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夫人徐竹青

蓝天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大建安村经常停电,实际上是有电也舍不得用。这时候的人们便就着月弥爷爷坐在大街上一边叨啦故事一边打发漫长无聊的夜。那时候的我才几岁,非常愿意听老人们倒歇,对于很多故事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再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故事的情节也越来越完善。</p> <p class="ql-block">徐竹青,字友梅,五台徐氏大股二十世,徐一敬长女,出生于五台县大建安村后茶窑。现下有很多地方写的“徐竹青从来没有念过书”,但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甚妥当。虽然说那个年代的女性读过书的很少,但徐竹青很可能是个例外。因为她的祖父辈们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便办起私塾,并聘请名师教导十三位一字辈的兄弟们走科举道路,以至于出现像徐一清、徐一鉴,徐士瑚等这样有学问的人物。而作为家中乖巧伶俐的徐竹青,耳熏目染之下也不会没有文化。但也正因为那个年代的不同,像徐竹青这样的女性,即使学了再多的知识也只是能充实自己的文化涵养,而几乎再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正像徐竹青堂弟,原山西大学校长、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徐士瑚先生在《九十自述》中对徐竹青的记载:“竹青姊,五官端正,性情随和,知书识礼……。”或许这正是徐竹青最真实的写照。</p><p class="ql-block">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随着年龄的增长,徐竹青也到了该当婚配的年龄,便由其堂姑徐该龄(其夫阎锡祚,小名隆祥,)作媒,预许配于相邻河边村的阎家锡山为妻(因阎家仰慕徐氏书香文化,先托人说的媒)。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按照习俗,自然相互要打听一下对方家庭状况、家境等是否门当户对。而一向小心谨慎且又正派的徐父自然对此更为上心,这一打听便知道了阎锡山曾用刀捅人的事情,那他当然更要好好考察一下这个敢用刀捅人的阎锡山的为人,看看他是否能做徐家的女婿,看看他到底是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好汉,还是个狠毒野蛮不讲道理的无赖之辈。后经多方打听知道河边阎家的家教还是不错的,再又经过深思熟虑后直到1887年才同意他们的婚事。</p><p class="ql-block">二人婚事办得很是顺利,婚后的徐竹青更加温柔贤惠,她恪守封建礼教,知书识礼,孝敬公婆,疼爱丈夫,除做家务外,门不登户不出,整天坐在炕沿上做针线活,平常的穿戴都按阎家规矩。</p> <p class="ql-block">说到那时候阎家穿戴,男人们一般主要以丝、绸、麻、棉、毛、皮为主,只有在极少场合才穿长袍礼服;阎家女眷,平时在家一般以中式短衣长裤、缎鞋为主,只有在出门时才穿旗袍,且里面必须穿长筒丝袜,里面短裤超出开叉,绝对不能光腿外露,在发型上一般也不赶潮流,一般都是盘头或刘海剪发,徐竹青与其婆婆陈秀卿则是发髻,本分守旧。当然青年妇女也有佩戴银簪、耳环、坠子、戒指、手镯等的。那时,即使是娇惯成性的五姑娘阎慧卿也只穿有大襟的短袄,中式掩裆长裤,梳一条油亮的长辫子,和一般富裕人家的女孩没多大区别。据说当时的阎家男女老少从不洗澡,一般都是用湿毛巾擦洗,因为河边没有澡堂。其实我们那地方直到八十年代都很少有人洗澡的,夏天时男孩子们可以去河里或潭里洗,女人们则只能在自己家里关起门来擦洗了。</p><p class="ql-block">徐竹青与丈夫互敬互爱,感情十分融洽。徐竹青由衷的希望阎锡山能好好做人,并常以逆耳忠言于他。