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天气 小雨转晴</p><p class="ql-block">上午8时县体育馆集合,燎原队全体队员及家长。自驾车去,银山镇耿山口村进行社会调查。</p> <p class="ql-block">沿贯中大道一路西行,途经滨湖大道来到旧县乡狼窝山。</p> <p class="ql-block">矿山生态修复项目</p> <p class="ql-block">上午10时40分来到耿山口社区,进行社会调查。</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社区当家人耿书记</p> <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在黄河滩区拉开大幕,耿山口村被列入山东首批黄河滩区脱贫迁建试点村,随着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落地,2018年,28栋配套安装了中央空调、电梯、天然气等配套设施的砖红色立面的住宅楼拔地而起,耿山口村783户、2331名村民挥手与黄河水患告别,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了600多年的黄河滩,住进了气势恢宏、功能齐全的社区。“虽然依恋老家,但是也惧怕水患。政府为了让我们生活得安稳,给我们盖了新社区,从黄河滩搬进了新楼房,没有了水患,我们住得也舒坦。”耿山口村民说。</p><p class="ql-block">安居和乐业是永远分不开的词,村民安居是第一步,乐业才是最终目标。据耿山口村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村民们搬进了新社区,水电费、物业费处处要花钱,怎么能让村民们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安心住新房,是村委会考虑的第一要务。要提高村民的收入,其中之一就要把旧村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全村搬迁后的第二天,旧村土地复垦动工就提上了日程。按照计划,这部分土地全部复垦之后,村里会将复垦土地和原先村民的土地共1000余亩进行流转。盘活用好搬迁群众承包地、山林地、宅基地等土地资源,由公司、合作社或种养大户统一流转经营,发展高效农业。这样,搬迁户在获得土地租金、年底分红的同时,还可获得一定的务工收入。</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平县银山镇耿山口村,感受迁建村民的生活新风貌。“生活在黄河滩区,村民们一辈子干得最多的事儿就是盖房。冲垮了再盖,盖了又被冲垮。”在耿山口村旧址,耿山口村村委会主任耿进周介绍,在1982年之前,耿山口村基本上隔一年就发一次大水,村里能积四五米深的水。水下去后,第二年地里都种不上麦子。村民一辈子能盖六七次房。</p><p class="ql-block">每年秋收前,汛期时,村里都人心惶惶。当时村里在黄河边儿有一条防洪线,三米宽、两三米高。大家联合看守,夜里拿着手灯,时刻不敢放松警惕。</p><p class="ql-block">“水说来就来,四五米高的浪头翻卷着往前冲,墙倒屋塌,当时人都吓傻了。”回忆起一次黄河大水来临时的情形,69岁的李敬柱仍心有余悸。那一次大水,全村多数房屋被冲倒泡塌,淹死的牲畜都漂在水面上。</p><p class="ql-block">现如今,村民们搬离了黄河滩区,迁进新社区。拆除房屋、复垦耕地,曾经房台高筑的老房子全部没了踪迹,小山包也开平种满了庄稼,这片土地俨然成了一片“希望的田野”。</p> <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耿山口村还以股份合作形式引进成立了欧雷航空运动器材研制公司、温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长宏制衣有限公司、健承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银河浮桥等新兴企业,年收入上亿元,其中,正在建设的耿山口社区银河鞋业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吸纳1200余人就业,年利税达1600万元,能妥善解决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的富余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发展积累,目前耿山口村已有股份制企业73家,固定资产达到9.6亿元。2019年,耿山口村集体收入达到1650.7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万余元,全体村民真正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摆脱了“水患”,拔掉了“穷根”。如今的耿山口村,带着对新时代、新生活、新未来的美好憧憬在决胜全面小康路上阔步前行。</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耿山口村旧貌</p> <p class="ql-block">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为民综合服务大楼里,“为人民服务”的匾额特别显眼。</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村创业奋斗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计划经济中“粮票”,还有“大团结”。</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村两委班子</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村办企业生产的军鞋配发人民军队</p> <p class="ql-block">村办企业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精神</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像</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集体为毛主席献词</p> <p class="ql-block">耿进周主任给同学们授课并交流</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社区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耿主任跟同学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东平湖鱼船</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湖边,徒步五公里。