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往事之七 家族新生迎来拨乱反正的新时代

吴勇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1976年10月,大快人心,一举粉碎"四人帮"。就此结束了恶行十年的"文革",亦拉开了拨乱反正的帷幕,迄1978年末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渐趋高潮,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正式开启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新时代。1981年中央又做出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国大地完全走出了"文革"的阴霾。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达斡尔族迎来了春天。我的家族亦欢天喜地的迈入新时代,迈入了一个摈弃歧视、个性解放、蒸蒸向好、全面发展和收获家族振兴硕果的崭新时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一)、欣欣向荣的家族故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我父亲哈德(1917~1976),虽然于1976年8月因病("文革"后遗症)去世,但陈旗委于1978年夏秋之季,在旗职工俱乐部召开隆重的平反昭雪大会,为我父亲正式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这次同时被平反昭雪的还有4~5名在"文革"中惨死的旗领导干部,这是全旗首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大型平反昭雪大会,从那天开始,陈旗全面的拨乱反正、平反昭雪正式推开。我父亲虽然没有等到这一天,但他一定会感到欣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我母亲亦早些时候就得到了平反,心情愉悦的上、下班,高兴地看着儿辈、孙辈们茁壮成长,倾听他们喜讯连连。我母亲为了孩子们,能够豁出来,将自己的利益统统驱之于外,在上集《家族往事》中我已经介绍了我母亲千方百计将我二哥由阿荣旗革尼农场调回陈旗学校当老师,从而为他考入哈师院学美术铺平了道路(否则他在距海拉尔边远的格尼农场这样的机会是不会有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弟弟斯日特(1954~2010)因岁数小和政审等原因,没下了乡,呆在海市又没工作,整日打零工维持生计,不是长久之计,全家人都替他着急。我母亲复往旗里一趟、趟地找寻,终于为弟弟解决了工作问题———旗里正好筹建印刷厂招工,那是1972年的事儿,左风未散,政审是绕不过去的坎儿,母亲据理力争,千方百计托旗革委会中热心肠有爱心的人出面说话,终于成功让弟弟占招工指标进入,成为厂里的学徒工,当时能进工厂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母亲笑意盈面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弟弟斯日特到印刷厂当工人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妹妹吴日娜(1956~)1977年高考恢复后,考入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三年后毕业。在分配去向和分配单位的问题上,亦是我母亲一直找到盟长卓日格图(他在阿荣旗工作过,了解父亲"正义党"的遭遇),才解决了我妹妹留在母亲身边(当时母亲只身守家)的问题,分在海拉尔的职中当老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妹妹吴日娜青春焕发的学生时代,此照片摄于七十年代中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年代,母亲沃秀英吸达斡尔烟之气定神闲,及与弟弟妹妹旅游合影(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我二哥婚礼分别于1976年和1978年举办的。我母亲亦是忙前忙后,请厨师、借桌椅餐具(那时都在家里办宴席)等无一不是母亲亲为,操心费力,但她累在身上,欢喜在心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在新的春天里,全家合影。此照片摄于1979年夏,底排右起一是我大哥的长子吴志刚、第二(母亲抱着的)是我的长子吴志坚、第三是母亲、第四是我大哥的次子吴志勇,中排右起第一(我二嫂抱着的)是二哥的长女吴小彬、第二是二嫂祁利英、第三是我大嫂胡桂芝、第四是我妹妹吴日娜、第五是我妻子海燕、抱着的孩子是我次子吴志强,上排右起第一是我弟弟斯日特、第二是我(吴勇男)、第三是我大哥吴嫩奇、第四是我二哥吴嫩苏热 :</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3)、我于1979年2月正式调入陈旗工作,起始是这样的 : 1978年夏秋之季,陈旗委召开平反昭雪大会,为我父亲等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我母亲被邀请来到旗里,下榻在旗招待所,大会期间,旗委成立专门小组负责落实政策,到招待所挨个与平反昭雪人的家属见面,征询意见,届时我母亲提出唯一需要落实的问题就是将我由大杨树垦区农场调回陈旗,这一要求随即就得到应允,责承小组内组织部副部长办理。于是我与妻子海燕,经过陈旗委组织部与大杨树管局组织处洽商,于第二年(1979)先后来到陈旗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离开农场来到陈旗工作时照片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先于妻子1979年2月来到陈旗,旗委组织部根据我的档案记载和我的经历学养等,将我留在了旗委组织部当干事。