阎锡山对徐竹青也颇尊重,这在阎府的一幅楹联中便可以看出。这座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的阎锡山故居,现在是河边民俗博物馆,里面有大小共二十七个院落,近千间房屋。在这座宅子里,有一处带有异国风情的古建,这便是徐竹青当年所居住过的房屋,在这所房子门口有一幅楹联:“竹青四时真味在,莺芳一室古香存”,从此联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阎锡山对徐竹青的感情确实是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1900年,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庚子年,据说每当庚子年都会有大事发生,今年也不例外。不说这阎锡山无缘无故的就被路过的官兵抓走当了马夫,要不是自己机敏,在射虎川瞅官兵不注意逃回来的话,还不知道后来的历史咋地写了。这事儿不久后就连自家开的积庆长店铺也关门了,而且还塌了“一屁眼两胯”的大饥荒。阎锡山从射虎川逃回来还带领村民在村堡联防匪患中取得胜利,初显了一下大将风度,但都不能解决饥荒带来的难题。可是他们相信,这个光景迟早能翻过来。为了还债,父子二人先在村中先盘了个烤炉卖烧饼。此外,徐竹青与婆婆陈秀卿商量为节省口粮,也先后都回了娘家暂住。徐一敬还让阎锡山到他家六合店帮忙卖碳。然而,任何帮助都是杯水车薪,父子二人面对高额债务,不得不另谋出路。谁知,正是这个契机让日后的阎锡山成为了称霸一方的大军阀。</p><p class="ql-block">阎锡山四处借钱,徐竹青也从父亲徐一敬那里取了些钱,并把平时做针线活积攒下来的一点钱全部拿出来,充做盘缠,送丈夫远走避难。而此后的十余年,徐竹青便一直住在娘家,虽不愁温饱,但却也吃尽了独守寒窑的苦楚。</p> <p class="ql-block">1947年,40岁的徐士瑚先生效仿梁启超先生写了《四十自述》,其中,在怀念二伯父徐一清文中他写道:当年竹青姊曾对我讲过许多有关徐阎两家的事,其中两事,我印象最深:第一,阎奔赴太原时,一敬伯曾给竹青姊一大笔钱,转送阎作为旅费;第二,在阎当小伙计或入武备学堂时,阎忽患伤寒病。竹青姊讲:“是环叔叔(徐一清乳名铁环)把他接到家里,请医诊治,环婶子(徐一清妻)日夜照顾,保养了一月,他才养好了病。”她说时流露出无限感激之意。</p><p class="ql-block">当初徐一敬给阎锡山旅费的时候还交给过他一封写给堂弟徐一清的信,并叮嘱他:“路上尽量少带钱,万一走漏风声,被债主拦住就不好看了。去了太原可到令德堂找环叔叔,他自会全力帮忙”等语。”可实际上这阎书堂父子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刚去了太原的时候根本没有去找徐一清,直到阎锡山得了伤感,病的不行了,实在拿不出钱来治病,这才到令德堂找的徐一清。</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可能任谁都不会想到,当年那个阎家少爷竟沦落到这种地步。但“金麟究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p><p class="ql-block">病好之后没多久,阎锡山在“四海店”结识了两个人,一个是陕西人黄国梁,字少斋;另一个是五台同乡南茹村的张瑜,字玉堂,三人意气相投,遂效仿“三国刘关张”结拜为金兰兄弟。不久赶上山西武备学堂招生,三人便去报考,又同时考入。在武备学堂的阎锡山表现很好,学习优秀,还当了学生班长。</p><p class="ql-block">1904年,武备学堂奉旨选派优秀生到日本留学,阎锡山、黄国梁、张瑜三人都被选中。这年八月,乘船到了日本东京的阎锡山便开始在振武学校学习日本话和军事常识。机会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阎锡山加入了由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并一举成为“铁血丈夫团”主要成员。