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都匀后,一行四人就来到古城镇远。古镇历史悠久,自汉高祖设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可他在名城榜中却并没有如丽江、平遥般为国人熟识和倾慕,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很多名人学者及本地百姓都为之愤愤不平,来到镇远古城、随着了解的增多,就越是为镇远不平。都知道遵义会议确立了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从精神层面来讲是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可也不能忘记当时的红军经过湘江之战已是疲惫不堪,破衣烂衫食不果腹,近崩溃之危,恰恰是镇远的富足挽救了红军,当地老人说红军打进镇远后武器装备和粮草一车一车地运,红军面貌焕然一新,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假设没有镇远丰富的物资的补给,红军长征能否胜利都难说。</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说镇远奠定了红军长征胜利的物质基础呢,因为当时的镇远是湘黔的咽喉要道和重镇,早年一些镇远的有识之士就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和设备,使镇远成为西南的纺织中心(这在当时的中国都是少有的)㵲阳河上终日商船穿梭不息热闹非凡,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商贸活动远至东南亚。看看这两湖会馆的豪华气派便知当年的镇远是何等的繁华和富有。</p> <p class="ql-block"> 当时古城有六大商行,十八个商号,各种商户两千多家,有江西会馆、福建会馆、两湖会馆……、晋商、浙商云集于此真乃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p> <p class="ql-block"> 两湖会馆的内部精美装饰</p> <p class="ql-block"> 登屏山看古城</p> <p class="ql-block"> 左:卫城角楼 右:府城顺城街 下:镇江阁。 </p> <p class="ql-block"> 古城瑰宝 一 祝圣桥约600年的历史。原名㵲溪桥,因为康熙皇帝祝寿故改称祝圣桥。</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缅甸使者数次过镇远,都是经过这座桥的。清人汪炳所题的对联“缅人骑象过桥来”即是指这一历史。 2014年第一次来镇远(当年的照片中大象塑象)就被他厚重的历史和多彩的文化深深吸引(当年的大石象已被移到屏山脚下了)</p> <p class="ql-block"> 看它厚实的桥体历经风雨仍保持雄壮的姿态真为先人们的工匠精神感动。据说解放战争、国民党匆匆撤退时要炸毁大桥,结果只是炸出两个小洞。足见大桥的坚固</p> <p class="ql-block"> 云程万里走“禹门 ”一 禹门即龙门。士大夫们衣锦还乡正是光宗耀祖、风光无限之时,这禹门码头便是专属他们的龙门道。有诗为证: 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p> <p class="ql-block"> 文人雅士饮酒赋诗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朝霞映古城</p> <p class="ql-block">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想起娄山关。</p> <p class="ql-block"> 当年红军三进三出古镇从这里走过?</p> <p class="ql-block"> 古镇新颜 一 顺城街</p> <p class="ql-block"> 天将晓赶进城,将自种的蔬菜卖与市民们,黄昏时分又将卖菜钱买点生活用品再赶回家去的农民大爷,生活可不易呢!</p> <p class="ql-block"> 復兴巷内邓家门</p> <p class="ql-block"> 饭不咋地,豆腐可好吃。</p> <p class="ql-block"> 不能错过的巷口边的一座座古井。为一口井、一棵树竖碑立传不稀奇“天下第一泉”哪个不是缘于后人的演义。但如果城里的每一口井都入了传记,是不是很耐人寻味呢!</p> <p class="ql-block"> 四方井巷的寻访漫步(点击可看短视频)</p> <p class="ql-block"> 通向猪槽井的小道也是一个美</p> <p class="ql-block"> 井边冲洗棕叶的居民。 山泉流下来汇集到一个长条似猪漕的石盆,便于使用,它形似猪漕所以叫“猪漕井”人们习惯井里用水、井边洗涤,几百年来的生活方式至今不曾改变,太难得了,不远的将来,后辈们再看也许只有博物馆里泛黄的一张小照片了</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幽深的古巷、该有怎样的一种思绪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除了四方井、猪槽井、还有井旁有棵枇杷树的枇杷井……最受追捧的是“味井”,味井的水最甘甜</p> <p class="ql-block">味井旁(下面二图)名人雅士们喝酒猜拳、品茶赋诗绝佳地</p> <p class="ql-block"> 前面不远枇杷井</p> <p class="ql-block">井色一般,亭姿不错</p> <p class="ql-block"> 阳光照进小巷的温暖时光</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上观古城又是别样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卫城角楼的留存实属幸运,因保护不力长达 数十里的卫城墙所存无几,角楼因防洪的需要得以保存,所以才有今天看到的角楼,真是不幸中的万幸。