到对岸埠头了,到岸后大家也一哄面散了。船老大高兴的时候,也会唱几句绍兴大班给大家听听,有人鼓掌喝彩,他劲头更足,唱得更卖力,此时船上的空气很活跃很愉悦的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短途双人橹埠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围绕浙东古运河这一主题,还有许多文章可做。我们在收集,编印《照兴老照片》时发现许多有关的老照片,如有4位船工同时摇橹的埠船、男主人把舵和女主人忙于洗农、淘米的运输船、大户人家迎亲作客等用的乌篷船、船头有“鹢”图案的乌蓬脚划船、由机动船拖带载客运货的驳船、自拉绳索过渡到彼岸的揉渡船、将人们从此岸送到彼岸的渡船、载客运货的小火轮、抲鱼的白篷小船、运输肥料和庄稼收获物的农用船、救火用的消防船、销售百杂货和副食品的货船、收购废品的商船、下乡演戏的班船,还有在水乡流浪飘泊的讨饭船等等,他们的船上生活如何,又怎样演变?笔者到绍兴工作后不久就听说,长桥、猫儿桥河沿常有运输船停泊,船老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船上人家</b></p> <p class="ql-block">长期搞运输,船上生活枯燥乏味,趁此机会上岸调节调节生活,事后还对人说:“石童庙背居顶便宜,拆蚀两个烂铅皮就好了,或者从船舱里抽几片白鲞给她就可打发了。”石童桥位于原长桥西堍,石童庙背后就是永福街等堕民聚居区三埭街,这也说明过去堕民妻女卖春比一般妓女、暗娼大大不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民国二十二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浙江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外,虽然有关的文献文史资料很不齐全,但做有心人的话,还是可找到一些的。如1933年,绍兴通过航运进口物资达70万~80万吨,出口物资达40万~50万吨。具体地说,进口大米132万石、煤54万吨、煤油3.6万听、棉布171430匹、棉纱10万包、洋广杂货3000~5000箱、药材500种约200吨、五金材料5000箱、点铜2万条、水果400万斤、鱼鲜500万斤、食糖5万担、香烟2.5万箱、牲畜28万头、松木1.8万支、杂木2万支、杉木 50 万支、松板 3.6 万立方米,还有锅炉、铁锅、电料等,折算共有70万~80万吨。出口食盐700 万引(每引 400 斤)、锡箔 320 万块、绍酒 108 万坛、茶叶 12 万担、菜油8000担、腐乳13 万坛、大绸5.5万匹、纺绸3万匹、缎子9.7万匹、宫纱1.3万匹,还有棉麻土特产等,估计一共40万~50万吨⑩。如果能组织力量,投人财力,协调水利、交通、文物、建设、社科、旅游等有关部门和市、区、镇,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舟船、风情、桥梁等浙东古运河(鉴湖)文化的研究,确实是有意义的事,恳切希望绍兴市鉴湖研究会能具体担当起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全篇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本文原载《中国鉴湖》第五辑,作者裘士雄)</b></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注释:</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⑥引自《越绝书》卷八。</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⑦周作人《知堂回想录》,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80年版,第72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⑧据民国19 年( 1930 )9 月《浙江航政概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⑨周作人《夜航船》转引自《知堂回想录》,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1980 年版,第72页。</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⑩上述数据见《中国实业志》民国 22 年( 1933)。</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15px;">裘士雄,1943年生,嵊县人。笔名稽山、晓求。绍兴州市鲁迅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绍兴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省六届、七届、八届政协委员。合著有《鲁迅在绍兴》(获省社会科学二等奖)、《古城绍兴》、《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获市鲁迅文艺优秀创作奖)、《绍兴实用大全》、《鲁迅在绍兴踪迹掇拾》(获市社会科学一等奖)、《故乡人士论鲁迅》(获市社会科学二等奖)、《绍兴的中国之最》等。1991年应邀赴日本仙台出席鲁迅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b></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本篇部分图片采自网络及朋友圈,若涉版权,请即与本篇编者联系)</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