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在自贡之3:自贡硬质合金厂

陈桥

<p class="ql-block"><b>  2021年7月7日,自贡市委书记范波在中共自贡市委政策研究室的《关于自贡“三线建设”精神的研究报告》上作出批示:“请作为参阅资料,送各位市领导及各部门、各区(县)学习讨论”。为弘扬三线建设精神,2021年8月23日,由自贡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辉煌创业历程——自贡三线建设专题展”在自贡三线建设骨干企业长征机床厂开展。这是自贡生动展示三线建设历史,弘扬、传承三线建设精神,推动自贡超常跨越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笔者在进一步搜集史料基础上,将《三线建设在自贡》之系列习作,进行修改、完善,以供交流。</b></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自贡硬质合金厂的厂区内曾培育出各种乔、灌木品种50多种近12万株,其中名贵树种香樟、银华(杏)树苗就达15000余株。这是一个少有的“花树并茂、整洁优美的花园式工厂”。1979年,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先后来该厂拍摄工厂环境绿化电视片、新闻片。1981年,国家冶金部授予自贡硬质合金厂“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单位”荣誉称号。1982年2月,该厂代表应邀在全国城市绿化会议上做典型发言。1985年,被自贡市人民政府授予“清洁工厂”称号。尽管世事变迁,自贡硬质合金厂已经退去了历史光环,但是,它作为国家三线建设重点企业,其创业、发展,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却在自贡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p class="ql-block">方毅给自贡硬质合金厂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陈桥藏毛主席对三线建设的指示之折叠式宣传单(早期):</p> <p class="ql-block"> 工厂意外落户自贡</p><p class="ql-block"> 自贡硬质合金厂,即冶金部764厂,过去自贡人多叫它“七六四”。“七六四”是因为当时保密工作之需要,国家给自贡硬质合金厂确定的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工厂代号。事实上,自贡硬质合金厂当时落户自贡,可以说完全就是一段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 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及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形势及国内工业布局情况,作出“三线建设、战略转移”的重大决策,即调整国内工业布局,将沿海及靠近沿海省份的重要企业或事业单位向西南、西北内地搬迁。冶金部在落实这一决策时决定,将株洲六0一厂(株洲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生产设备及相应人员一分为二,拟在贵州息烽建设西南硬质合金厂;同时将该厂钼条车间及计划在该厂建设的钼酸铵车间,拟迁陕西宝鸡建设稀有金属冶炼加工厂。</p><p class="ql-block"> 1964年9月12日,冶金部电话通知株洲六0一厂党委及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党委,速派员赴北京待命。9月14日,冶金部计划司副司长刘学新代表冶金部党组,向奉命抵京的胡兆瑞(株洲六0一厂原副厂长),万瑞波(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人员)口头传达有关迁建的决定,指示两单位立即派员赴现场进行厂址选择。</p><p class="ql-block"> 胡兆瑞,万瑞波受命之后,首先用电话向所在单位的党委转达了冶金部的决定,旋即由北京直抵西安,与株洲六0一厂党委派往参加选择厂址的人员会合,在中共西北局及陕西省人民政府的协助下,开始西北地区的厂址选择工作。工作人员先后考察了陕西省长安县、兰田县、勉县和汉中等地,经建厂条件初步对比,向冶金部建议在勉县建厂。</p><p class="ql-block"> 在开展西北地区选址的同时,株洲六0一厂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两单位党委分别确定由程道智(株洲六0一厂原副厂长)、母广仁(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原副院长)领队,带领两单位的工作人员专车赴贵阳,在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指导下,开展西南地区厂址选择。经工作人员对贵州省的遵义、桐梓、息烽等地考察,认为上述几处建厂条件很差。如:息烽,其地处偏僻,水、电供给及交通设施缺乏。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同志听取上述情况汇报后,指示选址人员转四川宜宾一线再作调查。他们经赴宜宾考察后认为,该处地临金沙江畔,地域开阔,水运方便,原宜宾钢铁厂马鸣峪旧址可供利用(钢铁厂于1961年停建,其旧址交四川省煤炭厅基建局第一建井公司代管)。同年10月中旬,此情况向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报告,当即得到冶金部吕东部长、徐驰副部长赞允。于是,西南硬质合金厂厂址初定在四川宜宾。株洲六0一厂党委获悉此决定后,党委书记孙天彪,副厂长王怀林等赶抵重庆(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所在地)听候指示,随后前往宜宾。不久,曾庆发、罗高炳、节成、黄祖华、谢秋团、蒋天泽、黎斗元、曾云江、李明发、耿跃兴、侯忠武、吴群参,卢格琛,张子辉、郑世敏等首批人员相继入川,开始建厂初期筹备。经报四川省有关部门同意,1964年11月14日四川省计委以计燃安字第26号文通知宜宾钢铁厂代管部门,将原宜宾钢铁厂房屋土地及其它财产移交冶金系统。同年12月11日双方签署《房屋士地交接协议书》。据载,当时从代管部门接收原宜宾钢铁厂所有的土地计279.2亩,房屋及其它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净值180.2万元。</p><p class="ql-block"> 正当建厂人员在宜宾迅速开展新厂筹建工作之时,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通知在宜宾筹建西南硬质合金厂的孙天彪、王怀林等负责人,赴自贡听候上级有关建厂新的指示。孙、王等同志抵达自贡后,自贡原市委第一书记李唐基口头传达了中共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关于建议在自贡建厂的指示意见:一是对于川南地区的工、农业发展省委已有规划,其中宜宾不拟建成工业区;二是冶金部决定将大型钢铁冶金企业——长城钢厂建在四川江油,拟在自贡建设一座与其配套的稀有金属冶炼加工厂,生产冶炼军用特殊钢的添加剂一一钨、钼条,为此提议硬质合金厂建在自贡。李唐基书记还代表自贡市委、市府,对在此建厂表示热忱欢迎和大力支持。并随即决定,原市委主管工业的书记邱克难、原市计委主任苑心斋负责迁建新厂的协调,原市计委办公室主任张忠树具体协助办理有关事宜。在地方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之下,厂址选择工作人员对自贡进行建厂条件调查和选点。</p><p class="ql-block"> 自贡系盐化工城市,有一定的工业基础,硬质合金生产所需部分化工材料可就地供给;再者,自贡水、电供应及交通等配套条件也较优越。尤其是该市大安区高峒至一桥之间的二黄湾原建七六四工程旧址尚存(此工程原由冶金部投资建设,系生产碳酸锂的工厂,1961年停建后其房地产及有关财产由张家坝制盐化工厂代管),这项工程留有7500平方米厂房及其它建筑物,旧址及周围共有111050平方米已征土地,避免重新大面积征用农田土地,并可部分利用旧有建筑物,从而减少建厂的基建投资。