当时全面改革开放的大幕已经拉开,禁区一个个地被打开,我最心仪且难得一见的各种书籍和文学名著,大量开印、发行,我欣喜若狂,在做好所分担工作和完成任务的同时,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投入到阅读中去。我在旗组织部的工作量(包括时间)与我在农场时的工作量相比,宽松了许多。这为我大量涉猎群书,提供了太多的时间和方便了,我用所有剩余时间来读书,努力将因"文革"失去的应有的求知和阅读补回来一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书海闸门开启,喜不自胜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来到陈旗之后的全家福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妻子海燕带着孩子于1979年8月来到陈旗,入住准备好的一个土坯房内。她被分配到旗党校当会计(她本来是学医的,毕业于宝昌卫校,无奈改了行)。我们在陈旗工作生活的很惬意和顺遂,还定期往海拉尔看望我母亲,经常与家人们欢聚一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最可庆幸的是,1980年夏旗委组织部收到自治区党委"关于委托内蒙古师范学院举办首次干部专修科的通知",这是为了落实"干部四化"的新时期方针而举办,决定于半年后考试,择优录取,一个旗报考名额一名。我立即找了部长,要求报考。部长特别支持,研究后决定同意了我的申请。我立即突击复习(语文政治两科),半年后到海拉尔考场参考,根据考分被录取,成为一名内师院政教系专科学生。1980年2月开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往内蒙师院求学途经北京,与弟弟斯日特在北海公园合影(摄于1981年2月):</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在学校的两年时间里,我继续如饥似渴地读书,在规定的科目(政治经济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共运、党史、逻辑)中,如果老师讲的乏味呆板(类似老师数量不少),我立即退出,自学。并去读我给自己定的学习计划需要读的书,重点学习了古汉语和中外历史等。使自己的政治理论常识和古汉语、中外历史知识积累增加了不少。</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暑假返程途经北京留影(1981年7月):</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1982年于内师院上学,暑假途经北京,与母亲偕游颐和园和八达岭长城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1983年初学习期满,拿到(大专)毕业证返回旗里。机遇又不期而至,八三年下半年旗县机构改革开始,旗县和科级班子严格按照"干部四化"的要求选配。我先是于1984年3月提拔为旗党校副校长(校长由旗委副书记兼),接着于1985年1月担任旗纪检委书记、旗委常委,成为副处级领导干部。我做了六年纪检委书记后,于1990年12月转任政府副旗长。复于1995年10月调往鄂温克旗担任副旗长,1999年5月调呼伦贝尔市民委任副主任———这都是后话了。</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于1985年初陈旗党代会上,当选旗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右起第一人是我):</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我在任陈旗副旗长期间,于1991年春赴山东青岛市属下即墨市挂职副市长半年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在陈旗任副旗长时赴俄洽谈贸易与俄方人员及风景留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1986年夏陪母亲在上海看病其间,与母亲、弟弟在杭州留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全家福,摄于2015年春节, 自右起我(吴勇男)、我妻子海燕、小孙女吴岚(2007~,现读初二)、我儿媳白金凤(1978~,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后读研,供职于海拉尔职业高中,高级教师)、我儿子吴志坚(1978~,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供职于辉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4)、我二哥苏热(1947~)本来自小就痴迷于绘画,在"文革"中和下乡到阿荣旗格尼农场后,都没有停止绘画。基本功早就扎实了。后来,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三年多大学美术专业的学习、训练,让他眼界大开,使他对美术的理解和绘画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二哥苏热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二哥苏热于1978年结婚,二嫂祁利英(1951~),达斡尔族,一直供职于呼伦贝尔市公安局,科级公务员,已退休。其父亲亦为老资格的达斡尔族干部,退休前为呼伦贝尔市燃料公司经理(已故)。二哥二嫂生活美满,事业有成。育有两女,长女吴小彬中专毕业后,在海拉尔胜利小学当教师,女婿阮才茂是呼伦贝尔军分区军事技术(舰艇维修•高级工程师)干部,享受副师级待遇(军衔大校)。