</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交流一天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耿山口调查</p><p class="ql-block">耿山口人民长期与水共存,在黄河边上的滩区中生存,与水为伴,以水为患,黄河的汹涌之势,逼着当地人民建起高台,这的高台与丰县的豪情雄伟相比,只令我想起债台高筑 生态文明建设欠下的债,却要在此地由高台上的耿山口人民承受,因而在这种地缘环境下,性格与文化或许会受到影响,他们变得很有忧患意识,2015年滩区试点正式建设,村民打破水患的枷锁,由滩区冲向现代化。</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其中的成功不只有书记与人民的紧密结合,更要有一种高效的运作体制——股份合作。</p><p class="ql-block">十几个人共同出钱建厂,对外贸易后剩下的红利以及维护费用会日积月累,如滚雪球一般将产业越做越大。如此一来:资金有了保障,福利制度也有基础。因而人民的幸福感与团结性增强。</p><p class="ql-block">物质基础带动精神生活,但反过来,人本身也可以创造财富,事在人为,也就出现了搬迁无压力,群众都同意的现状,村干部明白只有满足人民的愿望,不让他们产生恨富仇权的心理,通过对工作的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为集体捐款,为人民造福,才能有坚实的群众基础。</p><p class="ql-block">耿山口的成功可以总结如下几点:</p><p class="ql-block">一、政策支持</p><p class="ql-block">二、官民团结</p><p class="ql-block">三、资金充足</p><p class="ql-block">尽管最初的村子没有天时地利,但是这种人民团结,领导者敢为人先的精神却印证了人定胜天的观点,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产业良性循环带来资金源,在企业合作制的高速带动下进入或完成工业化,并且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证了生态文明。</p><p class="ql-block">黄河边上的耿山口村没有消失,只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p><p class="ql-block">梁雁哲</p><p class="ql-block">2021.9.20</p> <p class="ql-block">一,黄河与汶河争锋——黄河汶河汛期的矛盾</p><p class="ql-block">黄河汶河都是北方河流汛期,水源主要来源于东南季风带来的降雨,所以汛期都为夏汛水位暴涨,就像两只年轻力壮的老虎,形成了争峰现象。</p><p class="ql-block">这是自然河流之间的矛盾,也导致了次要矛盾:人与洪水之间的矛盾。</p><p class="ql-block">为了解决次要矛盾,我们要从主要矛盾入手来解决它:让两条河流错峰。这当然是人工实施的。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第三重矛盾(从客观上来讲,是非常大的一个矛盾):人文与自然的矛盾。</p><p class="ql-block">总体上来讲,主要矛盾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应该用自然与人文的矛盾去解决它。</p><p class="ql-block">二,人类安全与生产力的矛盾——人与技术的矛盾</p><p class="ql-block">在以前生产力低下,一亩地的产量只有现在的1/10时,人们为了多种庄稼,冒险在黄河水流小时,将村庄建在黄河旁边,以扩大种植面积。担当和担当,黄河发生水患时,房子庄稼甚至是人命都没了。洪水退去,又要来重新修建房子,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粮食收成也少,甚至没有粮食吃,人们逃难到各处去当乞丐。</p><p class="ql-block">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因为技术不行,所以人要住在水边,受洪水的威胁,但也因为技术不行,所以人不得不住在水边,让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p><p class="ql-block">打破循环,必须要提高生产力水平,这个矛盾的发生和解决,也从侧面证明了:社会进步需要提高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是否增强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p><p class="ql-block">尹若童</p><p class="ql-block">2021.9.2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事在人为</p><p class="ql-block"> 小到一个村庄、大到一个国家,最需要的还是民心所向。</p><p class="ql-block"> 社会是比较复杂的,在多种势力的碰撞中,不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小到村民们每日的斗嘴,大到国家在决策某一方面的事宜,都会产生矛盾。</p><p class="ql-block">而解决这矛盾最主要的人群,还是管理阶级。村里有书记主任,国家有主席总理,而下一步我们面对的就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p><p class="ql-block"> 群众在处理河流与耕地的问题时,采取的是兴建大堤,以达到粮食丰收的目的。毫无疑问的是,这是几代人所传承的方式。但他们却只顾着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关注到村的安危与黄河的关系。这是一个不长久的解决方式。他们的主要矛盾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群众却只在乎人类,忽略了自然。</p><p class="ql-block"> 相对于群众来说,管理层的人们就把“家国情怀”深深的刻在了心里。