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们眼中的“月”与“圆”

郎郎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轮明月</p><p class="ql-block"> 文人墨客,笔触琉璃,滴墨最多的就是一个字“月”;琴瑟无端,一丝一弦,牵动心头的就是一个“圆”。</p><p class="ql-block"> 皓月当空,朗照万家;皎洁千里,映射万古。</p> <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p><p class="ql-block">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中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春节、端午、中秋为我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民族大众最为神佑的精神灵魂。</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在华厦民族祭祀以来,是最晚形成的。虽然形成最晚,但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神韵和源头。</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延寒,秋分夕拜月”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农历八月中旬是秋粮收获之际,气温已凉但未寒,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p><p class="ql-block"> 因此,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节庆活动却延续了下来,并赋予了新的含义。</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礼俗与众多的神话传说中,最具神韵的就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给月宫披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了浪漫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述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中期,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三大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每逢中秋,人们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奉。所供月饼因月而圆,瓜果切成莲花般的牙瓣,在月光纸上画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燓烧,所供果饼分食众生。</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以表达良好的祝愿。</p> <p class="ql-block">  “月圆”体现的是团圆、和谐、敬老、感恩和愿景。</p><p class="ql-block"> 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也是民族精神文明的催化剂。“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也是“天地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也就是人们幸福团圆之时。</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元气尽收,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宫就象美丽的玉盘那样洁白无瑕,晶莹剔透。</p><p class="ql-block">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浪迹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免。追求团圆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更是人的一种心里和精神需求。</p><p class="ql-block"> 和谐 中秋庆贺着丰收,更期待着社会的和谐,家人的和睦。“和”者,禾旁加口,寓意人人有饭吃;“谐”者,言旁加皆,寓意说话随心。表示华厦“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p><p class="ql-block"> 在国家层面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层面“和而不扰”;在社会层面坚持“和衷共济,和光同尘”;在社交层面要“和睦相处,和气生财”。</p><p class="ql-block">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阖家团圆、邻家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结、家国情怀、世界大同,正是新时代人们眼中的“月与圆”。</p><p class="ql-block"> 敬老 中秋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她始于夏、商、周之时。《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颐老,授几杖行,糜粥食饮”。</p><p class="ql-block"> 中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行。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p><p class="ql-block"> 三王顺应时令(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于中秋举行养老盛典,对身瘦力衰之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皇权对阴衰老人的尊崇。</p><p class="ql-block"> 感恩 中秋节从远古时期就是一种祭月礼典,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崇敬。</p><p class="ql-block">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家庭团圆的日子,更是展现“国富民强,家国兴旺”的景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家族团圆,华夏同宗。</p><p class="ql-block"> 愿景 中秋团圆一直是人们寄盼的一种心景,年复一年,千年传承。“月”从来就不是一个普通的星体,它负载着悠久的神话传说和深邃的文化朔源。“明月夜,短松岗”的追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期盼;“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怀想。</p><p class="ql-block"> “月圆”是之每个游子心中的愿景,也是家国情怀的期许,更是父母、兄弟姐妹无法阻隔的浓浓亲情。</p><p class="ql-block"> 一轮满月,无限皎洁的月光,凝聚了人们美好的憧憬与梦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