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无脊椎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1.腔肠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水螅</p><p class="ql-block">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它的身体几乎透明,长约1厘米,一端附着在水草等物体上,另一端有口,口周围伸展着5~12条柔软细长的触手,用于探寻和捕获猎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无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辐射对称</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辐射对称的身体结构,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span></p><p class="ql-block"><b> </b>水螅的身体由内外<b style="font-size: 20px;">两</b>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胶状物质。内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2.扁形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涡虫</p><p class="ql-block">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咽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吃进去的食物人体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p><p class="ql-block">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也称左右对称,就是经过身体的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p><p class="ql-block">绝大多数动物的身体都呈两侧对称,两侧对称的动物,身体可以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够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身体的两侧或腹面通常有专门的运动器官。这样的体形使运动更加准确、进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p> <p class="ql-block"><b>3.线形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蛔虫</p><p class="ql-block">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它的身体是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小肠中的食糜,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b></p><p class="ql-block">线形动物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线虫。</p> <p class="ql-block"><b>4.环节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蚯蚓</p><p class="ql-block">蚯蚓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蚯蚓的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肠壁也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蠕动。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蚯蚓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犹足辅助运动。</b></p> <p class="ql-block"><b>5.软体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河蚌、扇贝、文蛤、缢蛏</p><p class="ql-block">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是我们熟悉的软体动物,它们的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犹如外套一般的肉质膜,称为外套膜 ,贝壳就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p><p class="ql-block">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地运动,通过身体后端的人水管吸人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除了双壳类动物,软体动物还有很多,如石鳖、蜗牛、乌贼 。</p><p class="ql-block"><b> 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b></p> <p class="ql-block"><b>6.节肢动物</b></p><p class="ql-block">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p><p class="ql-block">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蝗虫</p><p class="ql-block">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感觉器官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触角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在它的身体表面包含着坚韧的外骨骼。</p><p class="ql-block">昆虫身体上的外骨骼不仅能保护自己的,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p><p class="ql-block">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p><p class="ql-block"><b>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脊椎动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1.鱼</b></p><p class="ql-block">鱼在水中游泳的两个特点:一是靠游泳来获取食物的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b></p> <p class="ql-block"><b>2.两栖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青蛙</p><p class="ql-block">青蛙的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鼻孔,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蹊,既能跳跃也能划水。这些特点,使它既能在陆地上生活,也能在水中活动。青蛙能适应陆地生活,还与它能用肺呼吸密不可分。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湿润的皮肤里密布毛细血管,也可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 </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b></p> <p class="ql-block"><b>3.爬行动物</b></p><p class="ql-block">代表动物:蜥蜴</p><p class="ql-block">蜥蜴的头部后面有颈,它的头可以灵活转动,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蒸发。气体交换能力强,只靠肺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求,蜥蜴的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这也是蜥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b></p> <p class="ql-block"><b>4.鸟</b></p><p class="ql-block">鸟适于飞行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搏击空气时,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骨骼轻、薄、坚固,骨内部中空,减轻体重。胸骨上高耸的突起叫做龙骨突;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提供力量;视觉发达;啄取食物,没有牙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经消化吸收后形成的残渣很快就随粪便排出。</p><p class="ql-block">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可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b></p> <p class="ql-block"><b>5.哺乳动物</b></p><p class="ql-block">体表都被毛,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哺乳动物用牙齿撕咬,切断和咀嚼食物。</p><p class="ql-block">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p><p class="ql-block"><b>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