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领导获悉这一情况后,为尽快最终确定新厂厂址,吕东部长和徐驰副部长在指挥部有关方面负责人李非平、陈星野、范冶平、曹刚等陪同下,于1964年11月中旬先抵宜宾再转自贡,对两地作实地考察,最后决定工厂建在自贡。为立即进行新厂设计,吕、徐二部长口头指示:西南硬质合金厂规模暂定年产硬质合金250~300吨,钨、钼条各50吨;厂名代号为七六四厂。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于是年12月初将吕、徐二部长的决定报呈西南局批准,工厂厂址最终确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1977年自贡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钨钼产品出厂价格》:</p> <p class="ql-block">   工厂设计颇多周折</p><p class="ql-block"> 1964年10月28日、29日,冶金部给株洲六0一厂、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及其它有关单位发出绝密电报,对新厂的建设作出原则指示。同年11月13日,冶金部又发出“对西南硬质合金厂(包括钼酸铵及钼条车间)设计工作具体安排”的绝密电报,主要内容包括:1.新厂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与株洲六0一厂共同承担设计任务,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为主,株洲六0一厂及郑州冶金建设公司派人参加,设计在株洲六0一厂进行。2.工程采取“设计、生产、施工”三结合形式进行,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简化设计程序,以加快新厂建设进度。3.整个工程要求在1965年开始建设,1968年全部建成。因此须在1964年12月30日前作出方案设计(包括拟出能够订货和备料的设备、材料清单),1965年1季度交付钼酸铵、钼条车间及外部运输等施工图,1965年2季度交付供水、供电及公用系统施工图,其余施工,图的交付时间应根据建设进度情况具体安排。</p><p class="ql-block"> 遵照冶金部上述指示精神,承担设计任务的有关单位于1964年10月底就着手酝酿设计队组成人选,陆续抽调人员进行设计资料的准备。11月14日,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和六0一厂有关人员组成的设计队在株洲六0一厂集中,正式开始新厂设计工作。设计队由周菊衡(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张良基分别任正、副队长,姚锦林(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任党支部书记。组建初期成员约80人,根据设计工作开展所需后来陆续增多,最多时达120人。</p><p class="ql-block"> 1964年11月中旬,吕东、徐驰二部长在决定厂址时,对建厂规模作过口头指示(1964年11月24日,孙天彪、王怀林、周菊衡给李述成、智希言、母广仁的电报)。1964年12月上旬,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下达建厂规模通知:</p><p class="ql-block"> 1、硬质合金:近期规模按年产300吨、远期规模按年产400吨设计;主要产品车间和辅助车间的厂房及有关辅助设施按年产400吨规模一次建成(其中,军用弹头材料——钨镍合金生产线,从株洲六0一厂全部迁入西南,在株洲只留下25吨压力机一台)。</p><p class="ql-block"> 2、超细钴粉(一325目):年产4吨。</p><p class="ql-block"> 3、钨条:年产50吨。</p><p class="ql-block"> 4、钼条:年产100吨。</p><p class="ql-block"> 5、碳化硼:年产1吨。</p><p class="ql-block"> 工厂设计队按上述通知要求,作出了新厂第一次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有:</p><p class="ql-block"> 1、商品产品:硬质合金300吨。其中,钨钴合金车间年产204吨(军用弹头材料镍合金作为第二生产线设计、建设,根据军工需要可随时转产,其生产能力按年产200吨设计),钨钴钛合金年产75吨,铸造碳化钨年立21吨;鹤条50吨。其中,工业纯条(钨含量99.7~99.8%)年产45吨,高纯钨条(鹤含量>99.95%)年产5吨;钼条100吨。其中,工业钼条(钼含量99.7~99.8%)年产90吨,高纯钼条(钼含量>99.95%)年产10吨;碳化硼年产1吨;超细钴粉(一325目)年产4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2、产品品种、牌号。钨钴硬质合金共20个牌号,其中粗、细晶合金各5个牌号,中晶合金10个牌号。上述牌号中有新牌号8个:钨钴钛硬质合金共16个牌号,其中4个属新牌号;铸造碳化钨共4种规格。</p><p class="ql-block"> 3、动力需供量氢气,年需用量159.87万立方米,供应方式拟有3个方案,即:由鸿鹤镇化工厂供给;本厂自建电解水制氢系统;开展天然气转化制氢试验,待后建设供氢系统。电力,年需用量3520万度,电力设备总容量12924千瓦。天然气,年需用量610万立方米。蒸气,年需用量5.64万吨。年供水量429万吨,其中新水年需用量297万吨(生产用水277万吨,生活用水量20万吨)。</p><p class="ql-block"> 4、工厂占地面积,12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5、工厂设车间、业务科(室)各10个。它们是:湿法冶炼及草酸车间(一车间)、粉末制备及铸造碳化钨车间(二车间)、钨钴合金车间(三车间)、钨钴钛合金车间(四车间)、钨钼条车间(五车间)、碳化硼车间(六车间)、分析检验车间(七车间)、电气车间(八车间)、水汽车间(九车间)、机修压模车间(十车间);政治部(含:监委、工会、团委、保卫)、厂办公室、生产计划科(含:销售及成品库)、供运科、财会科、技术科、人事教育科(含:劳动工资)、安全科、质量检查科、总务科;全厂劳动定员2021人。</p><p class="ql-block"> 6、基建投资预算,由于供氢方案的选定对投资影响甚著,故按不同供氢方案作3项预算。即:由鸿鹤镇化工厂供氢、自建天然气转化制氢或电解水制氢系统,其基建投资金额依次为3283.4万元、3264.7万元、3663.2万元。</p><p class="ql-block"> 1965年1月,将包括上述内容的《西南硬质合金厂设计方案》提交冶金部审批。1965年1月31日,冶金部以(1965)冶设字第415号发出《批复七六四厂迁建设计方案》绝密电报,对原方案设计提出了10个方面的修改意见。它们是:</p><p class="ql-block"> 1、碳化硼和草酸车间(工段)暂缓设计;</p><p class="ql-block"> 2、在不新征农田土地的原则下,对总图布置进行重新设计;</p><p class="ql-block"> 3、降低制粉车间修建部分厂房高度,减小钨钴及钨钴钛两合金车间新建厂房跨度,压缩车间办公室及通风机房占用面积;</p><p class="ql-block"> 4、同意在制粉车间配碳房,钨钴及钨钴钛合金车间的半成品及成品检查、产品喷砂及包装房,分析检验车间的定碳、光谱分析及Ⅹ光检测室等处设置采暖装置;</p><p class="ql-block"> 5、不建钴残料回收工序,将其送株洲六0一厂处理;</p><p class="ql-block"> 6、要求尽快落实供氢方案;</p><p class="ql-block"> 7、排污系统按地方有关部门规定的排放标准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 8、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按当地有关部门规定的低标准考虑:</p><p class="ql-block"> 9、劳动定员控制在1500人之内;</p><p class="ql-block"> 10、设备图纸测绘,以株洲六0一厂为主,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派人参加,要求抓紧进行。