</p><p class="ql-block">1909年,27岁的阎锡山从日本毕业回国在山西陆军小学担任教员,后到北京朝考,得了个举人。但他这个举人有别于普通举人,一般举人是省考的,而他这个是朝考的。当时武官的出身,举人便是最高,往上再没有了。朝考回来后的阎锡山便任了山西陆军第二标教练官,专门担任训练官兵的任务。第二年,28岁的阎锡山当了第二标的标统,等于一个混成团的团长,因这个标里有步骑炮工辎五种兵。</p><p class="ql-block">这时候的阎锡山终于在“发迹”后第一次衣锦还乡,回来时穿的长袍马褂,第二天他戴着缨穗的高顶帽子,穿着草绿色的大礼服给本村学生们讲话,好不威风。阎锡山总算扬眉吐气了,而徐竹青也总算打破了属羊人命运不好的传闻。而1911年太原辛亥革命的成功,阎锡山成为了年轻的山西军政府都督,这位昔日的落魄少年终于出人头地。阎锡山的功成名就自然离不开妻子徐竹青的忠贞相伴与倾囊相助,而徐竹青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成了“旺夫”的代名词。实际上按我们本地习俗,一般都不想与属羊的男女结婚,说是对家庭不利,实际上阎家不仅阎书堂娶了属羊的陈秀卿作妻子;阎锡山这个属羊的也娶了属羊的徐竹青作妻子。据说当年有人议论说五姑娘属狗(农历九月二十六,公历10月28日)却生在九月命不好,不如生在腊月,腊月的狗有吃的,而九月的狗只会给主人看门守舍。而这时徐竹青却说:“什么正月猪腊月狗,老太娘(指陈秀卿)和我都属羊,督军(指阎锡山)也属羊,这是三羊(阳)开泰,福禄寿全占了。”</p><p class="ql-block">做了都督的阎锡山更加忙于公务,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难题也在困扰着阎锡山、徐竹青夫妇。虽然公公婆婆平时都十分喜欢徐竹青,可传宗接代毕竟是大事情,阎书堂心里不免着急,几次三番想让阎锡山纳妾。阎锡山开始并不肯,他生怕徐竹青难过,但后来实在经不住父亲的念叨,便按照本地风俗先知会徐竹青,再禀告老丈人,经同意后,遂找来副官李德懋,托他承办此事,阎交待说:“我把此事交给你,你只要给我找一个身体健康,能生育的姑娘就行,其他不必考虑。”</p><p class="ql-block">不久,李德懋便选中大同城姚家角村许琨猷之女,这许姑娘,芳令14岁,青春年少,乖巧大方。一会面就得到阎府上下的认可,遂择日于1913年12月27日与阎完婚,成为阎锡山的姨太太。</p><p class="ql-block">婚后,按习俗,阎让她坐上马拉轿车,带上侍从,从河边出发到大建安村后茶窑徐竹青娘家认亲。后茶窑徐家张灯结彩,热烈欢迎,许姑娘向徐竹青父亲徐一敬夫妇行了跪拜大礼,认徐一敬夫妇为父母,认徐士钰(竹青兄弟)夫妇为兄嫂,认徐竹青为姐姐,认徐唤青为三姐。还向“一”字辈的伯叔们行了跪拜礼,徐家的晚辈也按辈份向她行礼认亲。改许姓为徐,徐一敬为她取名兰森,字苗圃。</p><p class="ql-block">回到阎府,阎父为两女定下家规:两人以姐妹相称,徐竹青为长,徐兰森为幼,徐兰森生的孩子要称徐竹青为妈,徐兰森为姨。 徐兰森知书达礼,对徐竹青也非常敬重,两人和睦相处象亲姐妹一样,徐竹青也从不在她面前摆架子,两人同住将军府,后来,徐兰森连生五男一女,孩子们都谨遵家规,喊徐竹青为妈。</p><p class="ql-block">阎锡山大部分时间都在省城忙于公务,家中的一切事务及对外活动便交于徐竹青出面,阎都不过问。其实在那个男尊女卑,男人当家做主的时代,阎锡山把偌大的家业全权交给徐竹青一个女人打理,除了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智慧的一种肯定。</p><p class="ql-block">作为阎锡山夫人,徐竹青除了管理家里事务,在对外的公益事业上也有不少资助。</p><p class="ql-block">1919年,也就是民国八年,留美学生,上海人史凤美(字梅卿)在太原东缉虎营30号创办了一所私立幼稚园,在办园过程中,得到了省城各界人士的争相资助,其中以徐竹青资助最多。因徐竹青字友梅,故该幼稚园命名以其字起名为“友梅幼稚园”。这所幼稚园初期招收省府要员,各界人士子女50名,后增加到100余名。