次女吴小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供职于黑龙江民族博物馆,女婿张伟在保险公司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二哥苏热与二嫂祁利英合影,摄于2015年夏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二哥二嫂的大女儿吴小彬、大女婿阮才茂、外孙女阮傲蕾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二哥苏热家近年拍摄的"全家福",前排右起我二嫂祁利英、中是我二哥大女儿女婿的姑娘阮傲蕾(读中学)、第三是我二哥苏热,上排右起我二哥的大女婿阮才茂、第二是二哥的大女儿吴小彬、第三是二哥的小女儿吴小鹏、第四是二哥的小女婿张伟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哥苏热自哈师院毕业迄2007年退休,先后供职于陈旗、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呼伦贝尔学院,担纲美术教研组和担任美术系教师(副教授),他为呼伦贝尔各旗市培养了大批美术专业人才,教学骨干,他们中的出类拔萃者,复经努力,已进入了中央美院、内大、内蒙民大、呼伦贝尔学院的美术院系,从事教学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哥苏热在几十年的美术教学工作中,倾注了满腔热情。同时他还带领学生每年深入牧区、农区、林区,锤炼所学知识,积累绘画素材,退休后仍然每年深入人迹罕至的林场、牧业点,通过画笔抒发自己对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的热爱。几十年来他创作了大量风景油画精品,参加了无数次的各级画展,有些作品还被送往国外展出。他的画作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成为他本人,而且成为呼伦贝尔的宝贵财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二哥苏热在画室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我大哥吴嫩奇(1942~1991)自1958年进入内蒙古滑雪队后,参加两届全国滑雪比赛。1960年转入新成立的内蒙古体育学院学习,1962年受三年困难期影响,体育学院被迫下马。他又转入内蒙古国防体育俱乐部马术队成为骨干队员,经常为自治区大型活动表演,还数次参与国内和港澳的电影拍摄。</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大哥吴嫩奇于1970年转业,他拒绝人事部门分配当教练或体育老师,自己要求回家乡海拉尔,当一名汽车修配厂工人(虽有大专毕业证和干部身份,但当时时兴当工人)。并娶妻生子,开始享受美满的家庭生活。妻子胡桂芝(我大嫂,蒙古族,1950~1998)在海拉尔供销社当店员。大哥大嫂可惜,都在壮年不到五十岁时因病去世:大哥吴嫩奇1991年1月因心梗离世,大嫂胡桂芝1997年12月因脑出血故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哥大嫂育有两子,长子吴志刚(1971~)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海拉尔职业高中毕业,分配到国营粮食企业上班,由于企业效益不佳,他辞职自谋生路,买车自营,生活小康。并于1996年夏结婚,媳妇庞爱琴(汉族勤奋好强,连年经商支持丈夫,后来又在海拉尔市胜利小学和第五中学近侧购买一学区房,招收住宿生,使家庭生活芝麻开花,日日向好。他们婚后有了一男孩名叫吴耀辉,已自包头师范学院计算机系毕业,现在赤峰创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哥吴嫩奇于1970年夏与胡桂芝结婚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哥的长子吴志刚成长系列照片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吴志刚与庞爱琴于1996年春结婚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侄子吴志刚、侄媳妇庞爱琴与他们的儿子吴耀辉,摄于2015年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大哥、大嫂的次子吴志勇(1974~),中学毕业后,进入海拉尔汽车修配厂工作。后自主谋业创产创收,生活富足。于2009年10月与刘淑红(汉族)结婚,生活美满。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哥的两个儿子,单人照片是次子吴志勇,合影的照片左侧的是长子吴志刚,右侧的是次子吴志勇 (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哥家全家福(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左为吴志勇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我弟弟斯日特(1954~2010),从1972年在陈旗印刷厂工作,直到1978年落实政策后,调回海拉尔市陈旗商业经理部。由于其脑子十分聪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快,迅速成为经理部的业务骨干,于1984年被提拔为副经理。并于1985年与徐凤花(1962~,汉族,经理部财会人员)结婚。弟弟和弟妹两人起初日子过的风生水起、蒸蒸日上,但后来由于陈旗商业经理部于1995年被撤销,人员推向社会,自主择业。收入和生活质量都遇艰难挑战。在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他们搞过商品营销,帮助表弟经营过农场,并自主经营过三年家庭农场,后来还到牧区养过羊。