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学术交流的记忆

踏遍青山

<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受台湾中华工商税务协进会邀请,我们泉州税务学会一行12人(市局领导3人,区县局长4人,直属局长2人,市局科长3人)赴台湾进行学术交流,在12天的时间里,我们不仅与台湾的税务同行进行了学术研讨和业务交流,同时还抽空游览了宝岛台湾的主要风景区。说起这次台湾之行,有几个细节我还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一是逐步扩大的两岸交流促成了我们的台湾之行。众所周知,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之后,海峡两岸的民众交流一度呈现隔绝态势,直到1987年10月14日,国民党当局迫于退役老兵思乡心切的压力,被迫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主要是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同时也允许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1990年11月21日台湾方面成立了有官方认可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而大陆方面于1991年12月16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这之后,有了“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等,从而推动了海峡两岸更为广泛的双向交流,我们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受到台湾中华工商税务协进会邀请,从而组团赴台湾进行业务交流的。</p> <p class="ql-block">二是那个时间段的两岸交流仍局限在民间和社会团体。当时虽然己经由单向的台湾老兵赴大陆探亲扩大为两岸双向交流,但仍局限在民间或社会团体这个范围,党政机关的人员还不能以官方身份去往台湾,况且当时两岸还未开放三通,若去台湾还必须经过香港或澳门转机才可以到达(2008年12月15日开始基本实现大三通)。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去台湾学术交流并不是以泉州市税务局的官方身份(如局长、科长等)出现,而是以泉州市税务学会的社团组织身份(本人的身份是泉州税务学会副会长,其他同事的身份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出现。虽然台湾方面的对接人员大多也具有台湾税务署或税务所的公职身份,但明面上也是用的中华工商税务协进会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身份。除此之外,台湾接待人员中应该也有台湾安全部门的人员,因为我们团组的各种活动包括在各县市住宿的情况他都会向上司汇报(一次他利用宾馆大堂电话汇报时,我正好到大堂寻找导游地图偶尔听到,只是他背对着我未发现我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三是赴台人员的审批手续比较严格。在收到台湾工商税务协进会的邀请后,我们泉州税务学会决定选派12人赴台湾进行研讨交流,经过泉州市、福建省两级台办的审核,最后上报到国务院台办批准,最后我们才拿到了赴台湾的批件。当时尽管己经开放了两岸交流,但规模还不是很大,赴台团组的数量和人数还是有一定限制的,所以市地一级税务学会赴台进行学术交流能获批准实属不易。按照赴台人员证件在户籍归属地公安机关办理的要求,我们这个团组的批件一式两份,一份交北京市公安局办理本人的赴台证件(我的户籍在北京),另一份交福建省公安厅办理其他11位同事的赴台证件(他们的户籍在泉州)。</p> <p class="ql-block">四是当时台湾各市县经济发展的均衡度高于大陆。20年前我们的台湾之行,不知中华工商税务协进会是为了让我们更广泛的与他们开展业务交流,还是想炫耀他们当时总体发展不错的经济水平,总之他们安排我们走遍了台湾本岛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各个县市(澎湖金门等离岛除外)。几天下来,我们在用车轮丈量台湾本岛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比大陆各省区的发展要均衡,换句话讲就是大陆北上广江浙闽等省市的经济发展并不比台湾差,只是从全国的范围来讲,发展还不够均衡,一些内陆省份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个别省份还比较贫困。这些年来,中央出台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扭转这种局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经济会有更快和更加均衡的发展。</p>

台湾

税务

交流

协进会

中华工商

我们

身份

年月日

学术交流

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