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婆婆第一次出门去合肥了,满心欢喜给我打来电话:敏哪,这里太好玩了,你就贪睡不早起。大表哥怪我不去喝喜酒。电话那头的老人笑语盈盈,快乐得像个开心孩子。我说,奶奶你玩开心就好,合肥市繁华人多车多注意安全。最后让她替我跟表哥说一声,喝订婚太平喜酒由于时间来不及,她闺女结婚喜酒,我们再忙一定会参加庆贺。</p><p class="ql-block">我们安徽合肥及庐江地区有个订婚习俗称为:喝太平喜酒。就是说,一般年轻的男女方谈恋爱条件成熟,到了谈婚论嫁时,必先要请男女双方客人吃个饭,让亲戚朋友家人彼此相识,隆重介绍,确定其真正恋爱关系。然后论彩礼钱及择哪一天黄道吉日结为连理。</p><p class="ql-block">这都是在喝太平喜酒之前的某一天,双方家长早己商讨好了,最后在订婚酒席上郑重宣布。</p><p class="ql-block">当然,亲戚朋友们接到喜事邀请函通知后,你参加了也知道这件事,后面结婚时,男女方客人就不好不来了。如果没办太平喜酒,后面结婚喜酒,可以不参加,也不用出份子。但是,中国人是讲究面子派场的,既使最亲的人没请吃太平喜酒(订婚酒),结婚时也没邀请,关系不错的,有人情来往的,听亲戚或朋友说了,也会前去祝福送礼钱随份子。当然,被邀喝太平喜酒的客人,是可以大摇大摆不用随份子去喝的。去的人不用花钱欢天喜地去喝,是很开心的一件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事事都有相应的讲究,在婚俗上更甚。在确定婚事正式举行婚礼前,还会有提亲定亲等流程,那么提亲和定亲是不是一样的,提亲和定亲能不能一起呢?</p><p class="ql-block">提亲和定亲一般是分开的。</p><p class="ql-block">提亲:是男方父母和男方一起带着礼品等来女方家里提出想和女方结婚的意向,是双方父母和两个人都在的正式场合,一般在这个环节里还会讨论到订婚、结婚等具体的细节,是属于双方家庭私下的会面。</p><p class="ql-block">定亲:现在的定亲也可以称之为订婚,指的是女方同意了男方的求婚,女方家长同意了男方娶他们女儿,然后双方长辈帮新人张罗好一切事情,并准备小型宴席告诉所有的亲戚朋友来宣布双方结亲。</p><p class="ql-block">订婚是包括两方的亲戚家属的仪式,一般会举行较为小型的订婚宴,来告知众人双方是未婚夫妻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几乎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结婚习俗,安徽的结婚前过红也列入其中。不过,其他省份的人一听“过红”就不知道说了什么。那到底结婚前过红是什么意思呢?安徽传统的婚俗又有哪些呢?</p><p class="ql-block">一、结婚前过红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结婚前过红就是过彩礼,给红包。让亲戚朋友都看见,炫耀一下,也有宣告婚事的说法。一般过红在订婚时举行的,选在庚日居多。在庚日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通常由父母请教算命先生。</p><p class="ql-block">二、安徽传统的结婚习俗</p><p class="ql-block">1、托媒提亲</p><p class="ql-block">在安徽有些地方还有托媒提亲的风俗。在这里,大多数媒人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因此能够撮合大多数人的婚姻。但是在此之前,大多数新娘都会提前了解对方的家庭状况、人品等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找到一个如意郎君。</p><p class="ql-block">2、过庚</p><p class="ql-block">新人决定交往之后,男方家就会让媒人到女方家拿庚贴,再让算命先生推算一下两人是不是属相相合。如果属相不合,双方的家长就会商量一下两人是否要继续结婚,或者找一些破解的方法,让两人的婚姻道路更加平坦。</p><p class="ql-block">3、定亲</p><p class="ql-block">当男女双方同意了与对方结婚之后,媒人就会和女方家长约定好两人见面的日子。在此同时,双方家长也会参与这个过程。一般情况下,男方父母会邀请女方父母到家里吃饭,然后再坐下来好好的交谈。当然这个时候媒人也会在场协调这个过程。</p><p class="ql-block">4、下聘礼</p><p class="ql-block">男女双方订婚之后,男方家就要给女方家下聘礼了。其实下聘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两人的婚事能不能顺利就取决于此了。根据婚礼纪大数据统计,普通的男方家庭会给女方家准备十万元左右的彩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庐江传统结婚婚俗习惯:男方迎娶新娘时的上午,必用帖上喜庆红纸的箩筐担子,里面盛满花生,糖果、欢喜团、礼刀肉、红尖包、方尖包和胭脂手帕,等等随喜礼品,还在顶上面铺上一层青柏树枝,寓意新人吉祥美满和好万年青。一对沉甸甸的喜挑出门时,称为"发轿",也叫"下礼"。一般男方下礼至女家,便带回新娘嫁妆,往返时双方均用鞭炮迎送。男家在下礼带回新娘嫁妆后,即发车迎娶新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娘上车后,在轿车里脚下有云片糕两条,意为“步步登高”,沿用旧婚礼中“新人不走旧路”的习俗。</p><p class="ql-block">新娘鞋上再穿鞋,找个男孩压下床</p><p class="ql-block">结婚的时候,新娘子在接过门之前是不能脚下地的,即使要走路,也要在鞋上再穿一双鞋子,上车时,一般由新娘的兄弟或者父亲背上车子。新郎这边接新人时,要先准备一个火盆,让新娘从火盆上跨过去。接新娘的老妈子一般是两个人,要求是全福人,另外,新床要有全福人压过床,或者找个小男孩先压下床。</p><p class="ql-block">两根丝线来开脸,新人要吃红鸡蛋</p><p class="ql-block">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新郎进门后,新人吃过红鸡蛋、长寿面后,跪拜父母,表达养育之恩。新娘的弟弟把新娘背上男方准备的迎亲“车”上,到了男方家中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p><p class="ql-block">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你们那里的传统婚俗有哪些呢?请留言告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