在这个粮食不算富足的年代,国家领导人在乎的是人人是否能领到粮食,“平等”这个词语已经深入到了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像刚才那个问题,国家在充分考察,充分思考过后决的拆掉自然与人之间的隔阂---生产堤,而是转为了兴修防水台这一措施;再比如,国家在摸清两条大河的特性后,分别采取了争锋与错峰两种方式来治理大河。这都是国家在充分了解充分调查关心群众意见后所得到的。</p><p class="ql-block">当然,在管理阶层合法管辖时期,不免会拥有一些负面的评论。管理阶段如何处理好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耿山口便是一个重要的例子。</p><p class="ql-block">展欣萌</p><p class="ql-block">2021.9.20.</p> <p class="ql-block">在耿山口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黄河滩区试点工程,一天之内,2331人,783户,全部签订合同。这实际上是一种民众的统一性。</p><p class="ql-block">影响民众统一性的因素有许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党支部的威望。党支部威望的形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可以从三方面来看。</p><p class="ql-block">一、如何建立?</p><p class="ql-block">类型一:强行树立威望。这种类型的威望往往是由党支部通过一些规定达到的,出发点和建立点在党支部。</p><p class="ql-block">类型二:党支部通过事实证明值得信服,这种类型的威望是从百姓心中建立的。</p><p class="ql-block">二、如何延续?</p><p class="ql-block">类型一:这种类型在延续方面要大下功夫了,强行树立威望要想延续就需要进行内容填充,需要民众进行思想转变,也就是类型二的第一阶段。</p><p class="ql-block">类型二:关于类型二的延续阶段,其实只要和第一阶段进行同样的做法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三、如何消失?</p><p class="ql-block">类型一:如果第二阶段没有完善好,则第三阶段就会消失的极其容易。</p><p class="ql-block">类型二:除非出现一件影响力过大或许多小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一帮不会很快消失。</p><p class="ql-block">这两种类型出发点和建立点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总结来说就是</p><p class="ql-block">类型一:建立容易,延续难,消失快。</p><p class="ql-block">类型二:建立不易延续易消失慢。</p><p class="ql-block">由此想到了历史上的两个例子。</p><p class="ql-block">类型一:秦始皇时期。建立之初就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大力打击与其统治方向相背的学说,进行法治建设。但显然过了头,就会出现反作用,适得其反,所以秦朝的悲剧结局来得飞快,仅有十几年就速速灭亡。</p><p class="ql-block">类型二:康乾盛世时期。康乾盛世中期,同时也是大清中期,清朝最繁荣的时代,同样也是能够震慑住百姓,同样也是百姓有苦不敢言,但依旧继续存在了二百多年。</p><p class="ql-block">张梓涵</p><p class="ql-block">2021.9.20</p> <p class="ql-block">经济循环驱动发展</p><p class="ql-block"> 在黄河与运河众水交汇之处,一个村庄经历了600多年的风霜雨雪。在这其中,经历了“洪灾,重建,再洪灾”的水患困扰,陷入“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盖房,三年还账”的苦难循环,但同时也形成了股份合作,新旧动能转换的耿山口模式。这个社区的发展正是一种人文与政治、经济结合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它的发展脱离不了经济,那么钱从哪里来?钱来了如何保障它的有效运行和使用?耿山口作为2015年搬迁试点工程,政府会给予资金上的辅助。村里的人所筹集的爱心资金,会在一定程度上协调经济发展。但这些钱都是一次性的。不足以形成经济循环,那么为了满足村中的社会建设,经济必须达到循环模式。这种经济循环就得益于其中的股份合作以及小工厂的兴办。起初的股份合作就只是几个人筹集资金投入一个小股份。但如果在这基础上,将眼光放长放远,形成像石子厂这样大企业中占比高达50%的股东。这样下来是一个很大的循环驱动力。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村中就可以实现二次创业,产业转型,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模式,循环往复,形成良性的循环,持续推动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解决经济循环后,如何保证其有效的使用和运行?他们所做的就就是将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将其透明化。强调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强化每个人的监督责任与参与感,以此来推动工作的有效运行。</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村庄为何能发生这样的巨变?从产业、乡风、生态、治理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村庄已经逐渐接近或满足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乡村振兴的20字方针不是空喊出来的。他们有决心,有利益毅力紧跟国家的发展目标,尽力达到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正在成为中国乡村发展先行村庄。</p><p class="ql-block">李采奕</p><p class="ql-block">2021.9.20</p> <p class="ql-block">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