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网络与新媒体B2101班张佳瑶

<p class="ql-block">  活着是为了什么,或许我们许多人一生都在刻苦的思考这个问题,也许活着就是一份信念、一份支持,让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热爱生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在书中说道:</p><p class="ql-block"> “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p> <p class="ql-block">  《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p> 作者简介 <p class="ql-block">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现就职于杭州文联。</p> 写作背景 <p class="ql-block">  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他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产生了1992年的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p> 故事简介 <p class="ql-block">  从一个吃喝嫖赌的少爷到最后败坏家业沦落到为养家糊口而下地的农民,他挚爱的亲人也一个一个的先他逝去——老母病死、幼子因抽血猝死、妻子体弱多病先他而去、聋哑女儿凤霞难产而终、女婿被钢板所夹意外惨死,只留下一个小小的孙子苦根,竟也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里,活活噎死。他布满老茧的粗糙的黝黑的手掩埋了所有的亲人与泪水,最终只孑然一身与牛相依。他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纵使命运跌宕起伏,孤苦无依却依旧平淡的讲述着他的一生。</p> 美句摘抄 <p class="ql-block">•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活着之外的的任何事物。</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词语,“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p><p class="ql-block">•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荡起的波浪。</p><p class="ql-block">•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nbsp;</p><p class="ql-block">•四周的人离开的田野,呈现了舒展的姿态,看上去那么的广阔,天边无际,在夕阳之中如同水一样泛出片片光芒。</p> 阅读感悟 <p class="ql-block">  小说就这样以平淡的语调讲述着一个似乎微不足道却又壮烈的故事。福贵的人生,仿佛是一株盘剥的冬笋——一层层褪去人生的虚华、一层层撕扯掉人生幸福的依靠,一层层摧毁着人的坚强。到最终,便剩下一个人最柔软、最纯净的人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一个唯一能描述福贵的形容,也是对福贵的最好的肯定与颂赞。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才能给本没有意义的生命赋予意义。</p><p class="ql-block"> 《活着》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小说,我们在书中不仅仅看到的是福贵坚忍地活下去,更多的是我们对人生的思考与理解。我们对人生的未来充满期待,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心中燃起一点光亮,并为守护这点光亮不断向前向上的永远顽强拼搏的——活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