</p> <p class="ql-block"> 凝视古城的似水年华</p> <p class="ql-block"> 猛然发现墙上的国民党徽章,有点奇怪,这是啥机关?原来是战俘营,抗战中的日本俘掳就关押在此。一些改造过来的战俘在此成立“反战同盟”,进行和平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战后常有战俘从日本前来探访。可是一个值得保护的有价值的遗址啊。</p> <p class="ql-block"> 古城老宅大多都藏在这一条条深深的小巷里</p> <p class="ql-block"> 一个大宅院就是一个传奇故事,只是本来的主人都被扫地出门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大宅院又变成古城的门脸了。世事沧桑,一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 徜徉于屏山的老巷老房子是十分惬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一城保有众多的古巷、条条都是南往北进,纵横互连,瞎走也是通途,且是逐段高进向山顶,如此这般镇远当是唯一。 流连其间自是神清气爽不忍归。</p> <p class="ql-block">短视频看青龙寺</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古建筑群。这也是个神奇的地方,有寺、有观、有宫身处一隅和平共处,信众各进各门,各敬各神,太有趣了。也是多民族人民相互理解包容和谐的具体体现。</p> <p class="ql-block">古桥、古道、加美景,漫步其间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佛门洞天 蕴含怎样的玄机?</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青龙洞早没了以往的盛况,(文革后)。但好山好水风光依然在。</p> <p class="ql-block"> 万寿宫的烟火终归平淡,抬头仰望却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真是妙</p> <p class="ql-block"> 窗里窗外两风景</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脚下的一个神秘会所,说它神秘是白天从不见开门,这天晚上忽然发现门开了,好美不是。</p> <p class="ql-block"> 能佔住这全城最佳观景处,非富即贵!(据说此会所并不对大众开放,我们的是悄悄地干活的,速战速决,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农民工?也许是,看这挑着沉重的担子,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步向高处走去,心里十分的酸痛,生活不轻松啊……(点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 古镇郊外的铁溪 一 镇远人冥思静养的秘境桃园。(有公交车片刻即达)</p> <p class="ql-block"> 看到“铁溪”两字,首先感觉到的一个就是“野”,真看到铁溪比想象中的还要“野”,原以为都匀的斗蓬山很野,毕竟还可以遇上几个行人,可深入铁溪十几里,来回几个小时竟没碰到一个人。</p> <p class="ql-block"> 两山夹溪溪水恶</p><p class="ql-block"> 一径秋烟凿山脚</p><p class="ql-block"> 行人在山影在溪</p><p class="ql-block"> 此身未坠胆已落。</p> <p class="ql-block"> (此照翻拍自景区广告) “神龙嫁妹”一节的灵感就源自此地关于“龙池”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深入铁溪十几里、方识“龙池”真面目。吴敬梓的旷世名著“儒林外史”有许多章节都提到小城镇远,小城的许多至今仍用的地名在书中都有提及。池水平静如镜,深不见底,阳光下的池水泛着异样的蓝色光彩。神龙和龙妹就住此,如是就诞生了神龙嫁妹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 就将出景区,一群山羊的突然出现,让人惊奇极了</p> <p class="ql-block"> 铁溪游,就将结束,却遇到惊喜,再次证明好戏往往在后头。</p> <p class="ql-block"> 登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屏山方体会无限风光在险峰 </span></p> <p class="ql-block"> 建在山顶的府城墙,婉转弯延几山头,</p> <p class="ql-block"> 近一个月的贵州行到古城就算结束了,有兴奋,有惊奇,有赞叹也有思索,四渡赤水、奇袭娄山关、三进古城、遵义会议等等这些与红军生死攸关的大事都发生在这个地区,不能不说贵州是个神奇的地方。所有这一切在我们心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贵州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