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的美篇

山水芸溪

<p class="ql-block"> 小城旧事(上)</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来一直想提笔写一下与老朋友苏龙革的友谊,这个念头一直左右我好长一段时间,但每次都因笔拙才浅,深怕这拙劣的笔锋“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把这美好的友情给写糟蹋了。多次的提笔,又多次的搁笔,反反复复,欲罢不能。但总之这样的琢磨与纠结,至少证明这段友情是如此的值得回味与珍惜。</p><p class="ql-block"> 与龙革相识,掐指一算也有26年的光景了。彼此从听雨歌楼上的少年,到了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壮年。回首这几十年不间断的友情,往事岁月是回不去了,但却留下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95年,那年我刚从邮校毕业,安排到县邮电局上班,成了一名小营业员。我们县城不大,生活节奏慢,安逸休闲,这些新参加工作的小年轻人,个个精力充沛,意气风发。这帮人很快的要么在某次聚会的酒席上,要么在某个角落的茶桌前就会如期而遇了。初识龙革是在那年冬季的一个晚上,几个朋友相聚在茶馆里海阔天空的“谈天说皇帝”。龙革也参加了,他中等个头,微卷的头发,棱角分明的五官,不高的鼻梁上托着一幅黑框眼镜,透过镜片,我看到他深邃的双眼,他专注的神情散发着一丝神秘与睿智,我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话不多,有思想,有个性,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我心里笃定这个感觉。茶馆相遇后,我们彼此礼貌的留下相互联系的BB机号码。说来也奇怪,那一晚交流不多,也许他的气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感觉告诉我,他是值得交往的朋友。我们的友谊小船从那刻起便扬帆起航,漂向了岁月远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华盛顿曾说过:“真正的友谊,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 ”我与龙革从茶馆相识后,接触慢慢的多起来,也逐渐的了解他了。我当时直觉没有错,他的确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出生于同安宰相故里,是苏颂的直系后裔,苏姓在同安算是名门望族,宰相遗风泽被族人,苏氏后人都以耕耘读书为本份。龙革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是相当的艰苦,他兄弟姐妹五个,父母生他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想而知四十多岁父母生他时已无太多精力关注他了,兄弟姐妹为了生计,各自艰难奔波跋涉,鲜能照顾他。但是逆境中也培养了他独立,上进,拼搏的性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闽南人“爱拼才能赢”的品质,在他身上淋漓尽致的表现岀来。他曾告诉我,他从小就发奋图强,要跳出农门,思来想去唯一之路就是读书上大学。他从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在洪塘学区数一数二的,年年三好学生。有一次他告诉我,初一时评上“市三好学生”到市教育局领奖,学校要求受奖学生要穿白球鞋,白衬衫,蓝裤子,结果他借遍了整个村也没借齐。最后,还是穿着人字拖上台领奖,人生的第一次高光时刻,其实也深深的刺痛了他的自尊。我能理解和体谅他那时心情,我更加的佩服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学业上一路长虹,最后考入了杭州商学院。更令我佩服的是,大学毕业后又面临择业的挑战,家人亲戚根本爱莫能助,望洋兴叹。而龙革在屡遭碰壁和挫折后,尝遍人情冷暖也没有丝毫气馁,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当时“香饽饽”的银行业,找到一份令人心怡的职业。这些故事就象龙革版的《阿甘正传》。</p> <p class="ql-block"> 曾国藩的《挺经》中有一段话“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我第一次听到这句名言是龙革告诉我的。因为这句名言对我心灵深处产生了触动,使我从此对曾国藩产生了浓厚兴趣,人生必须在事上练,事上磨等等的处世哲学深深影响和启发了我。而龙革就是我成长之路的引路人,也是帮我打开这座思想宝库的“金钥匙”。他博学多才,涉略广泛,对哲学,历史,金融,科技都能略知一二,特别他的思维,他的观点,他的判断,都有独到之处,其实我当时就是一只“菜鸟”我在他旁边如饥似渴的学习了很多的知识,或是根据他的启发点拔后,又恶补了一下知识。九十年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在小县城更是凤毛麟角,而我相当幸运的认识了龙革,在他的影响下养成了不断学习的习惯,显然他是我的兄长,更是我的老师。(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