</p><p class="ql-block"> 遵照批复,株洲六0一厂和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组织设计队对原方案设计进行修改,同时配合开展有关方面的工作。1965年3月完成总图布置的重新设计,随即报冶金部西南三线建设指挥部审批(1965年4月8日《冶金工业部西南工作组简报》第44期)。同年5月,全面完成方案设计的修改。修改后的方案设计包括:工厂占地面积由原123000平方米减少为94500平方米;车间、科(室)设置由原各10个减为各9个,劳动定员减为1500人;基建投资预算降为2763.88万元(其中,株洲六0一厂调拨设备折价670.46万元,需新投资2093.42万元)。对于原方案设计的其它部分,均按批复内容一一作了修改。正当上述修改后的方案设计待批之际,冶金部指示,七六四厂的建设由原定内迁性质改为新建工程。</p><p class="ql-block"> 1965年8月31日,冶金部以(1965)冶计字第3235号文下达《关于西南硬质合金厂建设规模变更的通知》,对工厂的设计和建设作了新的规定,其主要内容是:</p><p class="ql-block"> 1、硬质合金年产量400吨,一次建成。</p><p class="ql-block"> 2、钨条年产量由原定50吨扩大为300吨;钼条年产量由原定100吨扩大为300吨;生产钨、钼制品的车间一次设计,厂房一次建成,设备分两期安装。</p><p class="ql-block"> 3、将原定建设的异型产品工段生产能力适当扩大(但不宜搞得过大)。</p><p class="ql-block"> 4、仲钨酸铵、仲钼酸铵生产能力,在原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扩大10~15%,生产直接销售的粉末产品。</p><p class="ql-block"> 5、高纯钨、钼条按各10吨的年产能力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 为明确有关军用弹头材料钨镍合金生产线的内迁问题,冶金部于1965年11月1日以(1965)冶计字第3962号文下达《关于生产钨镍合金部分搬迁的补充通知》,该通知说:“六0一厂专用生产钨镍合金设备,全部搬迁到西南硬质合金厂”,生产能力“仍按原规模200吨不变”。遵照上述指示,按新的规定对原方案设计作较大的补充修改。1965年10月编制出了新的方案设计。其要点是:</p><p class="ql-block"> 1、商品产品。硬质合金400吨。其中,钨钴合金年产272吨(军用弹头材料钨镍合金作为第二生产线设计建设,其年产能力200吨)、钨钴钛合金年产100吨,铸造碳化钨年产28吨;钨条300吨。其中,工业纯钨条年产290吨,高纯钨条年产10吨(近期方案,钨条年产150吨,其中工业纯钨条年产140吨,高纯钨条年产10吨);钼条300吨。其中,工业纯钼条年产290吨,高纯钼条年产10吨(近期方案,钼条150吨,其中工业纯钼条年产140吨,高纯钼条年产10吨);仲钼酸铵年产89.29吨;仲钨酸铵,近期方案年产40吨,远期方案年产79吨;钢结硬质合金年产10吨(不计入工厂总规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首届职工代表大会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2、积极采用当时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其中:湿法冶炼车间采用盐酸分解白钨精矿制取仲钨酸铵和三氧化钨新工艺;钨钴合金车间扩大异型产品工段,将热压和挤压技术应用于硬质合金生产,分别安装200吨热压机和200吨挤压机;钨钴钛合金车间采用机械推舟方法,实现碳化炉连续机械推舟;钨、钼制品车间的钼精矿湿法冶炼工段,选择沸腾炉焙烧辉钼精矿,高压氨浸出制取仲钼酸铵;钼锭的生产则用油静压力机成型、氩弧对焊、真空自耗电弧炉熔铸工艺。</p><p class="ql-block"> 3、全厂设9个车间,8个管理科(室),8个政工机构:车间分别是,湿法冶炼车间(一车间);粉末制备及铸造碳化钨车间(二车间);钨钴合金车间(三车间);钨钴钛合金车间(四车间);钨钼条车间(五车间);分析检验车间(七车间):电气车间(八车间);水汽车间(九车间);机修模具车间(十车间);管理科(室)分别是,厂部办公室(含秘书、收发、机要通讯、文书及技术挡案、打字):生产计划科(含生产计划及调度、产品销售、成品仓库、模具设计、统计);技术科(含工艺管理、技术推广、技术革新管理、科技情报翻译及科技图书资料管理):质量检查科(含半成品、成品、原辅材料、模具的质量检查):劳资教育科(含劳动组织及调配、职工工资、安全生产管理、职工技术及文化培训);财务科;供运科(含材料管理及运输调度);总务科(含,医务所、食堂、幼儿园、招待所、住房修缮)。政工机构是,政治部办公室;组织部;干部部;宣传部;保卫部;监委;厂团委;厂工会等。全厂定员,近期方案2136人,远期方案2552人。</p><p class="ql-block"> 4、工厂占地面积174300平方来,建筑总面积98405平方米(新建92560平方来,利用原有旧房面积5845平方来)</p><p class="ql-block"> 5、基建投资预算,近期方案为3571万元,远期方案为4396万元。</p><p class="ql-block"> 1965年11月7日,治金部计划司、设计司有关负责人抵自贡,现场审查七六四工程方案设计。同年11月20日,冶金部以(1965)冶设字第4188号文下达《批准七六四修改设计方案》批件,“基本同意长沙有色合金设计院编制的七六四厂修改设计方案”,并提出如下具体意见:</p><p class="ql-block"> 1、厂址仍按原定不变。</p><p class="ql-block"> 2、细制品生产厂房利用原七六四工程遗存旧建筑,按年产300吨规模进行改建;按多膛炉焙烧辉钼精矿设计,但同意继续沸腾炉焙烧舞铝精矿的工艺试验。</p><p class="ql-block"> 3、钨制品生产的新厂房,按年产300吨规模设计并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安装。</p><p class="ql-block"> 4、抓紧盐酸分解白钨精矿制取仲钨酸铵和三氧化钨的工艺试验要求,在1966年4月提交流程试验报告,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于同年8月交付施工图。</p><p class="ql-block"> 5、同意建设小型的钢结硬质合金试验工段,其产量可不计入工厂总规模。</p><p class="ql-block"> 6、同意采用天然气转化氢气的设计方案,该项工艺试验以七六四厂为主,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有关人员参加。</p><p class="ql-block"> 7、劳动定员控制在2100人之内。</p><p class="ql-block"> 8、基建投资控制在4570万元之内。 </p><p class="ql-block"> 此外,对铁路专线的修筑、设备订货台数等问题,授权厂方及设计部门酌情商定方案,设计获批准之后,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着手施工图设计。1966年初,由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第一土建工程队开始新厂的基建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1977年自贡硬质合金厂革委会赠“为顺利完成毛主席纪念堂工程硬质合金光荣完成任务纪念”茶杯(正、背):</p> <p class="ql-block"> 建厂初期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一、工厂成立。1965年1月4日,四川省冶金局以(1965)川冶办字第32号文转发冶金部(1964)冶劳字第6670号通知,新建的硬质合金厂代号名称为七六四厂。同年1月18日“冶金部七六四厂”印鉴正式启用。1965年3月18日,冶金部以(1965)冶干字第1374号文任命李述成为七六四厂厂长(兼),王怀林、刘玉崔为副厂长,同时,冶金部以(1965)冶政干字第59号文任命赵清涛为七六四厂政治部主任。1965年5月31日,根据冶金部(1965)冶党组字第12号《关于七六四厂党委会成员组成问题》所提名,中共自贡市委以(1965)工干字第47号文批复:“中共七六四厂党委由李述成、赵清涛、王怀林、刘玉崔、白枫、杜振雄等六同志组成,李述成同志任党委书记”。