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一黄山四绝之一。

旭日东升

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生有梦,梦圆微州。这次再回黄山,索道上下,快捷方便。但也错过了不少奇峰怪石。略有可惜。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飞来石位于黄山光明顶的西北方,高约15米,宽7米,此时如同从天而降,兀立于峰顶,是黄山非常著名的一处奇景。关于飞来石的来历,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飞来石 位于光明顶西北方,相距近1公里。天海平天矼的西端,有一块巨石,呈近长方柱体耸立在峰头基岩平台之上,走向南东,宽7米,厚1.5-2.5米,高15米,花岗岩的平均密度为2.59×103kg/m3,其重量约为544吨。从南向北侧面观看,它上尖下圆,形似一颗巨桃,世人称其为“仙桃石”或“仙桃峰”,海拔1730米。经实地测量,巨石下面的基岩平台长12-15米,宽8-10米。岩石成分完全相同的上下二石,其间的接触面积却很小,使游人感到到上面的巨石似从天外飞落崖上,故名“飞来石”。游人立于基座平台之上,如临画境,故石面上有“画境”二字题刻。明代游览者程玉衡惊叹此石的存在,有诗云:“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 巨石如此巨大,何人能够撼动半分? 飞来石从不同的角度看,却是不同的风景。从北海景区前往光明顶的途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飞来石的全景,也是《红楼梦》片头出现的场景。而站在西海景区远观飞来石,此石却更似一个仙桃,所以又名“仙桃峰”。在松林峰或光明顶远眺飞来石,似一艘帆船在云中航行。 猴子观海位于黄山风景区北海景区黄山狮子峰前,一石猴独踞峰顶,仿佛极目远望,又似纵身跳跃静观云海,当云海散去时,猴子又可观望太平县的田园风光,因此这一巧石又可称“猴子望太平”。 有一块石头像猴子一样观看云海,真的是很形象,从后山上顺着路标指示就可以到猴子观海,黄山是很壮观,奇松,怪石,雄伟,实在是太美了。 黄山,初升的太阳将山巅的石猴照亮,远处和山脚则为蓝色的薄雾笼罩着,大自然的神力造就了猴子观海的奇景。 梦笔生花位于北海景区散花坞左侧的一孤立石峰。由于孤峰的上部1/3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圆渐尖,形如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故得名。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据说原来在这块石头上的树已经故去了,这个小树是人工栽上去的。 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别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字,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手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梦笔生花”。 仙人下棋。 从曙光亭东眺,在上升、始信两峰间,有一排怪石,酷似几位身穿道袍、头挽发髻的仙人。其中有两人对坐,如棋手对奔。中间有一棵古松,树冠平整如棋枰,故名“仙人下棋”。这局棋不知下了干年万载,却至今不见输赢。今人有诗戏曰:“二仙对奕坐深山,黑白纷乱心了然。棋逢对手世间少,一局僵持数千年。”  从曙光亭东眺,在上升、始信两峰间,有一排怪石,酷似几位身穿道袍、头挽发髻的仙人。其中有两人对坐,如棋手对奔。中间有一棵古松,树冠平整如棋枰,故名“仙人下棋”。这局棋不知下了干年万载,却至今不见输赢。今人有诗戏曰:“二仙对奕坐深山,黑白纷乱心了然。棋逢对手世间少,一局僵持数千年。” 在玉屏楼前向东眺望,可见耕云峰顶的犁头突然变成了一只活泼逗趣的小松鼠,拖着长长的尾巴,想越过万丈巨壑,跃上高耸云霄的天都峰,故名“松鼠跳天都”。 金鸡叫天门在黄山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山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 笔架峰位于黄山北海散花坞中,海拔1650米,不在72峰之列。因一峰突起,顶分五岔,酷似笔架,故名“笔架峰”。恰好又与笔峰相对。一坞之中,有“笔”有“架”,妙趣天成。是黄山著名观赏景点。今人有诗赞曰:“斗毫孤耸架更奇,天公方设是何时?谁能借此生化笔。填尽黄山万景词?” 十八罗汉朝南海在始信峰与仙人峰之间的石笋上,有一排石人,有的矗立峰头,有的静坐松下,有的手持雨伞,有的携杖缓行,形态各异,腾云劈雾,个个都面向南方进发。 北海(后海) 在平天矼以北,东面以白鹅岭为界,西面以丹霞峰为界。狮子峰、始信峰、上升峰等秀丽山峰均在北海。云海形成时,但见石猴在云中蠕动,十八罗汉朝南海飞行。清凉台和狮子峰顶,是观北海的最佳境地。 象鼻石,位于玉屏楼右侧。一巨石如大象蹲伏,头部有石柱翘起,酷似象鼻,因此得名,与玉屏楼左侧的青狮石构成了“青狮白象守文殊”。 在蒲团松北面的山上,有一块奇石如掌,食指朝天,极似指引人们在莲花峰之路,故名。