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数”,研修不息

我行我数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和分享。为了更好地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9月15日,龙华区各校初中数学科组长、区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省课题研究组成员齐聚在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学校,共同参与龙华区初中数学学科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在《由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引发的教学思考》的主题分享中,深圳外国语学校龙华学校教学处主任彭小玲老师深入分析了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她发现中考命题的主要趋势是“回归课本,体现公平;打破常规,跨越体系;综合应用,凸显本质”。结合对核心素养的深刻解读,彭老师提出了“慢、静、细、深”四大理念:教育教学需要节奏慢、心态平;不盲目追赶进度,静教静学,静待花开;细化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模型、每一种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深刻化。最后,针对具体教学实践,她提出三点建议:1.重视数学阅读和跨知识体系应用;2.吃透教材、回归课本;3.重视知识来源与本质,凸显原理,体现数学味道!</p> <p class="ql-block">  龙华区实验学校管志刚老师做了主题为“作业设计的思考”的分享。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落实教育部关于作业管理的要求,是现阶段每个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管老师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必做)和拓展性作业(选做),其中基础性作业包括选择、填空和解答等题型,预计完成时间在15分钟左右;拓展性作业有三题,分别是巩固拓展题、学科提高题和综合实践题,难度略有提高。为了精选质量更好的题目,管老师从题目考查的必备知识、学习水平、关键能力、solo分类学原理和难度五个纬度进行分析,确保每一题的质量。最后,管老师号召全区老师们在“双减”政策下,以更高的要求做好每天的作业设计。</p> <p class="ql-block">  龙华区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刘璐老师代表初中数学科组分享了该校过去一年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有效做法。刘老师以“顺学而导,与生共进”为主题,立足本校学生情,从集体备课、作业反馈、培优辅弱、期末复习等环节,全面阐述他们的做法与收获。特别是,她们在期末复习中的大胆尝试——将前置学习运用于复习课,以小组捆绑为依托,充分调动基础薄弱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让复习课成为一个参与度高、趣味性强、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有所得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潜龙学校数学科组长赵徐敏老师做了主题为“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课前学习任务单的实践研究”的主题分享。她结合自己的实践研究,通过分享三个例子和学生的大量预习作业图片,让老师们看到了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独特性,“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这种探究型的预习作业让每一天的作业批改变得充满了期待和惊喜!”赵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坚持做下去,学生和老师都将会有新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美中学校科组长戴轩老师《抓落实 促实效 备战中考》的备考思路中“学习金字塔”的感悟,引起大家共鸣;每学期数学组“学生基本素养竞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是亮点。正如戴老师所说:无论是教师的提升还是学生的成长,在仰望星空时还需脚踏实地,老师与学生亦师亦友,学校与学校竞争又合作,大家一起学习成长齐飞共进。</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深圳市教科院林日福老师做了关于“让学生学有生长力的数学”的主题分享,他以2021全区中考成绩为切入点,结合今年区青年教师解题比赛试题及答题情况,提出教师必须要重视教材,要认真读懂教材,且要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的要求。近段时间来,国家颁布多份文件指导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工作,面对如何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如何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等问题,他强调老师们应该要做的是坚持不懈、深入研究“让学生学有生长力的数学”。对此,林老师结合多年研究,提出了“三学”课堂的概念:助学、探学、固学。课前助学单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形成探究新知识的信心;探学强调课堂上“问、探、展、评”四个过程;固学既要重基础也要有拓展性作业。在新的政策背景下,对教师的挑战大大增加,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教育立场,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四个理解”为指向,坚持落实研究“三学“课堂,保证“教-学-评”的一致性,共同为提升龙华初中数学教育持质量,不懈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教”之有味,“研”之不尽,此次活动激发了老师们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作业设计的新思考,为扎实推进教学工作积蓄了力量,为上好每一节课奠定了基础。</p>

老师

作业

学生

数学

分享

教学

学校

复习

双减

龙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