同年10月4日,中共自贡市委以(1965)工干字第249号批复:“增补薄绍钧同志为党委委员”。</p><p class="ql-block"> 随着工厂正式命名和工厂党、政领导班子的组成,我国在西南建设的一座大型硬质合金和钨、钼金属冶炼加工厂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二、建厂初期的工作。由于厂址易地及工厂建设规模变更,七六四厂在1966年初才开始厂区工业建筑土建施工。在此之前的一年左右时间内,厂部一方面组织职工开辟建厂现场,作好基建施工的准备;同时,分别与地方政府,株洲六0一厂洽商办理新厂配套协作事宜。</p><p class="ql-block"> 1,厂址现场开辟。1964年12月从株洲六0一厂调川的第二批建厂筹备人员抵达自贡,与同年10月先抵宜宾的首批先遣人员汇合,于1964年12月29日进入七六四工程现场。此后,在1965年2月、6月及9月又有3批职工奉命从株洲六0一厂调抵自贡。史料记载,当时的七六四工程现场,遍地野草丛生,原有的厂房也因失修而陈旧破败,进入现场的职工住的是破旧厂房或简易工棚,饮用盐卤管引流的带苦涩味的地表水,煮饭烧水燃用硫气呛人的烟煤,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这些内迁职工怀着对“三线”建设高度的政治热忱,克服生活中种种困难,以顽强的创业精神投身于新厂建设事业之中,他们劳动不讲报酬,工作不计时间,经常是白天从事日常作业,晚上研究商讨有关问题。他们积极参加义务劳动,装车卸货、搬砖运瓦、除草平地,不分份内份外。同志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亲密无间。从事新厂设计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及担负建设施工的第五冶建设公司有关干部、职工,以新厂建设为己任,在新厂建设期间自始至终与七六四厂职工一道同甘共苦,团结协作,为工厂兴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子弟校《三好学生证》:</p> <p class="ql-block">  (1)修建职工宿舍。根据工厂建筑方案设计,又经四川省冶金局批准(四川省冶金局(1965)川冶基字第114号文),计划在1965年修建三栋单身职工宿舍,每栋三层,总计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并于1965年1月25日与自贡建筑工程公司签订了先修二栋砖混结构单身职工宿舍(总建筑面积3427平方米)的工程协议。这两栋宿舍先后于2月16日、3月9日动工兴建。继后,工厂决定将三栋单身职工宿舍的建设全部承包给自贡建筑工程公司,并于1965年3月31日与其签订建筑承包合同。此时“设计革命”和“土建革命”的左倾风甚紧。冶金部以(1965)冶基字第696号文下达《关于民用建筑造价指标一律按地方规定的低标准执行的通知》:强调“少占土地,提高建筑系数和建筑物平面利用系数”;“一切民用建筑严格禁止使用高标准粉刷和装饰工程,砌砖外墙一律不作粉刷”;“考虑室外设置集中的公共厕所(指旱茅坑),不在室内设置有抽水马桶的卫生间”。自贡市计委在此前后,以(1965)计基字第151号文致函七六四厂(《关于各类民用建筑标准问题的复函》),明确指出:一般住房建筑物高度应“控制在3~4层”,单职工宿舍建筑造价应控制在每平方米50元以下。为贯彻上述文件指示,工厂于1965年5月21日以(1965)厂基字第009号文向四川省冶金局递呈《关于单身宿舍设计变更及调整投资的报告》。提出“将已开工的两栋宿舍由三层加至四层,不建第三栋”:“为利于抗震,节约投资,压缩建筑高度,将原红瓦屋面改为钢筋混凝土平屋顶”;修改设计后的宿舍建筑总面积4569.36平方米。同年5月27日,四川省冶金局以便字第26号函批复同意上述报告。这两栋各四层的单身职工宿舍于1965年8月土建竣工,9月交付使用。</p><p class="ql-block"> (2)架设电线、清理场地。1965年7月,完成6千伏临时输电线外线架设(长600米);10月,完成对原张家坝化工职业学校拆迁后的场地清理;11月,完成4200米电话通讯线路的架设:12月,完成6千伏输电线路配电室设备安装。年末,还组织职工自己动手修建了540平方米的临时工棚。</p><p class="ql-block"> 2.工厂配套项目的协商。</p><p class="ql-block"> 1965年3月2日,自贡市计委召集自贡市化工局、鸿鹤镇化工厂、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冶金部七六四厂等单位负责人,由市计委主任苑心斋主持召开了“七六四厂配套协作专业会议”。根据与会单位在会议上达成的协议,自贡市计委于3月5日以(1965)计字第20号文下达《关于迁建七六四厂有关协作问题专业会议纪要》,对有关问题作出决定。其要点是:(1)七六四厂所需的盐酸、烧碱、氯化钙、氯化镁等化工产品,由张家坝制盐化工厂供应;(2)七六四厂所需的纯碱、氢气,由鸿鹤镇化工厂供应;为保证氢气纯度,七六四厂应考虑设置净化系统;鸿鹤镇化工厂为提高氢气输送压力需增置部分相应设备,其投资由七六四厂承付;(3)水的供应,将张家坝制盐化工厂所建水源起水站能力扩大供两厂共用,因扩大起水能力增加设备所需费用由七六四厂承付;(4)生产废水排放,原设计拟将其排入深沟或废弃盐井之中,待七六四厂提出废水化学成份报告后再行研究决定;(5)同意七六四厂从自一张专用线接轨修筑厂内铁路运输专线;(6)天然气供应,目前自贡市气源不足,拟通过冶金部与石油部洽商增加自贡地区供气量;(7)关于原七六四工程遗留房地产及设备、材料的移交问题,四川省冶金工业局曾以(1964)川冶调字第02号、(1964)冶调第02号下达过《关于将原七六四工程移交六0一厂接管的通知》:这次会议商定,由有关方面组成交接工作组办理交、接事宜,其中,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化工职业学校需择地新建校舍,七六四厂应付其拆迁费15万元;(8)希望七六四厂支援地方工、农业发展。七六四厂按上述原则,便开始陆续与有关单位具体办理有关事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技工学校《借书证》:</p> <p class="ql-block">  3,房地产及物资、材料的交接:(1)原七六四工程房地产及物资、材料交接按照自贡市计委《关于迁建七六四厂有关协作问题专业会议纪要》所商定的原则,由自贡市民政局、自贡市大安区新民公社天元大队及其第一生产队、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冶金部七六四厂组成地产权交接工作组,于1965年3月31日对原七六四工程已征土地(原工程已建厂房区、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化工职业学校校址、砖瓦厂及其取泥用地、晒盐田、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四车间职工宿舍等)实地丈量以确认地界。同年4月1日,交接工作组四方签订《关于已征土地产权移交协议》,这次所交接土地面积143,257亩(约合95503,71平方米)。同年6月初,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化工职业学校校址移交七六四厂,并于6月3日签订《张家坝化工学校校址移交七六四厂协议》。稍后,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又向冶金部七六四厂移交原七六四工程遗留的设备、材料及厂房建筑物。鉴于所存设备,材料因闲置时间较久已锈蚀或损坏,原有的建筑物因当年4月地震破坏,有的已产生墙体裂纹或房基下陷。为较准确地核计财产价值,交接双方组成土建、机械、电气、仪表等专门小组,先后两次对移交财产进行质量鉴定。在此基础上,双方于1966年1月5日签订《七六四工程建筑、设备、材料移交协议书》。据载,当时移交财产计有:原工程建筑物18项,已安装的设备51台,库存设备87台,库存材料价值(原值)10.06万元(按质折价3.86万元)。所移交的全部财产价值71.62万元;(2)原宜宾钢铁厂房地产转交。1964年10中旬初定厂址在宜宾时,曾从四川省煤炭厅基建局第一建井公司接收原宜宾钢铁厂遗留房地产,厂址改定在自贡后一直派员留守看管。</p><p class="ql-block"> 遵照上级有关指示,1965年8月,七六四厂将接收的原宜宾钢铁厂房地产及财物转交给二机部所属大华化工公司。8月20日至24日,双方正式办理交接。8月24日,签订移交协议书。