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残障儿童志愿行

宝贝燕窝

<p class="ql-block">  9月20日秋分时节🍂🍁,也是中秋佳节之时,我们雅礼实验中学2020级K2005班的40名孩子和家委会的美妈们一起驱车星沙,慰问了丫丫妈爱心屋的残障儿童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属于外界所称的长沙“脑瘫村”。以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为中心两公里范围内,聚集着数百个脑瘫儿童家庭。陪护脑瘫儿童的大多是家中长辈,住在几百块不等的廉租房,靠儿女在外打工维持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多数来做康复的脑瘫儿童来自外地,原本应在家中颐养天年的老人们不得不离家数百里,群居在此地。他们在人生下半场不幸被命运砸中,即使希望渺茫,也仍选择坚守,期待一个奇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center;"> 残障儿童是指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全部或部分丧失从事某种活动能力以致妨碍其日常日子和社会参与的儿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丫丫妈爱心屋”是我们今天来慰问的一套小区住房,墙上挂满了送给“丫丫妈”彭望平的锦旗。</p><p class="ql-block"> 彭望平女士说,一开始,她希望有一个固定场所接待爱心人士和发放物资。渐渐地,她发现一些从外地来带孩子做康复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交流不便,也很孤独,“有些老人因为心疼电话费很少跟家里沟通。”于是她邀请老人们在孩子做完康复时间之外来爱心屋,可以在这做饭、闲聊、看电视。大人有事外出时,也可以将孩子放在爱心屋照看。</p><p class="ql-block"> 爱心屋成立至今六年有余,而早在2016年3月一次志愿活动后,彭望平就决定要帮助脑瘫患儿家庭。当时,她看见一个脑瘫儿童和妈妈住在砖土砌起来房子中,房屋漏风。孩子患肺炎,送去医院时已经非常严重。看望后没几天,妈妈打电话给她,说孩子过世了。“她当时说,可能对于别人来说是解脱了,但对我们父母来讲,是一种更深的痛苦。如果孩子能在我怀里笑一下,喘一口气,那都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妈妈的一番话触动了彭望平,“当时她的那种痛苦是无法比喻的,所以我下定决心,想真正走入这里”。</p><p class="ql-block"> 年幼时父母相继离世,彭望平的妈妈从小吃百家饭长大。彭望平常常听妈妈说,村里的老人家会心疼她,经常熬米汤给她喝。长大后,彭望平想将母亲身上收获的爱传递出去,而遇见脑瘫儿童家庭,帮助他们,就是她一直等待的那个机会。</p><p class="ql-block"> 除了提供爱心屋让大家度过闲暇时间,彭望平也会为老人们招徕一些兼职:串珠子、给商店打包果蔬,去附近的果园摘果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六年来,彭望平接触过近600个脑瘫患儿家庭,建立爱心屋后,她真切地感受到老人们的改变。“一些老人原本很孤僻,不愿意讲话,也很少收拾自己,但是爱心屋提供的物资和温暖让这些老人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未来,她希望可以将爱心屋一直开下去,“这里不仅提供着物质上的帮助,更是浸润着精神上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在丫丫妈的精神洗礼下,纷纷畅谈自己所思所想所悟……作为家长的我们带孩子们做社会公益活动,希望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陶冶其心灵,使其从小就知道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此外,还能加强孩子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还有许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之人,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还能使其接触新事物,体验生活的艰辛,对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一个大致的认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绝大多数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成了一切,可殊不知,如果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那么即便成绩再好,也只能是没有情感、同情心,甚至没有是非观念、不至善恶的“分数机器”。而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是一种很纯粹的信仰,有助于个人修为,使公益行为充满正能量,从而有益于孩子人格、道德、思想的正面培养,使其将来更有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点滴的积累,积小爱成大爱,让人性的温暖触达社会每一个需要的角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