坚韧不拔地在人生路上前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弟弟斯日特年轻时代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弟弟斯日特自幼聪明,喜欢下围棋,图为他闲暇时与妹妹吴日娜下围棋,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弟弟斯日特与妹妹吴日娜陪母亲往上海看病时游览苏杭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弟弟斯日特不幸于2010年1月因患食道癌医治无效离世。年仅56岁。</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弟弟和弟妹育有一女,吴梦斯(1987~),聪颖厚道,喜好助人,自小入海拉尔胜利小学、海拉尔二中等校求学,后毕业于西安科技经贸学院,现自营一家房产中介公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老弟斯日特的女儿小时候(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弟弟斯日特与弟媳徐凤花偕女儿合影(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这两张照片是我弟妹徐凤花和我侄女吴梦斯(两人合影左),摄于2015年夏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7)我妹妹吴日娜(1956~),自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海拉尔职业高中任教,后经内师大三年苦读毕业,经多年教学实践,晋升高级教师(副高)职称并曾担任教务处负责人。于2011年退休。</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妹妹吴日娜于1984年初与妹夫达力(1957~,达斡尔族,讷热蒂哈拉)结婚。达力毕业于海拉尔师专,并留校任教,后海拉尔师专晋升为呼伦贝尔学院。达力曾于1986年迄1988年,赴北京理工大学脱职进修两年。后在呼伦贝尔学院晋升为副教授,担任学校计算机系等联合支部书记,成为学科领导和带头人。但天不假时,正当达力精力充沛,大展才华之际,于2002年秋突遭脑梗袭击昏迷,送医院抢救时复转脑出血,经医院全力抢救才脱离危险。后又赴京继续治疗和一年北京康复治疗后,妹夫达力才奇迹般地恢复到了预期的程度,在康复治疗期间妹夫达力超常的和永不言败的毅力发挥了关键作用。妹夫达到生活初步自理,行走自如,只是不能干活和在耐力方面,与常人有差异。但自此之后,达力无奈地退出了教学第一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妹妹吴日娜与妹夫达力于1984年初结婚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妹妹吴日娜、妹夫达力与儿子希滕合影(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上边和下边左侧的照片是我妹妹、妹夫与儿子合影,下边右侧照片是妹夫达力和其母亲、儿子合影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妹妹与儿子在泰国合影(摄于2019年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妹妹精心看护后代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妹妹退休后丰富多彩的演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退休后快乐的时光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妹妹与妹夫有一个儿子希滕,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后经五年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亦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清华大学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研究,有18项研究获国家级、世界级奖项,获国家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希滕与刘东(汉族,父母居陕西渭南市)于2015年夏季结婚,儿媳刘东系英国留学生。妹妹、妹夫已有了一个两岁多的小孙女。她(他)们在北京帮助看护小孙女,共享天伦之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妹妹、妹夫可爱的小孙女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家族近亲在改革开放新时代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1)、大舅沃勒嘎图(1917~1997)家四个子女(两男两女),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作生活都进展的很好。我的大表哥沃田、和大表弟沃然、大表妹沃明明都在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目前都已退休。他们的后代们都大学毕业,工作有成,生活幸福。我二表妹沃贞贞,从事自由职业,事业富有成效,生活美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2)、我二舅是个肯于学习,有热心有毅力,能力超群的开拓型领导干部。但在1976年前的长时段中,不但能力没有得到发挥,还动则得咎,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次,被整的很厉害,差点没保住党籍,最后得到降级使用的处分。在"文革"中,他是被吃小灶的,挨斗的比别人凶。二舅真正得到解放是粉碎"四人帮"后,迎来了自己政治上的春天。