</p><p class="ql-block"> 4,工程施工设计和七六四厂筹备处设立:(1)工程施工设计按冶金部所定,七六四厂设计工作在株洲六0一厂进行。因此1965年工厂成立初期,除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派出的部分设计人员在自贡现场进行民用建筑及供水系统设计外,设计队大部分人员仍集中在株洲进行各生产车间主体工程设计。当时施工图设计的交付期限是:1965年6~7月,交付总图运输、厂区供水,仓库及民用建筑设计;1965年8~9月,交付钨钼条车间,分析检验车间、锅炉房、厂前区公共建筑设计;1965年10~11月,交付制粉和铸造碳化钨车间、钨钴合金车间、鹤钴钛合金车间、钼酸铵工段、电气车间、水汽车间和机修模具车间设计;1965年12月,交付湿法冶炼车间设计。(2)设七六四厂筹备处随着新厂筹建的全面辅开,为便于办理诸多内迁事务,1965年初,株洲六0一厂设立专门工作机构一—七六四厂筹备处。具体办理内迁职工的调动手续,组织内调设备、物资(包括内迁职工行旅)运输:同时管理新厂送培工人,协助党组织对内迁职工进行思想动员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钨钼之光——自贡硬质合金厂建设四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  5、设备调迁和人员调配。</p><p class="ql-block"> 关于设备调迁问题,早在1964年12月,老、新两厂及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三方有关负责人,按照冶金部指示的设备调迁原则,经协商后提出了老厂向新厂抽调设备的具体方案和设备清单。拟从株洲六0一厂调出设备312套(419台),仪表100台。1965年上半年,老、新两厂及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三方有关负责人再次协商设备调迁问期。是年6月2日,株洲六0一厂支援新厂办公室按照有关三方商定的原则,在1964年12月提出的设备调拨清单基础上,提出《支援七六四厂设备清单》。据载,株洲六0一厂将向自贡七六四厂调给设备360套(549台),仪表138台。1966年4月16日,冶金部以(1966)冶计字第1019号文下达《关于实行老厂包新厂的通知》:“为了加速三线建设,贯彻‘三老带三新’的精神,冶金部党组织确定对西南硬质合金厂(七六四厂)实行老厂包新厂”;要求“接此通知后,以老厂为主,和新厂一起具体协商,落实支援内容,制定具体计划,尽速开展工作”。遵照文件指示,株洲六0一厂与自贡七六四厂有关负责人再次协商,并于1966年6月11日双方签订《六0一厂、七六四厂关于老厂包新厂有关人员、设备等问题商谈纪要》。其主要内容有:(1)关于人员调配:老厂给新厂配备工人和干部总数1000~1100人,其中工人730~800人,干部不超过300人;对内迁职工的人员结构、干部来源、新厂工人送培等问题,双方商订了相应的原则及办法;(2)关于设备调迁:从老厂基建库存、生产闲置及流动资金开支的设备中,抽调263台调迁新厂;老厂还为新厂承制所需非标准设备80台;对调出设备质量、费用支出、启运时间等问题,双方商订了具体规定;(3)关于新厂设计和建设需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的试验(盐酸分解白钨精矿制取三氧化钨的工艺试验;仲钨酸铵直接还原制取中、细粒钨粉工艺试验;钢结硬质合金生产工艺试验;钼的电弧熔炼;钼精矿沸腾炉焙烧;钨的垂熔等),按冶金部有关指示在老厂并由其协助进行;双方还对新工艺试验的进度作了初步安排。</p><p class="ql-block"> 6、招收新工人及其送培。</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下半年,七六四厂从自贡市郊农村及城镇招收了两批新工人,国家又安置了部分转业、退伍军人进厂。经厂内集中进行政治教育和厂规厂法、安全生产知识学习之后,分别于1966年11月、1967年1月送株洲六0一厂进行对口技术培训。这批同志于1969年末、1971初陆续返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员工胸牌卡片:</p> <p class="ql-block"> 工厂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 1.工程地质勘察。七六四厂工程地质勘察由冶金勘察总公司武汉分公司承担。1964年12月6日,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向武汉勘察公司提交《七六四厂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该公司派出所属203勘察队于1964年12月15日开始,就所委托勘察地域范围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同年12月3日结束现场勘察,翌年1月8日提出了《七六四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施工设计阶段)》。</p><p class="ql-block"> 1965年4月,自贡地区发生地震,随之大雨滂沱,致使拟建钨钴合金车间地段山坡产生顺层滑坡。为查清滑坡原因,以便作出是否变更该车间建筑地点的决定,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对工程地质报告进行研究。经资料研究后认为,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基稳定性未作评述。于是要求勘察部门进行补充工程地质勘察。后经具体查明:厂区不同岩层分布状况,确定有无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及影响地基稳定不利因素,对各地段不同岩层的稳定性作出了评价。按上述要求,武汉勘察公司又派出工程地质勘察队,于1965年9月7日至10月5日进行工程地质补充勘察。同年10月16日提交《七六四厂工程地质补充勘察报告》。后经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设计人员对补充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研究认为,仍未完全查清厂区岩层分布及断层状况,便提出需再作进一步的补充勘察,并且要求具体要查清:拟建湿法冶炼车间、制粉和铸造碳化钨车间、钨钴合金车间、钨钼制品车间钨制品工段、水汽车间氢气站等地段基岩种类及其分布,岩层厚度、倾角、裂隙发育等情况;文峰山东端山坡的地层稳定性;厂区存在断层的产状,破碎带宽度及断层活动性等。按上述要求,武汉勘察公司派出所属207勘察队及202勘察队的一个钻探组,于1965年12月至1966年1月对厂区作了第二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1966年1月18日提交了《七六四厂第二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p><p class="ql-block"> 2.基建施工单位的变更。冶金部1964年10月28日所下达了《关于坚决保证完成迁建任务的指示》,最初拟由郑州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七冶)承担西南硬质合金厂的基建施工,要求该公司在1965年1月进场施工。后来由于厂址的变更,加之七冶当时正在进行贵州铝厂的基建施工,任务十分繁重,所以该公司于1965年5月才派人赴自贡商洽施工事宜。当时七六四厂方案设计的修改刚刚结束,正待上级审批,因此商洽未有结论。1965年9月,冶金部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改由冶金部第五冶金建设公司(简称:五冶)承担七六四厂基建施工。是年9月3日下达了《确定第五冶金建设公司负责七六四厂建厂任务》电报指示:五冶对七六四厂基建“全面负责,一包到底”。于是,五冶派出所属第一土建工程公司进行七六四厂土建安装施工。</p><p class="ql-block"> 3.厂区主要建筑土建安装施工。1965年10月中旬,五冶一公司派员来厂了解基建施工条件并初步嗟商翌年施工安排。同年11月25日,五冶一公司王明理副经理带领20余名工作人员进厂,开始土建安装施工准备。随后施工准备人员陆续进厂,至年末达63人。1966年1月5日,七六四厂工业厂房土建施工正式开始。紧接着五冶一公司陆续调入施工力量,施工人员最多时达1000人以上。