明人邓恺有诗曰:“路转寻幽径,林深见碧峰.迷途凭指点,不患白云封。”诗中“碧峰”就是指路石。另在石门溪畔高山之巅,有一怪石,其状巧如一根手指,横指着白鹅峰畔的登山步道,亦名“指路石”。 在蒲团松后面,峰腰有一奇石如掌,食指朝上,好似为游人指路。此石称为“指路石”。又因为像是现代的通讯工具手机,近期也有人叫“手机石”的。 在耕云峰侧。立天都进脚,可见“天梯”旁有一石人亭亭玉立,头戴风帽,衣巾飘曳,酷似古装仕女。她的对面又有一石,酷似跪地下拜的童子。两块巧石,构成一幅神话图景——童子拜观音。 百步云梯的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蛇把云梯 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象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这就是“百步云梯”。那龟蛇二石又恰在梯口,如同把守,故名“龟蛇守云梯”。 啄木鸟 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可见有一石,下端极细,似一根根子插在地上,上端若一人直立,身子向前微倾,其状酷似民间游乐节目“踩高跷”。每当云雾缭绕时,则象仙人踩着高跷,在西海峰壑中揽胜,故名“仙人踩高跷”。 竭尽全力,冲破骇浪,跳跃水面。人们将此景意会为”鲤鱼跳龙门“。 黄山奇石蓬莱三岛位于黄山玉屏楼(迎客松)右下的登山道中,过一线天,不觉间在群峰中兀立着三座小巧的山峰,造型各异,在云海中远近高低、依次错落,猛然间的一种突现方式,如梦似幻, 由于此三峰云雾中宛如蓬莱仙境故因此而得名。 远远就能望见迎客松和高耸的天都峰。在莲蕊峰旁有一巧石像一只兔子,像是在巨石上睡着了,在兔子的下面有点凸出来的那块石头形似乌龟,像一只乌龟乌龟,乌龟在下面努力的奔跑,跑在兔子的前面,很生动形象,这就是“龟兔赛跑”;当有云海的时候下面的乌龟也叫“金龟探海”。 在鱼免赛跑的巧石似一只美丽的孔雀。雀身及长尾附着在莲蕊峰的峭壁上,头向着好似新莲初绽的莲花峰,好象与之嬉戏,故名“孔雀戏莲花”。 仙人踩高跷位于黄山西海景区,在西海排云亭的正前方,由于距离比较远,要仔细寻找才能看见。 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可见有一石,下端极细,似一根根子插在地上,上端若一人直立,身子向前微倾,其状酷似民间游乐节目“踩高跷”。每当云雾缭绕时,则象仙人踩着高跷,在西海峰壑中揽胜,故名“仙人踩高跷”。 “武松打虎”位于黄山西海景区,站在排云亭前向右看,松林峰上有一块巧石,中间裂开了一条缝,有光线透过的,石缝之下的老虎反扑过来,整个身体站立,而石缝之上的武松则紧紧地勒住老虎的脖子,抡起拳头欲打。这就是“武松打虎”。 排云亭是黄山小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有“黄山奇石博物馆”之称,如仙人晒鞋、仙人晒靴、仙女绣花、仙女弹琴、武松打虎等景点。 石头有像的,也有要自己的想象力。 手指石 又称手指峰。在排云亭前向正前方遥望,可见云门峰附近,有一细长石柱,颇似手指直指蓝天,故名。 骆驼石 在曙光亭,向笔架峰左侧望去,有两组奇石形似骆驼,故名。 鳌鱼峰位于光明顶至玉屏峰的途中,虽位列小峰,却是黄山奇景之一,因峰形酷似传说中的动物鳌鱼,故名之。 拉近镜头,有没有看到鳌鱼背上驮着一只金龟,称“鳌鱼驮金龟”。 西海大峡谷:也即梦幻景区,它北起西海排云亭,南至钓桥景区步仙桥,有西海神笔、诸葛茅庐、郑和下西洋、定海神针、西海女神等30多个景观。 西海大峡谷有五大特点:一是峰峦林立,以奇秀著称;二是松石成趣,以清幽见长;三是流光掠影,以云海迷人;四是色彩斑斓,以花草入胜;五是风韵天成,以晚霞最美。 转过“佛手天书”,左转昂首,眼前有二石耸立,上者高大魁梧,气宇轩昂;下者身形纤巧,楚楚动人,颇似戏剧《霸王别姬》场景,故名。 微州女人 古人有诗云:“东海有巨鳌,何年飞到此;人行穿鱼腹,沾衣湿玉髓。”峰前有数石,远望似螺蛳,构成“鳌鱼吃螺蛳”、“老鳌下蛋”等奇景。峰背有龟形大石,名“鳌鱼驮金龟”。 鳌鱼峰另侧峰壁上,刻有“大块文章”四字,诗情画意,耐人寻味。登峰左可见莲花峰高耸云霄,右可眺西海仙桃石(即飞来石,角度不同景色不同)。前面南海宽阔,后为天海、光明顶。鳌鱼峰一带景色雄伟而美丽,清江南华亭(今属上海)人、太常寺少卿沈宗敬游鳌鱼峰有诗曰:“黄海山如海,神奇靡不收。 下百步云梯之半眺望鳌鱼峰,可见“鳌鱼”张大嘴巴,似欲吞食前面状如螺蛳的几个圆石,人称“鳌鱼吃螺蛳”。 在百步云梯对面。容成峰下,有一怪石,高约3米,宛如一位身披袈裟.头戴僧冠的和尚趺坐静修,取名“老僧入定”。如云雾镣绕,云海形成时,又称“老憎观海”。因此僧嘴巴稍长,颇似猪八戒.故有人又称此景为“猪八戒打坐”或“猪八戒观海”。 仙人翻桌位于安徽省黄山的云谷景区,从白鹅岭向右远眺,有一峰如柱,峰顶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 黄山仙人指路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 ”天鹅下蛋“吧,远远望去好像一只天鹅站在一座高高的0山峰上下着他小小的鹅蛋。 猴子捧桃又名猿猴岩。位于石门峰腰。在去皮篷的三岔路口,右眺其石独立微倾,酷似猿猴,手里捧着石桃,止欲啃嚼,故名。因石桃又象一只小猴子,俗有“猴子抱猴子”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