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水村,走近守望者岳东仁

王喜根

<p class="ql-block">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全长1500公里,是上世纪60年代太行山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堪称太行儿女刻在太行山崖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之为“人工天河”。苇水村,隶属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红旗渠如同红飘带穿村而过。我与平顺县发改局局长(原文联主席)申志强有缘在沪上结识,他邀请我有机会到太行山古村落采风,此番出行观摹红旗渠,我与他联络,请他推荐几个古村落,他首推被冯骥才先生誉为“难得一见的、完整的、纯朴的北方村落”——苇水村。</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翻山越岭驱车来到苇水村,热情的村支书岳东仁和驻村支书张志强已在村头等候。岳书记比我年长一岁,年近七十仍保留着难得的军人气质,1974年他入伍在青岛当海军航空兵,1980年退伍回村,支书、主任一肩挑,苦苦守望明清古村40年,殚精竭虑做好古村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了当地村民的信赖和拥戴。寒暄之后,他领我们走上观景台,站在九龙山顶俯瞰,小小的苇水村就像点点小花簇拥在一起,点缀着乡间绿色。玉带般的浊漳河从村前流过,村中屋舍俨然,炊烟袅袅,梯田层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石头房、石头街、石头院落、灰瓦房顶,一些院落房屋虽然破旧,门楼上还保留着各种花鸟造型的木雕和石雕,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热闹,处处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置身其间顿觉心旷神怡,这不就堤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吗?2019年6月,苇水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也算名至实归。</p> <p class="ql-block">岳东仁告诉我们,苇水村岳姓村民居多,系岳飞三子岳霖后裔,明代洪武四年奉旨大迁移时迁居此地。清代以前,这里森林茂密,风景奇特,南依九龙山,悬崖耸立,高入云端;北傍漳河水,滚滚东流,滋润四方。陡崖紧连九山头,环抱一村,成“九龙奉圣”状,故取名“九龙山”。村中玉皇庙门口至今保存着五块重修玉皇庙的石碑,记载了康熙、乾隆、道光、嘉庆、光绪三百多年间多次修葺的过程,如今成了苇水村历史的见证。山间沟壑密布,弯弯曲曲,沟内百草丛生,每逢雨季,清泉潺潺景象万千,又名雨水村。因山沟内布满芦苇,后更名苇水村。石头是苇水的特色,古院落是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明清古街古意盎然,青石筑屋,绿树环绕,民风淳朴,断崖高起,群峰峥嵘,阳刚劲露,台壁交错,既是太行山的真实写照,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好、利用好!</p> <p class="ql-block">“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好、利用好!”为了这份承诺,岳东仁苦苦守望古村落,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全力打造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的“精品避暑山庄”,努力使旅游业成为苇水村富裕起来的支柱产业,让淳朴的乡民因“淳朴的原生态”迎来了全新而富裕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苇水村几乎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改革开放以后,苇水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村民靠外出打工挣钱,在家的老年人靠种地维持生计,生活清苦。全村常住人口不足百人,多数房屋无人居住,年久失修。岳东仁喜欢苇水,离不开苇水,他希望有生之年能把苇水建设好,让村子里恢复生气,让乡亲们回归家园。岳东仁坦言,苇水村也沾了“穷”的光,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持原生态。长期以来,他们坚持“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努力夯实发展硬环境,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以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来增强村域发展新优势。为此,村干部带头对临街的猪圈厕所进行拆除,全村共拆除破房6间、厕所11个、猪圈6个,新建了4个公厕、4个垃圾池,摆放了15个垃圾桶,并安排专人打扫,让村民享受环境卫生带来的便利后,村中的街道干干净净,令人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这些年,岳东仁带领村民投工1500余个,在村里重建大舞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8万多元,投工23000多个,新建了蓄水池,不光改善了村民的饮用水,而且能浇灌50余亩地;2010年他领着大家种植300余亩连翘中药材,让村民口袋逐渐鼓了起来。此后,村里投资30万元修复玉皇庙,鼓励村民改建古旧院落、兴办农家旅社,提升接待能力。到了此时,岳东仁终于有了底气,四处考察,寻找苇水村新出路,最终与河南某旅游公司达成共识,共同开发山村旅游。紧接着,他带领大伙修复登山路2000米,建起观光道600米、凉亭8处,古村旅游业态初见端倪。但岳东仁心里始终有个谱,要高起点打造古村游,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实现全村脱贫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为此,他们特别加强村党支部建设,14名党员定岗定责,成为了全村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力地推动了村中各项事业的发展。旅游公司先后与60多户村民签订院落长期租赁合同,经过统一规划改造,古村终于有了“泉水旁”“山楂树之恋”“香椿院”“民俗院”等一批名称雅致的农家乐,可接待游客100余名。村里本着帮扶贫困户的原则,优先吸纳1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参与农家乐的先期工程建设和后期经营服务,加上山货、农副产品的销售,这个不足百人的山村村民都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p> <p class="ql-block">伴随着体验式乡村游进入高潮,藏在深山的千年古村落终于收获今生另类的精彩。每逢周末,从毗邻的河北、河南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古老的乡村,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游客,不少美术院校的学生也将写生地点选在了这里。一些农户的平房改造成农家客栈,土墙土炕,墙上贴着毛主席画像,屋内摆设虽然简单,却让人心生亲切,能够体会到农家的乐趣,让人感觉到生活在苇水的幸福指数非常高。当然,来得最多的是驴友,来得最勤的是摄影师,人们在静谧的山村小院赏夜半圆月山风,听晨曦蛙鸣鸟叫,观太行水乡独特之美。</p> <p class="ql-block">沿着明清古村石板路和岳东仁边走边聊,我饶有兴趣地欣赏着绿树掩映中的古村落,不少人家房顶上冒着袅袅青烟,那是太行山里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岳东仁欣喜地告诉我,咱这地方依山傍水,山好水好空气好,很适合做乡村旅游。一到春天,村里村外,漫山遍野,到处是盛开的杏花、桃花、梨花,简直就像一个大花园,村子里到处都能闻到花香。更神奇的是村里这么多年来没人患癌症,是实实在在的健康养生福地,他真诚希望我和朋友有空常来山村小住,我很感动,欣然接受岳书记的邀请。</p> <p class="ql-block">与村支书岳东仁和驻村支书张志强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