经四年另八个月的施工,1970年8月工厂的工业建筑土建安装工程基本完成。</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11日,施工单位与厂方签署《七六四工程交工及有关问题会议纪要》,其中明确:“结尾工程,五冶继续施工到八月底,剩余部分从九月起由七六四厂负责组织施工”。这个会议纪要还包含了以下各主项工程土建安装施工内容:</p><p class="ql-block"> 1、湿法冶炼车间(一车间)。1966年1月破土兴工。主厂房为钢筋混凝框架结构(局部系砖混结构),年底完成框架施工,屋面断水,开始部分砌砖施工;1967年,101工段3350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完工,安装设备26台。后因设备尚待继续安装,厂房地面敷设瓷砖施工未能进行;年内还完成102工段139平方米砖混结构厂房土建施工,管道安装就绪;车间内单轨吊车安装及供、排水系统建设均要完成;1968年,除101工段厂房内地面敷设瓷砖尚未施工外,其它土建工程全部完工;1969年,101工段设备安装工程完成80%;102工段主要设备及电气安装完毕;103工段设备安装工程完成50%;104工段及105工段在年初开始土建施工;年末,104工段完成土建施工,可以进行设备安装,105工段屋面断水;1970年7月,101工段盐酸分解白钨精矿工艺生产线投料试车。</p><p class="ql-block"> 2,粉末制备及铸造碳化钨车间(二车间)。该车间主厂房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包括两栋高7米、宽12米的砖木混凝土厂房和一栋砖结构平房,总建筑面积1512平方米),并扩建部分新厂房。1967年着手旧房修复改建施工,年末完成屋面防水敷设施工;1968年,扩建还原工段和风机房(建筑面积1452平方米),年末完成砖墙基础施工;1969年,完成厂房扩建土建施工,开始电气设备安装。是年1月钨钴合金车间301工段负荷试车,但当时制粉车间尚未安装设备。为提供合金车间试车所需原料粉末,借用钨钴钛合金车间、钨钼条车间502工段已安装就绪的部分设备试生产碳化钨粉及钴粉;1970年上半年设备安装就绪,7月还原工段投料试车,碳化工段、铸造碳化钨工段相继试车并投产。</p><p class="ql-block"> 3.钨钴合金车间(三车间)。该车间厂房系砖混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屋架承重,平瓦屋面,建筑面积3893平方米。1966年开始土建施工,年末完成厂房基础;1967年,301工段厂房主体结构工程完工,302工段厂房土建工程完工,待安装设备;1968年,301工段设备安装完工(除热压机因未到货而未安装),并铺抹厂房内混凝土地面;1969年1月,301工段负荷试车,此后开始钨钴合金试产;年内,302工段土建安装工程全面竣工。</p><p class="ql-block"> 4.钨钴钛合金车间(四车间)。该车间厂房系砖混结构局部钢筋混凝土屋架承重,平瓦屋面,建筑面积4031平方米。1967年开始土建施工,年末部分屋面断水;1968年,剩余部分屋面断水,先完成部分铺抹混凝土地面;1969年,着手安装设备、电气、通风管,年末设备安装量达50%,电气及通风管道基本安装完毕;1970年,土建安装工程全面竣工,是年9月投料试车随及投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首届职代会纪念茶杯:</p> <p class="ql-block">  5、钨、钼条车间(五车间)。该车间由钼湿法冶炼(501工段)、钼粉制备及钼制品生产间(502工段)、钨粉制备及钨制品生产(503工段)三个工段所组成,对应建设三部分独立的厂房。其中,钼湿法冶炼工段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建筑面积2128平方米,厂房与湿法冶炼车间(一车间)毗邻;钼粉制备及钼制品生产工段,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系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2160平方米,(厂房居于制粉车间(二车间)与分析检验车间(七车间)之间;钨粉制备及钨制品生产工段,系砖混结构(厂房建筑无墙基)建筑面积2293平方米,建于文峰山南麓。</p><p class="ql-block"> 1966年,三个工段厂房同期开始新建或改建施工,年末完成土建工程;1967年,开始设备安装,年内:501工段安装设备22台,502工段安装设备6台,503工段安装设备4台;1968年,因设备未到厂,安装施工暂停;1969年,继续安装设备及电气、通风管道,年末:501工段主要生产设备安装完毕;502工段完成35%的设备安装,完成80%的电气及通风管道安装;503工段完成70%的设备安装,电气及通风管道安装完工;1970年8月,501工段投料试车,9月生产出合格的仲钼酸铵;10月,502工段投料试车生产出炼钢添加剂用钼锭;12月,503工段投料试车生产出钨条。</p><p class="ql-block"> 6.分析检验车间(七车间)。该车间由分析检验主楼、切削试验室和钻探试验室三部分组成。其中,分析检验主楼系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面积1390平方米;切削试验室是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经修复并扩建,其面积497平方米;钻探试验室系新建砖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54平方米。1967年,分析检验主楼开始土建施工,年末,上建完工并安装4台检测设备;同期,对切削试验室厂房进行改、扩建,包括开始扩建96平方米厂房的施工;同期还开始了钻探试验室的土建施工,并于年内完工;1968年,分析检验主楼在进行内部装缮的同时陆续安装分析仪器和检测设备,有关人员着手仪器设备的调试;年内,继续切削试验室扩建施工;钻探试验室单轨吊车安装就绪;1969年2月,分析检验主楼土建安装工程全面竣工进行试生产,同年10月正式开始分析检测业务;切削试验室设备已安装70%,开展部分试验业务。</p><p class="ql-block"> 7.电气车间(八车间)。该车间由变电所(801工段)、电气修理(802工段)、仪表维修(803工段)三个工段组成,对应建有三栋独立厂房。其中:变电所系两层砖混结构平瓦屋面建筑,建筑面积527平方米,居于钨钼条车间钨制品工段(503工段)西侧:电气修理房系单层砖混结构平瓦屋面建筑,与变电所毗邻,建筑面积1010平方米;仪表维修房系单层砖混平瓦屋面平房建筑,居于分析检验车间(七车间)东侧,建筑面积43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1967年,三栋厂房同时开始土建施工,年末完工;1968年,返工重砌变电所地缆沟;电气修理房及仪表修理房进行内部装缮;年末,电话总机安装就绪;1969年2月,变电所主变压器及相应的系统安装就绪,2月6日经川南供电公司验收合格投入运行;电气及仪表维修房也于年内全面竣工交付使用。</p><p class="ql-block"> 8.水汽车间(九车间)。该车间分锅炉房(901工段)、氢气站(902工段)、氢气贮罐工程(903工段)、冷冻站(904工段)、空压站(905工段)、管道维修(906工段)、空分站(907工段)、水源地水泵房(908工段)及加压泵房(909工段)组成,工种繁多,厂房分散,其建设的简略情况为:锅炉房系砖混结构建筑,1968年12月25日开始土建施工。关于锅炉房的建设,因“设计革命”的影响而几经变更:最初将天然气配气站、锅炉房等建为敞棚,因风雨侵袭,锅炉难以正常运转,才改建为单层砖混简易厂房。锅炉房安装有天然气加热锅炉1台,于1969年投入使用。</p><p class="ql-block"> 氢气站系砖混钢架结构建筑,面积141平方米,1967年土建完工;氢气贮罐工程,设计为两个容积各600立方米钢体罐,1967年开始其基础施工和罐体制作,1968年罐体安装就绪;冷冻站,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系单层红瓦砖混结构建筑。1967年进行改建施工,当年完工;空气压缩站,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1967年开始改建施工,1968年进行设备安装,1969年5月投入运转;管修工房,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1967年开始改建施工,当年完工;空分站,原设计拟建270平方米砖木结构厂房,修改设计后此项目撤销;水源地取水站水泵房、加压站及其有关设施用房共有建筑面积322平方米,均系砖混木架承重建筑。