二舅被任命为海拉尔运输公司党委书记兼经理,其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将运输公司的工作推向崭新阶段。他分几步淘汰了所有的畜力和运输车辆,全部更新为拖拉机和大型汽车,而且全新的运输车辆之数量增加迅速。在不长时间内,海拉尔运输公司就实力巨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名声大振,成为海拉尔市最有影响的企业。我二舅于八十年代后期,以行政十六级并享受副县级待遇离休的。</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二舅沃勒吉图,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 :</b><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二舅母吴秀荣(乌力斯哈拉,1926~1987),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迄1987年辞世,始终在呼伦贝尔盟财政局工作,任预算科科长很多年,对呼伦贝尔盟财政工作步入正轨,支持呼伦贝尔各项事业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天不假年,过早离去。</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二舅家有四个子女,我的大表姐和两个表弟一个表妹。我姥姥一直随我二舅家过活,四个孩子无例外地都是姥姥带大的,居功甚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大表姐沃玲(1948~)毕业于包头一所中专(技工),与同班同学王建华(汉族,其父亲是傅作义的下属)结为连理。开始他们都分配在包头的工厂上班。八十年代初,双双调回海拉尔工作。大表姐分配在海拉尔汽修厂,大表姐夫分配在盟交通局运管站,后来当多年运管站站长。大表姐上世纪九十年代下海经商,有一阵顺风顺水,经营汽车配件,雪球迅速滚大,收入可观,但后来经营转行,投资办农场种地,资产砸进去不少,几无再起之力。大表姐家育有两个孩子,一女一男。两个孩子先后都在运管部门工作。</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左图系二舅家四个孩子合影(摄于1950年代末);右图为二舅家大女儿(我大表姐)沃玲 (摄于1970年代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舅家孩子老二是儿子,沃原(1952~1999)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扎兰屯师范学校。聪明能干,有工作能力,长期担任海拉尔市环保检测站站长,工作绩效突出,成为自治区环保检测标兵单位。1999年忽患咽喉癌去世,年未满五秩。我表弟媳王双慧(汉族)供职于金融系统(已退休)。表弟家有两女,分别叫沃玛丽娜和沃玛丽亚,在北京工作(外企)。</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少年时代的沃原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舅家孩子老三是个姑娘,我表妹沃丽(1954~),毕业于医科中专,一直工作在海拉尔防疫站。表妹嫁给了呼群(1954~,达斡尔族孟氏,父亲阿勒塔,曾任过鄂温克旗书记),他在呼伦贝尔市科技局任副局长多年,已退休。表妹家有一子名孟贝尔,在根河市驻海办事处工作,已成家立业。</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少年时代的沃丽 :</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二舅家小儿子沃森(1956~),我表弟,学历大专,自参加工作就供职于呼伦贝尔市交通系统。退休前任多年市交通学校校长。沃森的妻子名吉娜(1957~,达斡尔族敖勒哈拉,父亲巴雅热图曾任呼伦贝尔军分区副司令),退休前任呼伦贝尔市体育运动学校常务副校长。表弟家育有一子沃卓伦(1986~),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现在北京嘉博文公司(呼伦贝尔分部)工作。已婚,媳妇在市医院工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少年时代的沃森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3)、我大姑吴晓翠和大姑夫鄂国忠分别于1980年和1986年因病去世。</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大表哥达兰太(1934~1992),他在文史哲方面学有专长,"文革"年代,能力被桎梏,不得展示,改革开放年代,是他学术和能量释放的黄金期。他经常发表论文,不少学校和学术会议请他去讲座,名声鹊起。不幸的是,事业未竟身先死,未满六十岁于1992年魂归道山。我那在海拉尔市医院工作的大表嫂沃莲芬(达斡尔族沃热哈拉)亦于几年后患乳腺癌辞世。</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大表哥大表嫂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恩格乐毕业于内蒙古大学,供职于呼伦贝尔市动植物检疫局,儿媳妇供职于呼伦贝尔市医院;女儿吉娜在海拉尔区(市)医院工作多年。他们的儿子和女儿皆学业有成,家庭完满。</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大姑家二表哥那音太(1939~2015)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与格根托雅(达斡尔族,孟氏)结婚。那音太在印刷厂干到退休。我二表嫂格根托娅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在陈旗学校当老师。