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田教授带来设计力培训课程——《教师培养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基于研修案例的研讨》。据主持人郑海燕老师介绍,李源田教授来自重庆, 排除万难,特意从重庆飞来广州给大家传经送宝。 <b>一、绪论<br> 思考1:工作室的工作要求<br></b> 主持人工作室要怎么做?李教授提出了观点“需求导向,任务驱动,实践取向,成果引领”。<br> <b>“需求导向”</b>:在座各位现在的“需求”是什么?李教授抛出问题:<br>1.普通人是如何成为教师的?师范院校真的能教会普通人成为教师吗?<br>2.让教师成为好教师的前提是什么?<br> 普通人成为教师的需求,教师成为好教师的需求,正是我们工作室的主要导向。<br> <b> “任务驱动”</b>:我们工作室有很多的任务,这些任务驱动工作室各位教师前行。<br><b> “实践取向”</b>: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发展需要什么理论等,这是教育学者在做的<br> 教师的专业发展:一线教师提升自己所要考虑的<br> <b>“成果引领”</b>:工作室的成果将起到引领作用。<br><br> 文献推荐:《为纯科学呼吁》<br><br><b>思考2:为什么要搞好教育?<br></b> 李教授认为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原理。<br> 例如:我们为什么来学习?是为了更好培养学员,其实更深一层含义:为了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为国家发展提供基础。<br> 视频资料:佛山禅城的陈治锋和高海林老师。当年教授建议罗老师跳出物理走出去,再回过头看物理,就会不一样,建议去找广西师大的罗教授。最后陈治锋老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br><br><b>思考3:关于培训方案设计思考</b><br>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家试着从这些指向性明确的问题里思考教育</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家是否可以再这指向性不明显的文字中找到关于教育培训的启示?</h5> <b>一、培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与顶层思考(研究逻辑)</b><div> 李教授认为:最好的课堂是不断提问和追问,如哥本哈根学派。<b><br></b></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教授把繁杂的文件缩略成九句</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种教育文件的顶层设计</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义务教育的小结(右下角)</h5> 🔺李教授认为,以上顶层设计的文件为深化教师培训改革提供了大量新的接口。名师工作室可以选右下角(下图)的“优化教学方式”里面其中一点作为工作室的工作重点。 ①讲清知识体系:可以搞一个这个的专门研究班,研修出来;<br>案例:<br> ②引导自主探究<br>顶层文件<br> ③重视情景教学<br>④强化个别指导<br>⑤质量主题活动:工作室在这部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br> <b>二、培训方案设计方法技术与培训迁移理论</b> <i> 小结:新教师“合格”、青年教师“胜任”、骨干教师“示范”、培训者团队“引领”</i> <b>三、培训项目方案设计的若干案例</b> 具体的案例: 思考:教育是什么?就像种庄稼,守望麦田。就像牵蜗牛,慢慢走。 <i> 小结:研究分工一定要小切口,要具体内容,这样才能切得深。</i> <i> 小结:好的培训在于改变一个人,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等。</i> <b>四、迁移优化培训方案设计的建议</b> <b>五、最后的思考</b>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源田教授与部分学员合影</h5>