此部份建筑于1965年8月开始施工,1967年完工。</p><p class="ql-block"> 9,机修模具车间(十车间)。该车间分机械修理及非标准设备加工、模具制造、土建维修、炉体构筑、防腐材料生产几个工段,相应地建有机修、铆焊、土建维修和筑炉站几栋建筑。机修工房,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面梁承重,平瓦屋面,建筑面积3588平方米。为配合基建制造部分房梁屋架,所以在1965年就开始土建施工,翌年末土建安装基本就绪开始投产;铆焊工房,系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面梁承重,平瓦屋面,建筑面积1173平方米。1966年开始土建施工,1967年土建安装竣工;土建维修工房,利用原七六四工程旧房改建,建筑面积600平方米。1968年初进行改建施工,年末完工;筑炉站,系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21平方米。1967年开始土建施工,年末完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国营自贡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产品目录》:</p> <p class="ql-block">陈桥藏国营自贡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切削刀片产品目录》:</p> <p class="ql-block"> 文革中的建设与生产</p><p class="ql-block"> 1969年1月,钨钴合金车间301工段负荷试车。与其配合,制粉车间也在同期利用钨钴钛合金车间和钨钼制品车间已安装就绪的部分设备,用外购的三氧化钨为原料开始硬质合金生产用粉还原和碳化。是年2月,产出该厂首批成品——钨钴硬质合金。此后,该厂即进入试生产时期。</p><p class="ql-block"> 1970年8月,按冶金工业部通知精神,764厂下放四川省管辖,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以省管为主。</p><p class="ql-block"> 1970年6月,该厂湿法冶炼车间盐酸分解白钨精矿工艺生产线投料试车,并生产出合格的三氧化钨;7月制粉车间设备安装就绪进行试车:8月,钨钼制品车间钨钼冶炼工段投料试车,并生产出合格的仲钼酸铵:9月,钨钴钛合金车间负荷试车。10月,用该厂自建冶炼、制粉生产线产出粉末为原料,生产出了该厂最终产品一—硬质合金和钨、钼制品。这标志着764厂从精矿冶炼到最终成品生产工艺系统基本建成,该厂即全面投入生产。764厂的建设自1966年初开始基建施工至1970年10月全面投产,历时4年零10个月。而此间正处“文化大革命”动乱之际,由于“左”的路线指导,工程建设不适当地强调“三快一少”(设计快、施工快、投产快、投资少),且要求“边基建,边生产”;工厂又是在工程未全面竣工,工艺不完善,生产设备不配套,某些新的工艺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开始试生产;加之受当时政局的影响,生产和管理秩序松弛,致使1969年、1970年连续经营亏损(试生产的两年经营亏损分别为18.50万元、129.37万元。)</p><p class="ql-block"> 1971年是该厂全面投产后的第一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16.70万元,实现利润215.26万元,扭转了试生产两年连续经营亏损的局面。</p><p class="ql-block"> 197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两报一刊发表《夺取新胜利》社论,政治形势暂时好转。该厂抓住契机,贯彻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以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的“企业整顿”,使工厂管理秩序和生产纪律稍趋稳定。这一年工厂完成工业总产值4114.36万元,实现利润1000.75万元。全年综合产品产量740.616吨,其中硬质合金产量470.404吨,达到并超过年产硬质合金400吨的设计能力。</p><p class="ql-block"> 1973年,该厂生产秩序基本稳定。在全国掀起“工业学大庆”的热潮中,工厂领导组织职工对当前存在的“两高”(成本高、原材料及动力消耗高)、“两低”(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管理,健全并强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年末产值、产量等各项指标较上年均有增长。但是,由于当时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在未顾及钢厂变更炼钢添加剂用料种类的情况下,按国家指令性计划盲目生产炼钢添加剂用的工业钼177.8吨,因无法销出而由国家统购,造成长期库存积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难加工材料切削经验汇编》:</p> <p class="ql-block">  1974年,全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该厂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集中到邓关黄坡岭参加川南片区重点企业“批林批孔”汇报会。此期,工厂受社会上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干扰,原本初步稳定的生产秩序又陷入混乱,生产受到影响,硬质合金、钨条、钼条等几项主要产品产量分别只完成年计划的68.93%、23.25%、56.69%。不过,在这一年里,企业应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革新煤炭掘进机之需,工厂组织钨钴合金车间开展掘煤机齿及截刀的试制。与此同时,这个车间开始改进YG8硬质合金六面顶锤质量的专题研究。</p><p class="ql-block">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对全国各行各业实行整顿,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该厂顺时应势,整顿管理,严格纪律,完善制度,注重产品质量,工厂的方方面面都出现了较好的势头,年内实现的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均超过投产以来的前几年,被冶金部核定为“工厂历史最高水平”。这年,该厂组织车间及职能部门领导赴甘肃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学习管理经验。1976年,因为受“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冲击,工厂初趋正规的生产秩序再次被扰乱,使生产出现“滑坡”。这年,综合产品产量及工业总产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6%、2.9%。然而,工厂仍然坚持新产品开发、新工艺试验:湿法冶炼车间氧化钴工段及制粉车间分别开展高压氢还原制取金属钴粉,中温还原高温碳化制取粗粒碳化钨粉的工艺试验。钨钴合金车间开展粗晶新牌号YG13C硬质合金研制。该厂为了弥补产品深度加工的空白,还决定钨钴钛合金车间新建机夹刀片研磨工段,并在当年开始了该工段厂房土建施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厂《硬质合金拉制模毛坯》:</p> <p class="ql-block"> 在改革中发展前进</p><p class="ql-block"> 1、改革之初的起步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一年,硬质合金厂领导适时提出了“抓品种,保合同,促进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全面完成”的口号,及时协调全厂管理和生产,将8项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层层分解,逐级落实,逐月考核。