不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得了甲状腺癌,经多年医治,于2008年7月逝世。二表哥一生热爱运动,生活乐观向上,既勤快又朴实。后因肾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去世。</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二表哥那音太家有一儿一女。儿子岩泉,在陈旗运输公司工作,后因病于九十年代后期去世。女儿鄂艳,毕业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才华出众,尤其是汉语文基础扎实,文笔极佳,先是在学校任教,后进入广电系统为编辑,她制作的专题节目,于本世纪初,数次获得全盟、全区、全国之奖项,声名骤起,故被数次抽调参与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大型重要历史专题片制作和担任撰写专题片文稿的任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我二表哥那音太、二表嫂格根托娅与两个孩子1984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前右边的是长子岩泉、左边是女儿鄂艳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大姑家三儿子(我三表哥)柏松(1949~),于1977年高考恢复后,一举考入国家重点院校哈尔滨医科大学,侧重学习口腔科专业。毕业之后,分配在呼伦贝尔市医院为口腔科主任。除在医院正常工作外,他仍不停顿下力钻研,专业素质和医患能力日臻完善,故,经常出席全国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多年后,因种种原因他离开市医院,转往市农垦医院担纲口腔科。退休后,三表哥开起了自己的口腔门诊部,继续发挥着专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学生时代的三表哥柏松,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三表哥柏松全家福,下排是他的父亲(我大姑夫)和他两个儿子,上排中为柏松,右是他妹妹(我表妹)鄂玲,左是他妻子(我三表嫂)(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我三表哥柏松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宏伟,毕业于呼伦贝尔学院,后曾往北京农业大学深造,数年前经报考公务员,进入鄂温克旗质监局工作。二儿子鄂小青毕业于包头医学院,现就职于呼伦贝尔市医院。他们的两个儿子,各个努力上进,事业有成,家庭兴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三表哥和表嫂近年赴云南旅游照片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b style="font-size:20px;">大姑家的小女儿(我表妹)鄂玲(1958~),毕业于海拉尔蒙古族师范学校,先是分配在海拉尔呼伦小学任教,后又调往鄂温克旗二小任教,直到退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做出了默默无闻的努力和许多贡献。有一儿一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即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与丈夫离异,独自担起了扶养两个孩子的重任。表妹含辛茹苦,勤奋操持,将两个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求知欲强,学业基础扎实,有追求的新人。女儿白玉梅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经报考公务员,现在海拉尔区教育与科技局工作。儿子白玉峰毕业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现在大连某科技工作室工作。</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一直从事教员工作的我的表妹鄂玲,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15px;">穿民族服装的鄂玲(我表妹):</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表妹鄂玲的女儿白玉梅幼时练琴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表妹鄂玲的儿子白玉峰学生时代: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大姑家的二表哥二表嫂、三表哥三表嫂、表妹鄂玲偕女儿儿子合影(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4)、我姨其木格(1932~2020)与姨夫徐克升(1930~2015)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调往满洲里动植物检疫部门和满洲里海关后,直到八十年代初分别调往西安林业部门和西安海关,工作到退休。姨夫是海关环节领导干部,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从无差错,特别守本分,是一名在吉林延边长大的汉族人,朝鲜语说得十分地道。我姨调西安后,分配在林业部门工作,姨和姨夫平时配合默契,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四个孩子(三儿一女)都被管教的朴实本分,诚恳待人,值得信赖。