聘请幼教老师李荣华,北京师范大学幼稚系毕业,善长歌舞,能写会画;张慧贞,北京师范大学专科毕业,文化素养高,教学有方。开设的课程有常识、计算、识字、唱歌、游戏,纸工等6门。园内设备齐全,师资水平高,教学质量也好,深受社会各界称赞,声誉华北各省。</p><p class="ql-block">此后于1921年,即民国十年开始,才有山西国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相继设立幼稚园。到了1932年,即民国21年,山西省军政府总参议部部长黄国梁为培养其两个幼子,委托文山先生在坝陵桥北街裕德东里等办黄氏幼稚园,并从北京幼儿师范学校请了老师任教。除开设识字、计算、唱歌、游戏等课程外,还让幼儿种花、饲养小动物。但开办初也才只有3名幼儿,后增加至7名。1935年,黄的儿子上了小学,该园停办。同年,山西省立太原师范学校附设了幼稚园。在此期间开办的幼稚园还有:大原女子中学附属幼儿园、山西国民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育英幼儿园、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养正女子小学附属幼稚园、尊德女子学校附属幼稚园。</p><p class="ql-block">直到1937年,由于日军侵占太原,所有幼稚园全部停办。</p><p class="ql-block">1928年,即民国十七年,五台徐氏族人倡议续修宗谱并始议修庙事,徐竹青亦热烈响应,并带头捐资大洋千元,使得徐氏宗祠如期顺利完工。</p><p class="ql-block">1929年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军事编遣会议,阎锡山偕妻徐竹青同赴南京。期间,闹出了“们不饥”的笑料。后来,此事传开,徐竹青感觉有失体面,从南京回来后一直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有一次徐士珏大儿子当着徐竹青的面说了一句“们不饥”,气得徐竹青拿拐杖绕院追着打他。或许是因为徐竹青的缘故,也或许是因为其它什么缘故,在之后从来没听过建安人说“们不饥”的话。</p><p class="ql-block">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阎以失败告终,先逃往大同,后落脚大连,徐兰森携奶妈和老四、老五两孩子一路相随,1931年辗转回到河边村。 对于孩子虽为徐兰森所生,但徐竹青视如己出,宠爱有加,大连归来发现四毛、五毛背着自己称徐兰森为妈,大为恼火,盛怒之下与阎大闹一场,还用鸡毛掸子打烂几块玻璃,哭了一整夜。第二天便到了太原住在通顺巷。从此与阎锡山正式分居,以后的徐竹青脸上再无笑颜。也就是在这一年的7月6日,阎锡山在他的日记里写到:“对得起父母易,对得起妻子难,对得起众人易,对得起交著难”</p> <p class="ql-block">分居之后的日子并没有更好,冷静下来的阎锡山对徐竹青的感情逐渐淡化。然而感情虽出现破裂,但从阎锡山后来的表现看,他对徐竹青并没有完全放下,他的心底始终是有一份位置是给她留着的。阎锡山不但在生活上对徐竹青关怀备至,而且经常派她代表自己看望长辈,参加婚丧嫁娶,打理族中诸事。 阎锡山在日记中很少提到个人私事,尤其是感情问题,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在31年的7月6日,阎锡山在日记里写到:“对得起父母易,对得起妻子难,对得起众人易,对得起交著难”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1933年秋,正值农历七月二十二日,财神爷赵公明祭祀之日,民间称为财神节,徐竹青母亲薄氏在大建安村后茶窑病逝,于本月二十七日安葬。此时的阎锡山与徐竹青已经分居多年,阎锡山虽军务繁忙但还是抽出时间以“女婿”与“绥靖公署主任”等身份身穿孝服、礼服等不同服装三次亲往大建安村后茶窑祭悼。安葬那日没有亲去,派了亲信侍从十几人陪同夫人徐竹青回到娘家,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据传,葬礼上做的纸杂宴器,千般百样、千奇百怪,仅此一项就花费白银500元,过分的奢侈还曾引起社会舆论的非议。。