工厂抓紧7项制度的建设。当年,钨钼制品车间开始了军用弹芯材料——GW-1及GW-2的研(试)制。</p><p class="ql-block"> 1978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提出了“新时期”的总任务。该厂即提出了实现工厂“五变样”,创“五个方面最新水平”的目标。全厂上下围绕上述目标积极开展工作,使工厂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当年5种不同规格和粒度的钨粉、碳化钨粉向南斯拉夫、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出口。这是工厂产品首次进入国外市场。</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在新产品开发方面,钨钴、钨钴钛两合金车间分别开始了YG643M、YG16C、YT758、YT767等新牌号硬质合金的研制。其中,YG643M牌号硬质合金新刀具,在国防航空系统引进的“斯贝”工程中,对难加工材料的切削显示优良性能,起到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4月,该厂被列为四川省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之一。企业机制开始由单一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轨变型”。为此,工厂把工艺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内外市场摆在了显著地位。对内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开展科研试验和新产品开发;对外活跃与国外的技术经济交往,在开辟产品外销渠道的同时,了解国外同行业技术水平,为技术引进改造工程做准备。与此同时,该厂抓紧产品质量升级规划的实施,在湿法冶炼车间101工段开展以三氧化钨升级为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试点,并组织各车间开展工艺试验和新产品研制。一 年里,工厂所开展的工艺试验有:用中粒三氧化钨为原料制取细粒钨粉、碳化钨粉,氧化法处理废合金,冷挤压生产模具。开展新型产品研制有:蓝色氧化钨,YG10C、YT726、YT707新牌号硬质合金,YQ粒状合金,YM堆焊耐磨材料,YZ-D挤压电焊条,钨铈条,钨杆,钼棒,铜钨合金等。</p><p class="ql-block"> 这一年,该厂与国外技术经济交流活动也较为活跃,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奥地利普朗西公司、法国欧洲钨公司、美国辛太克斯公司等外商或学者先后来该厂进行技术交流或商务洽谈。该厂也派员赴外国参观考察。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385.21万元,实现利润1783.53万元,综合产品产量893.75吨。其中硬质合金产量806.48吨,为原设计能力的2倍。</p><p class="ql-block"> 2、改革发展的成长期。从1980年到1995年,是硬质合金厂转轨成长期。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国际经济调整,国家取消了指令性计划,硬质合金行业最早被推向市场。这个时期,该厂坚持“以质立厂,用户至上”的办厂方针,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满足用户。坚持质量管理和技术进步并举,在全国率先开展QC小组活动和创优夺冠活动,促进产品质量升级,先后夺得国家金质奖、银质奖奖牌9块,省部级优质产品奖奖牌64块。同时,很抓技术进步,15年间,该厂累计投资2.8亿元,顺利完成第一期大规模也就技术改造工程。启动了硬质合金、钨钼深加工工艺改造项目和成都分厂建设,硬质合金系统的生产技术和装备能力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在这一时期里,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了2倍,年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工厂在此期间获得了“国家质量管理奖”“国家一级企业”“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工厂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p><p class="ql-block"> 3、改革深入的变革期。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自1996年以来,发展进入变革图强时期。在这一时期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该厂坚持“市场导向,优势竞争”的经营理念,推进企业变革,努力适应市场,驾驭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工厂建立了覆盖全国、面向世界的销售网络,竭诚为客户服务,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建成了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能力明显增强,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新建了大异型制品分厂、工具分厂、钼制品车间、混合材料制备分厂、硬面材料分厂。推进产品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工艺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引入了国际一流的管理理念和标准,先后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ISO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获得了通往世界市场、适应全球经济的通行证,管理创新效果显著。加快企业改革步伐,进行公司制改革,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内引外联、主辅分离,职工居住条件彻底改观,企业变革图强步伐强劲,成效显著。工厂2004年主要产品产量就达到8400吨,销售收入达到14亿元,国内市场占有额达到23%,硬质合金出口量和创汇额居全行业第一位。长城牌硬质合金被国家质量监督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同行业首家进入中国管理信息化500强企业。</p><p class="ql-block"> 4、不断完善的企业管理。主要包括(1)计划和统计管理;(2)技术管理;(3)质量管理;(4)财务管理;(5)设备及动力管理;(6)物资和销售管理;(7)其他管理。由此,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桥藏自贡硬质合金有限公司产品说明书:</p> <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28日,自贡硬质合金厂改制成为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历史性转变。1999年2月9日,由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和株洲硬质合金厂、海南金海实业公司联合组建的中钨硬质合金集团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自此,创建于三线建设时期的自贡硬质合金厂退出历史舞台,开始逐渐淡出人们视野(除图一外,文中图片的实物皆为笔者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8日•富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