</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姨夫徐克升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飞机例检(海关)公务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姨、姨夫1970年偕三个儿子徐清、徐杰、徐刚在杭州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姨、姨夫全家福,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排中为长子徐清、左为次子徐杰、右为三子徐刚,下排中为小女儿徐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面两张照片,上图 1974年姨和姨夫全家人欢送长子徐清入伍(上排中徐清,右徐杰、左徐刚,下排中徐玫);下图徐清当兵期间与家人合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进入新世纪后的姨和姨夫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姨、姨夫与四个子女合影(摄于本世纪一零年代):</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姨和姨夫的长子徐清(1956~),先到沈阳部队当兵,入党当班长,后转业到满洲里市运输公司提干,遂到广播电视局作记者、当科长。姨家长儿媳妇庄洪波(1957~,汉族)毕业于扎兰屯农牧学校,先在满洲里市文化局,后调市人事局任工资科科长。徐清夫妇两人皆退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表弟徐清夫妇有一个儿子徐亚南(1983~),2003~2007年就读黑龙江科技学院,毕业后2007年考入满洲里市金融合作办,2015年考入满洲里市财政局,副主任科员。徐清的儿媳妇徐盛楠(1987~,汉族)毕业于上海海关专科学院,现在满洲里海关主任科员。并有了小孙子徐铭(2012~)已上小学三年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徐清与妻子与儿子合影(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徐清偕妻子与儿子儿媳妇、孙子在一起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姨和姨夫与长子徐清、儿媳妇庄洪波、孙子徐亚南合影(摄于本世纪一零年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孙子、孙媳妇与姨、姨夫合影(摄于2010年代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老姨家二儿子徐杰(1958~),从小生活在满洲里,中学毕业后曾短期在海拉尔乳品厂工作过,后随父母(我老姨老姨夫)调往西安。在西安市进出口公司工作,曾在海拉尔和满洲里搞过进出口业务,及在鄂温克旗投资农场种过地,现任副总经理。老姨家二儿媳妇程英,系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徐杰女儿徐梦娇,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现在瑞典工作、生活。</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老姨家三儿子徐刚(1961~,我表弟)自幼在满洲里长大,成人之后(1970年代末)曾被父母送到江西其大爷(县委书记)处参加工作(某工厂)。老姨老姨夫调往西安时一并将其亦调到了身边,安置在陕西黄河机器厂做技术员。表弟媳杨淑娣,在西安公交公司为调度员。他们的儿子徐镜松,黄河中学高中读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三表弟徐刚、弟媳杨淑娣、孩子徐镜松与我姨、姨夫合影(摄于新世纪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下面两张照片,上图为我姨、姨夫与四个子女合影 ;下图为表弟徐刚夫妇偕孩子(我姨怀抱)、表妹徐玫偕孩子(表妹怀抱)、徐清的儿子、儿媳与我姨、姨夫合影(摄于一十年代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老姨老姨夫的女儿(我表妹)徐玫(1972~)幼年即随父母到西安读书,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自由职业(办驾校等)。其丈夫(我妹夫)田平科,供职于西安特警支队,任副处长。表妹、表妹夫有一女,名田舒辰(达斡尔族名萨娜),现就读于西安工大附中初中。表妹表妹夫能张罗能干,家庭生活美满向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表妹徐玫幼年照片:</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表妹徐玫、妹夫田平科、女儿田舒辰与我姨、姨夫合影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表妹、妹夫与我姨夫合影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幸福的一家人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b style="font-size:15px;">我表妹、妹夫、她(他)们的女儿2012年在呼伦贝尔草原留影 :</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u> </u><b style="font-size: 20px;"><i><u>《家族往事》全篇结束</u></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i><u></u></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