</p><p class="ql-block">在6月28日,阎锡山曾公开发表过一段自己对婚姻的看法:“结婚以选与自己志向相同以互相成就其志者,为第一义;敦厚淳朴以得善嗣者为第二义;温和巧能以整理家务者为第三义。徒尚美貌者,则无意义可言矣!”只是不知此时的阎锡山对徐竹青是否还有当初“竹青四时真味在”的滋味?</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战期间,阎锡山把继母陈秀卿、夫人徐竹青、二儿、二儿媳及孙子们,甚至岳父全家都送到了大后方四川,先后住在成都和灌县。阎住在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身边只有徐兰森和两个小儿子。1938年,徐竹青因水土不服患病,阎锡山接到儿子传来的电报有点担忧,曾写过《忧妻病》诗一首:“子电传来妻病沉,远道流离糟糠心,胆石原系缠手病,主病无由听好音。</p><p class="ql-block">1948年2月9日,即农历腊月三十,徐兰森在太原病逝,安葬时因河边村已属解放区,故灵柩暂存放在太原享堂土窑洞里。</p> <p class="ql-block">1949年12月,徐竹青随阎锡山飞往台湾,此时阎的身边已经没有旁人(两个儿子生活在美国),但夫妇二人依然分居,阎锡山住在台北山上的“菁山窑洞”,而徐竹青则居住在山下,夫妻二人虽也经常见面,并心中都有对方,但因各自性格倔强,谁也不先捅开那张纸,所以一直话语不多,这也导致他们的晚年都过得孤苦伶仃。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临咽气时,徐竹青低头悲曰:“辛苦一生,至此安息”,说完后失声痛哭。一代枭雄阎锡山驾鹤西去,享年78岁。</p> <p class="ql-block">十年后,即1970年3月21日,阎锡山元配夫人徐竹青去世,终年88岁。徐竹青去世后与阎锡山合葬在台湾省台北市七星区阳明山永公路245巷32弄里。如果您有机会去参观,一定要仔细看看,据说现在的墓穴还能看出二次开挖的痕迹。</p><p class="ql-block">注:阎锡山,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字百川、伯川,号龙池。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中国同盟会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p><p class="ql-block">文/徐小龙,字新伟,五台徐氏三股二十一世。</p><p class="ql-block">此文除作者幼年听到的故事外还参考:徐士瑚先生《九十自述》,陈应谦先生《昔日阎府深宅院今朝民俗博物馆》,太原市教育局《教育志》资料选编。</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p><p class="ql-block">附:关于徐竹青的出生日期有两种不同记载:一个是来源于其侄徐宝寿,他说他姑姑徐竹青出生于1883年10月28日,即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在大建安徐氏宗祠的徐竹青简历中也是这样记载的,大家也比较认可这一说法。徐先昌老师还记得他小时候奶奶和他说的“人们都说女人属羊不好,竹青姐属羊人家多好!”的话语。</p><p class="ql-block">而徐竹青堂弟徐士瑚先生在其《九十自述》中则这样记载:“15岁时嫁给同年同月同日(阴历九月初八)生的阎锡山为妻。”</p><p class="ql-block">按理说徐士瑚先生与徐竹青年龄相差不多,而且二人当年走得很近,而且以其文化来说应该更让人信服,可徐宝寿先生作为晚年徐竹青身边最亲近的侄子,陪着姑妈度过了很多年,应该也很清楚他姑妈的生日吧!而且怎么跟五姑娘阎慧卿公历是同一天?(阎慧卿:1910年农历九月二十六,公历10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